新聞哥:清華大學恢復90年前的老校規: 不會游泳不能畢業, 大學畢業的標準應該是什麼?
大學生畢業的標準是什麼?僅僅是通過了學校的科目考試及相關技能等級考試(比英、計算機、普通話等等級考試),就算是大學畢業的話,那麼大學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還有什麼區別麼?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大學不是中小學去簡單教授學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大學的根本目的應該是讓大學生成為在思想上成熟的成年人。一個思想上成熟的成年人,能夠準確瞭解自己需要,明確自身的社會定位,也就是可以獨立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通過何種方式去做,核心就是: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謂物極必反,如果一個學校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過度的干預管理,那麼必然會對學生的思想疏於有效地引導與管理,一個直接結果很可能出現學識、技能與做人能力的倒掛,這樣的結果只能會是傷害自己或者破壞社會。而目前大學生出現諸多的問題,例如迷茫、壓抑、焦慮與抑鬱等等,這些問題源自現在的學校只會“授人以魚”而不知道如何“授人以漁”,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現在有多少學校能夠找到這個“門”?那麼,沒有進“門”的學生如何能夠達到畢業的標準呢?這個“門”和“漁”是什麼?就是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獨立自主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就可以獨立解決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主要原因有:1、缺乏足夠精力。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學校“教”的內容為主,課外時間又被大量的課程輔導所充斥,學生的大腦已經被課本知識幾乎充滿,很少再有精力去進行獨立思考了。2、缺乏動力。目前的應試教育以標準答案進行考核,所以要想獲得高分必須按照標準答案進行解答,所以就沒有進行獨立思考的動力。3、缺乏興趣。目前教學工作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與考核,大部分嚴重脱離實際,而且知識被人為條塊分割成各個學科,使得知識系統化學習與運用成為一大難題。
那麼如何現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1、打破權威。牛頓曾經説過:“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任何知識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知識也是不斷髮展的,所以知識具有相對性。2、知識的系統化。世界萬物是在一個統一有機整體之下運行發展的,數理化生乃至人文、思想等知識其實都是存在於一個整體自然界中,目前的各個學科知識只不過是我們人為劃分而已。比如能量守恆定律,不僅僅是在物理、化學領域運用,而且還可以運用到人文、文化領域。我國的太極圖就是一個能量守恆的形象圖例,陰陽對立而又統一於整體。古人總結的物極必反、此消彼長,與能量守恆有着共同的淵源。過分注重物質享受,人的精神世界必定荒蕪,所以老子的道德經就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總之,學的目的是致用,孔子的“學而時習之”就是這個意思,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也是這個道理,馬克思的“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也是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