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不用螺旋槳推進卻能航行數千海里: 中國高調展示反核潛艇水下尖兵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綜合

  本世紀以來,中國科技成果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非常高,許多領域已成世界一流水平。其中在機械人技術領域的水平相當高,近年在中國重點發展的機械人技術之一:水下滑翔機,有時也稱為:水下航行器,這是一種新型的水下機械人,不用螺旋槳推進,僅利用淨浮力和姿態角調整獲得推進力,雖説航速低,卻因能源消耗極小能航行數千海里,如果簡單一點説,它就模仿魚的機械人。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在這方面的水平提高不小,與其它科研項目低調,無論取得多大成果也不見媒體不同,比如:激光武器,中國幾乎就是避而不談,對水下航行器的研發工作一直採取公開報道的方式,這已經是相當高調的行為。也許有人説,中國的水下航行器不是世界第一的,這確實不假,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中國與世界第一的差距非常小。不久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海翼-7000”水下航行器完成了5751米的下潛測試,目前的世界記錄為6000米,這個東西真不大,最大的長度3米,直徑300毫米,翼展1.2m米,重100公斤,外形很像帶着一對機翼的“魚雷”,下潛深度5000米以下,它的研發目標:7000米的極限深度,它的最大航速1節,卻可以航行數千海里。

  如果談及它的用途,那介紹中為:深海環境監測、資源勘查等,其實它的軍用價值也不小。一是,用於偵察,通過長時間的水下游弋, 收集蒐集整理大量的海水温度和鹽度,並且構建大洋物理模型,對於我方潛艇作戰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潛入敵方港口等進行偵察,畢竟它的隱蔽性極佳,發現它比發現潛艇的難度要高上好幾個等級,二是用於反潛作戰中的偵察平台,或者説:水下尖兵,也相當理想,反潛作戰為現代海軍的難題之一,既便反潛兵力反覆搜索,也往往無法發現潛艇,特別是大潛深的核潛艇。無論是反潛機,反潛艦,實際上都是反潛平台,真正發現潛艇依賴於所載的搜潛傳感器,聲吶、磁感應,雷達等等,但是存在一個問題:作用距離往往非常有限,特別是對於大潛深的核潛艇作用非常小。

  最簡單的方法,讓搜潛傳感器更近一點,比如:可變深度的吊放聲納,它通過調整工作深度,來提升發現潛艇的機會。如果搜潛傳感器的數量非常多,而且能夠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運轉,並進行大範圍搜索,那麼核潛艇也就是無法可藏了。這時水下滑翔機充當反潛平台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它雖有航行速度較慢的缺點,卻有大航程的特點,這就滿足了長時間、大範圍使用的要求。同時,本身製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這就滿足了大批量生產,大批量使用的要求。

  可以讓大量的水下滑翔機攜帶傳感器,形成長時間、大範圍、大集羣的反潛搜索網,大大增加搜獲敵方核潛艇的概率。這樣一來,平時由反潛艦或其它船隻充當水下滑翔機的工作母船,負責水下滑翔機的投放與回收,以及充電與維護等工作,一旦水下滑翔機發出警報,反潛艦或反潛機就及時前往發現目標區域,實施進一步確認,並對目標發起攻擊。

  未來我軍反潛艦或反潛機攜帶這樣的搜索裝備,無疑將會大大增強搜索區域範圍和搜索的強度,再配合上預先佈設的水下聲吶陣列,任何潛艇都將無處躲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