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中的石油人:在荒涼沙漠書寫不平凡人生

  中新社烏魯木齊10月26日電 題:“死亡之海”中的石油人:在荒涼沙漠書寫不平凡人生

  作者 耿丹丹 譚輝

  一條長達500多公里的公路從塔克拉瑪干沙漠貫穿而過。道路兩旁,除了野生胡楊之外,人工種植的梭梭和紅柳也倔強地生長在沙漠裏。記者近日驅車前往位於該沙漠腹地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油氣開發部塔中作業區,探尋石油人、護路人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死亡之海”中的石油人:在荒涼沙漠書寫不平凡人生

  資料圖: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現湖泊,水沙相連風光無限。耿丹丹 攝

  塔克拉瑪干是中國第一大沙漠,因其複雜地貌、惡劣氣候被稱為“死亡之海”和“生命禁區”。20世紀90年代,隨着塔里木石油會戰拉開序幕,塔中作業區開始在“死亡之海”生根、發芽、成長。

  這條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每隔4公里,設有一座水井房,水井房裏住着“護路人夫妻”,負責沙漠公路的養護工作。據悉,在沙漠公路上,這樣的水井房總共有108個。

  周觀樹和妻子已在24號水井房駐守3年。周觀樹説:“我的工作就是打開水泵抽取地下水,灌溉公路兩側的樹木植物。”他每天帶上水和乾糧,徒步往返8公里,檢查滴灌設備的使用情況。

  在沙漠公路行駛數小時後,已進入沙漠腹地,醒目的油田鑽塔、茂密的植被、連片的建築漸漸映入眼簾,“塔中作業區”幾個大字赫然醒目。

  成立初期,塔中作業區是一塊不毛之地,黃沙漫天,水靠車拉,食物靠空運。油田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油氣勘探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這裏地下條件複雜,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和技術難度更高。

  但石油工人們憑着一股韌勁,在沙漠腹地成功開採油氣資源,最高峯時,塔中油田年產油量達200萬噸。如今,塔中共有5個油氣田,截至2017年9月底,累計生產原油2586萬噸,天然氣140億立方米。

  在塔中,最常見的就是風沙,一年當中,這裏有約180天都是風沙天氣,11級大風很常見。王東風自1999年來到塔中以來,見證了塔中由“黃”變“綠”的過程。“剛來的時候沒有樹,只有一排板房,出去工作碰到風沙,人都會被埋進沙裏。”

  2002年,伴隨着全長436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態防護林工程啓動。在塔中作業區旁,一座植物園也同時開建,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建在沙漠中心的植物園。如今,該植物園240多種植物爭奇鬥豔,綠化面積達4500餘畝。“作業區不僅有綠色,還有一些觀賞花草,非常漂亮。”王東風説道。

  塔中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分佈着400多口油氣井。油井的不穩定性,加上很多設備使用年限較久,石油工人們每天需要巡檢兩遍,以便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異常狀況。

  入夜,在塔中作業區的公寓樓前,“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幾個字在夜幕下格外醒目,油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句話起初由一位職工抒發思家之情而寫,之後經過修改,成為塔里木油田的人生觀。

  塔中第一聯合站副站長張峯説:“這裏雖然沒有沿海城市的繁華,但可以靜下心來做很多事情,在這個荒涼的沙漠中,我們踏實地工作,同樣讓人生不平凡。”(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8 字。

轉載請註明: “死亡之海”中的石油人:在荒涼沙漠書寫不平凡人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