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話題第3862期:注水劇越來越氾濫,電視劇非要拍成裹腳布嗎?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導語

  説起電視劇“注水”現象,大家都不陌生,哪怕是一部整體口碑很好的熱門作品,也往往是情節正往緊要關頭去的時候,給你來一大段你不想看的東西,最後拖個五六十集。注水劇現象絕不只是孤例,幾乎可以説是近幾年困擾電視熒屏觀眾的首要問題。注水現象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又該如何解決呢?…[詳細]

  要點速讀

  1

  在確保選題成功的基礎上,拉長篇幅某種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出品方在產量方面的野心,“做一部,賺一部”成為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最高追求。

  2

  觀眾的不滿聲音,在出品方和播出平台看來並不算一件嚴重的事情,只要注水劇形成了一定的話題熱度,批評反倒會為劇作帶來更多的眼球關注。

  3

  在“內容為王”的競爭時代,擁有好作品和好口碑,才有資格成為最終贏家。

  電視劇集體拉長篇幅,是複雜的外部環境以及趨利的內部元素造就的

  正在熱播的《人民的名義》獲得了空前關注,其情節與台詞尺度之大,讓不少觀眾感到吃驚,也因而格外厚愛這部反腐劇。但對該劇的批評聲音也有,比如它的注水狀況,有觀眾表示,每每看到鄭西坡與鄭勝利這對父子的調侃對話時就忍不住想快進,鄭勝利與女友一頓飯吃了半集戲讓人想吐槽,侯亮平的女同事們在談到相親等事宜時,也讓一些觀眾覺得無聊。

  對於《人民的名義》的注水話題,主創並沒有迴避,編劇周梅森表示,劇作原本計劃拍攝40來集,為了商業收益考慮,以及吸引年輕觀眾羣,最後拍成了55集。周梅森的這個解釋,有合情合理的成分在。在現有電視劇購銷、播出環境下,低於50集的作品,的確會對劇作收益有影響。另外,傳統的反腐劇的確與年輕人有距離,《人民的名義》增加了年輕人熟悉的有關新媒體、情感探討方面的內容,出發點也是好的,儘管在不少觀眾看來,《人民的名義》的注水和使用落伍的網絡語言是多此一舉。

  很多人表示,《人民的名義》中鄭勝利一出來,就快進

  電視劇普遍注水,在2010年前後開始成為一種現象。2009年時,國家廣電總局曾下達過“瘦身令”,要求電視劇集數一般不要超過30集,但“瘦身令”收效甚微,一些長篇電視劇的成功,使得業界達成了“電視劇越長越賺錢”的默契。新《還珠格格》99集、新《水滸傳》86集、《甄執 》76集、《隋唐英雄》120集、《天天有喜》91集、《羋月傳》81集……時到今年,五六十集以上已成電視劇的標配,包括已播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待播出的《如懿傳》90集等。

  英雄不問出處,劇集不論長短。電視劇集體拉長篇幅,是複雜的外部環境以及趨利的內部元素造就的。在外部環境方面,因為電視劇是最為大眾化的文娛產品,所以在監管方面幾乎是全方位的。一部戲投資巨大,如果不能上星播出,那麼出品方將會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尋求題材、類型上的安全性,成為出品方與創作羣的首要任務。在確保選題成功的基礎上,拉長篇幅某種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出品方在產量方面的野心,“做一部,賺一部”成為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最高追求。

  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使得創作羣體失去了創作自信。在資方與播出平台掌控了電視劇產業兩端的話語權之後,電視劇創作羣體往往是在被動的情況下完成內容製作,對於創作者而言,拉長集數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創作問題,而是一種技術問題,通過設定不重要的人物角色,配備一些無意義的口水台詞,重複表現一些情節事件的戲劇性,就能輕而易舉地實現劇集的拉長目的。創作羣體對文本質量的保障方面,失去了反抗能力,但在同時卻承擔了因為注水而招致的更多罵名。

  注水的最大受益者是投資方。對於電視劇製作而言,演員的檔期,佈景成本,全部人工支出,後期製作費用等等,都是經過計算後的投入,後期把40集剪成五、六十集,只需要一些技術手段就能實現。促使電視劇集體注水的一個客觀原因是,電視台購劇的方式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集數購買,在電視劇價格一直直線上漲的情況下,拉長集數抬升全劇的購買總價,成為一個不可抵擋的誘惑。

  觀眾對低質量電視劇的容忍,很大程度上是注水劇氾濫的原因

  這兩年來被嚴厲打擊的“購劇潛規則”,也暴露了播出渠道對注水劇的縱容。對於電視台來説,長劇也有諸多好處,比如增加觀眾黏度,擴大電視劇貼片廣告帶來的收入。觀眾的不滿聲音,在出品方和播出平台看來並不算一件嚴重的事情,只要注水劇形成了一定的話題熱度,批評反倒會為劇作帶來更多的眼球關注,從來沒有一部長劇因為觀眾對注水部分的不滿而停播,這也使得出品方在生產注水劇時心安理得、理直氣壯。

  同樣被指責為注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大熱劇

  觀眾對電視劇的低要求,也是注水劇“猖狂”的原因所在。在我們的流行文化當中,電視劇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無意義的消遣品。從電視劇中尋找文化承載或者思想功能,會被當作一個笑話來看待。在整個文娛產品的鄙視鏈當中,電視劇僅比網劇好那麼一點點。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觀眾對電視劇的消費行為,已經由內容故事轉向了周邊,小鮮肉、CP、基腐元素等等,成為一部劇的最大看點,包括《人民的名義》這部嚴肅的劇也不例外,觀眾津津樂道地製造了幾乎脱離於劇情之外的互聯網娛樂。

  以小鮮肉為核心,注水劇找到了最大的生存依據。投資方一方面批評小鮮肉的天價片酬,另一方面又不遺餘力地爭奪小鮮肉出演作品。有沒有小鮮肉出演,也成為購劇平台的主要參照。如何抵消小鮮肉天價片酬帶來的成本壓力?除了注水之外,投資方利用小鮮肉製造概念、拉昇相關金融產品的熱度,也是小鮮肉的“價值”所在。所以,批評註水劇,焦點不能放在小鮮肉身上,小鮮肉不過是被用來分散觀眾對內容質量關注的一個工具,利用小鮮肉的影響力來推銷注水劇,才是投資方真正的願望。

  經典美劇的集數通常也很長,比如《越獄》加在一起也有近百集,但美劇的播出方式通常是周播劇,且以季的形式製作,一季劇作短則八九集,長不過20來集,整部劇集的播出時間長度可能長達一二十年甚至更多。漫長的播出過程意味着這些劇集要堅決杜絕注水,並且要尤為強調故事的節奏感和整體性,這樣才能吊起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一直保持追劇心態。反觀之,中國電視劇最常見的播出方式是密集播出,一晚上兩三集,一個月左右播完,這使得國產劇更接近於一次性消費品,只要這部劇在播出期能贏得收視率、帶來好的商業廣告收益,就不用考慮它的延續價值。

  在中國曾風行一時的美劇《越獄》,以情節緊湊好看著稱,如今又要出新的續集了

  解決注水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比如放開創作尺度、播出限制,以及引入競爭等等

  杜絕電視劇注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牽扯到各方的利益,也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從監管層面講,最理想的狀態是主管部門在創作尺度上,能像對待《人民的名義》那樣給予更大的空間,以此激活創作者的潛在能力,讓講“好故事”的慾望來主導整個創作過程,並且讓創作羣體手握“好故事”,來強化與資方、播出渠道的談判能力,內容質量是個根本性問題,產業內外都應該對創作羣體給予更多的尊重。

  當然,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規範電視劇製作,也有很多的辦法。比如在銷售方面,可以鬆開優質電視劇的播出限制,讓好劇通過多平台播出、多渠道運營,來獲取與其質量相匹配的收入。前不久傳出“一劇四星”的消息後業界一片歡呼聲,就傳達出整個產業的願望――通過好產品賣出好價錢,還是“站着把錢掙了”的好辦法。

  在購買方面,電視台可以嘗試不再用老一套的衡量辦法來給電視劇定價。比如,最起碼可以不按集數定價,而是按照電視劇質量、電視劇播出後的收視率預測、電視劇話題延展空間給播出平台所帶來的隱形收益等方面,給出一個合理的購買價。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電視台通過播出注水劇一年可以掙10個億,但每部劇口碑都不好,從長遠看,這個電視台是會失去觀眾羣的。而另外一個電視台如果堅持播出好劇,只掙了5個億,可這家電視劇的品牌號召力會逐漸形成,其主辦的其它節目,以及對廣告商的吸引力,延展性商業活動的收益,將會遠遠高於只播注水劇的電視台。在“內容為王”的競爭時代,擁有好作品和好口碑,才有資格成為最終贏家。

  結語

  注水劇之熱,還和近些年熒屏缺乏進口劇的競爭有關係。在進口劇供應量不大的這些年,國產劇如果不能儘快擺脱注水弊病,那麼一旦熒屏電視劇市場這塊放開,國產劇將會很快失去自己的陣地。主動擠壓注水內容,以乾貨、硬貨重新贏得觀眾的信任,成為投資方和電視台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