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2015年07月29日訊】外媒稱,梁玉秀(音)和她的兄弟朝路(音)生活在中國的偏遠農村,他們的生活是中國為幾十年高速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的縮影。據法新社廣西香河7月24日報道,兩個孩子一個10歲,一個12歲,他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週末在田裏幫忙幹農活,平時在學校寄宿。
留守兒童處境令人揪心 數目龐大年齡幼小乏人關心
報道稱,他們的父親在兩年前去世,母親離開了香河村—這裏是廣西最貧困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去外面打工。
朝路説:“在家裏,我喜歡在爺爺奶奶的電視上看戰爭片,但只有忙完了田裏的活才可以看。”
報道稱,朝路和玉秀是中國農村估計多達6100萬留守兒童中的兩個,這些孩子的父母或者到城市打工,或者已經去世。
數億農民工幫助中國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轉變。但中國的户口制度剝奪了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和享受衞生保健的同等機會,而這給他們帶來的是孤獨。
報道稱,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由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養育的。國家媒體援引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報道説,這些留守兒童中至少有200萬無人撫養。
上個月,4名年齡在5歲到13歲的兒童喝農藥後死亡,他們的父母離家外出打工,國家媒體報道説這是一次集體自殺事件。此事激起公眾的普遍同情,並促使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呼籲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
報道稱,每個週一,玉秀和朝路都會沿着狹窄而泥濘的小路走30分鐘去坐車,然後他們會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到學校。
在一個被青山圍繞的村子裏,破舊房屋的鐵門已經生鏽,而這裏的400名學生中的許多人都是留守兒童。
廣西重山村的教師魏冀學(音)指着在一個水槽前排隊的學生説:“對這些孩子來説,最大的問題是飲用水。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我們就喝雨水。但到了旱季,就連喝雨水也變得困難了。”
魏冀學所在學校的70名學生都擠在一個教室裏,所有年級的學生一起上課。
但是,留守兒童更多的時間是在幫助家人幹活,而不是做功課或者玩遊戲。
同在香河村的梁勇耀(音)的媽媽三年前去世了,他的爸爸得了中風,連走路都困難,有時沒有力氣在地裏幹活。報道稱,這個12歲的男孩説:“種玉米很累……但是我爸爸只讓我幹一點兒活。他總是比我幹得多。我覺得很內疚。看着他累得要死,我不知道對他説什麼。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負擔。”
(來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