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頭條號發佈了75所部屬高校2017年預算(傳送門:七所高校年度經費預算過百億!浙大第三)
截至8月8日下午,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全部在其信息公開官網公佈了2016年部門決算。其中,有5所高校決算過百億,且高校貧富差距非常大。如,第一名的清華大學2016年決算總額是中央戲劇學院的66倍,兩所學校差額多達215億。浙江大學以171.07億元的決算總額位列全國第二。
另外,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的決算總額也紛紛突破100億大關。
並非985高校就比211高校有錢
從已經公佈的數據看,西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都超過了多所985高校。理工類大學與文科類大學經費差距較大。而在同類院校中,東部發達地區的高校比中西部地區的高校,總體經費上也要充足很多。
具體來看看各校的2016年決算情況吧(其中華北電力大學數據為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區的總和):
大多數高校決算經費增加
從教育部直屬高校2016年決算數據與2015年決算數據對比來看,除了15所高校負增長,其餘60所高校2016年決算數增加。增長率較高的學校包括北京化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復旦大學、北京林業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等,這些學校增長率都超過了15%。
從高校公佈的決算表來看,大多數高校決算數據增加來自各種因素,包括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增加等,各校略有不同。
數據來源:青塔
本文編輯:周亦穎
近幾年,一些著名高校的科研人員騙取、套取科研經費案件時有發生,涉案數目動輒數十萬元。貪污案件出現在被譽為“象牙塔”、思想高地的大學裏,發人深思。
這一亂象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是相關制度不夠健全,比如,經費到達科研單位不及時,甚至滯後太多,高校科研人員只得先墊付,在墊付與實際支付的時間差、額度差之間,出現了一定的“縫隙”;另一方面,在經濟利益誘惑面前,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免疫力”下降,以至於私慾膨脹、見利忘義,犯了比較低級的錯誤。
怎樣堵住這個漏洞?人是關鍵因素,如果科研人員不想貪污,應該是上策,這當然需要高校營造良好氛圍,既包括無形的風氣,還包括提高其待遇等顯性的條件;更需要科研人員自身加強修養,提升精神境界,存公心而去私慾。同時,從科研人員不敢、不能貪污的制度建設入手,扎密、紮緊有關制度的籠子,引導科研人員上軌道,遵守制度的約束,按規矩辦事,發揮制度管人的作用,也應該是有效之策。
不讓高校科研經費跑冒滴漏,既可以成全國家的科研事業,又能夠保護科研人員的“安全”,因此,有關方面確需治理貪污高校科研經費的不良現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3日 18 版)
(2017-08-03)
一個大學的發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一個學校的經費投入的越多,那麼這個學校的產出就越多,發展就越快。那麼我國高校人均科技經費的投入情況如何呢?
根據統計,我國高校人均科技經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人均122.659萬元,排名第一,北京理工大學,人均96.386萬元,排名第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均93.644萬元,排名第三。清華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天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南京大學依次排名第四到第十。
下面是詳細的榜單,快來看看你的高校排名情況吧。
(2017-07-27)
隨着國家對科研經費投入的加大,課題項目及經費在大學成了唐僧肉,誰都想吃,很多人吃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不信?到高校去調查調查,那些有學術頭銜的,特別是在高校擔任行政領導職務的,他們中不少人手中擁有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科研經費。這些經費原本是用來搞科研的,但經過一些人變戲法般地運作,最終都裝入了私人腰包。
早就有人對高校的課題及經費管理有意見。
先説課題,實事求是地講,有些課題來自於教學和科研實踐,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很有研究價值。但是,不少課題不是在教學或科研實踐中尋找的,而是一些“專家”想出來的。這些課題看起來很有價值,其實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特別是社會科學方面的更是如此。各高校自己也擬定課題,也是本校的幾位“專家”想出來的。無論是國家級、省級、市級,抑或高校自己擬定的課題,一經推出,馬上就有很多教師去申請,去爭,爭到了的高高興興,沒爭到的灰心喪氣。課題到手了,有些人在真做,有些人交給別人做,更多的是交給自己帶的研究生做。結題的時候,也是幾個“專家”審一審,有的通過,有的通不過。通過了,做課題者評職稱就多了一個硬件,獲取課題經費就有了憑證,也就心安理得了。很多情況下,課題通過之日便是課題死亡之時。因為課題通過之後就束之高閣了,用以指導實踐或運用到實踐中的極少。有人形容做課題是很有意義的無效勞動。
再説經費,不管哪一級的課題都有資金支持。正是因為有資金支持,所以爭課題就異常熱鬧。很多高校都有文件規定,爭到國家級課題的,經費按1比1.5匹配,省級按1:1匹配。就是説,你爭到的國家級課題,國家給你100萬,學校再給你150萬;省級的100萬,學校再給100萬。匹配的數額各高校有差異。所謂匹配,實質上就是獎勵,至於做某個課題是不是需要那麼多經費,沒有人管。有人稱課題經費使用是個“大黑洞”,這個“大黑洞”讓人觸目驚心:一些單位科研經費中直接用於課題研究的開支僅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費用、人員經費、招待費,甚至本應由科研人員個人承擔的家庭電話費、交通費、學費、私家車保險費和維修費也從中列支。有科研人員透露,只要爭到課題項目,吃喝拉撒,甚至給孩子買支鉛筆都能巧立名目在課題經費中報銷。有些人手裏有大筆課題經費,總想把它花掉,於是就想辦法和外地高校聯繫,請別人發個邀請函,名曰交流,其實不然,邀請函只是報銷的根據和憑證。有了邀請函,他們就攜全家或親戚朋友出去遊山玩水,遊山玩水的錢統統都在課題經費裏報銷了。那些弄不到邀請函和報銷發票的就焦頭爛額,夜不能寐,因為錢在賬上,名義上是自己的,但還沒有真正歸己所有。
近年來,儘管關於課題和課題經費使用出台了一些管理辦法,確有一些成效,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最主要的問題是課題搞形式主義。很多課題根本就沒有研究價值,特別是不少高校自己搞的課題,完全是為課題而課題。課題公佈之後,老師們申請,申請成功的就能按規定獲得經費。結題的時候,儘管成立了專家評審組,那也只是走過場,有的連過場都沒走。校級課題只要按時提交基本上就通過了,通過了的課題從此壽終正寢了。經費管理上很多是結題不結賬,還有就是鑽制度的空子,想盡辦法化公為私。
課題形式化,課題經費被濫用,非一朝一夕,由來已久,有關部門儘管在抓,但問題還是頻頻發生。這説明還沒真正抓到點子上。有關部門,有關高校,現在是動真格管課題、管課題經費的時候了。那麼多勞動人民的血汗錢被人私吞了,不心疼嗎?
(2017-07-05)
來源:東北網 2017-07-01 21:19 記者:霍梟涵
東北網7月1日訊(記者 霍梟涵)1日,全省高校專項工作推進會在哈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省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積極參與對接國家重大專項計劃,鼓勵高校教師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科學技術成果落地產業化工作總體向好。
據悉,2016年全省高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3787項,獲得科研經費51億元。其中:國家級重大研究項目407項,獲科研經費3.77億元;承擔企事業單位委託科技項目4517項,項目經費21.5億餘元;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9項(專用獎2項); 201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714項,擁有發明專利共10713項。
目前,全省高校教師依託職務成果創建或參股創建的科技型企業的科技型企業共有26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60餘家,在滬深交易所上市5家,近20家企業計劃在滬深交易所、新三板上市或股權交易中心繼續融資。總共註冊資本達到50.4億元,其中教師或團隊持有註冊資本21.2億元,學校持有註冊資本8.8億元,吸引其他社會資本20.2億元。
另外,依託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器,積極開展科技企業孵,孵化面積9.26萬平方米。2016年入孵企業382家、新入孵企業119家、畢業企業26家,園區收入和入孵企業收入分別達到1.1億元、1億元,開展各類人員培訓110場次,培訓人員3060人次,舉辦孵化企業同金融機構對接活動29場次,未孵化企業融資金額達1282萬元。
(編輯:李玥)
您當前的位置 : 黑龍江
黑龍江東北網絡台版權所有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