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哥: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 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導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每個民族在過傳統節日的時候多有自己的過法和習俗,以至於在每個節日到來之際,我們都能看到多彩的民族文化習俗特色,其中在重陽節的時候,我國各地都會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在你的家鄉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吧。
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 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一、重陽節吃什麼
1、吃重陽糕
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昇的含義在裏面,比較吉利。
在重陽節的前兩天,人們紛紛用麪粉蒸糕,糕上插着彩色的小旗,點綴着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或者做成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名為“獅蠻慄糕”,這都是南宋時期臨安(今杭州)的風習。這些慄糕,恰是“我輩合登高時攜帶的佳點。”
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麪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麪蒸糕是將麪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發麪的重陽糕,松甜軟糯,十分味美。
2、吃餈耙
吃餈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餈耙分為軟甜、硬鹹兩種。其做法是將洗淨的糯米下到開水鍋裏,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裏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餈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餈耙”(温食最佳)。硬餈耙又稱“油餈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後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擀開後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鹹麻香脆,回味無窮。
3、吃牛肉
全國各地重陽節也有吃牛肉的習俗。作為温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當時。營養師告訴大家,新鮮的牛羊肉為温性食品,在秋季食用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滿足人們“貼秋膘”過寒冬的願望。
4、食蟹
重陽佳節正值九月,秋菊飄香,螃蟹膏黃美味,肉質細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節。古人有詩云:“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宋代詩人梅堯臣有詩讚蟹:“樽前已奪螃蟹味,當日蓴羹枉對人。”所以時至今日,陽澄湖的清蒸大閘蟹聞名中外,在港澳台各家大餐館裏,均被列為九月時令佳餚,極享盛譽。難怪著名學者章太炎和其夫人曾卜居吳中,啖蟹之餘,夫人湯國梨女士曾吟詩曰:”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啖蟹、品蟹、畫蟹,為後人留下許多軼聞雅事,為人們啖蟹平添幾分韻味。
今天的重陽節又有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取九乃大數,寓意健康長壽,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賦於重陽節敬老愛老的新內容。作為傳統佳節,古往今來,人們也都在這一天,開展敬老祝壽和登高望遠的活動。
二、重陽節喝什麼——喝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河南">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説法,一説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説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説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繫,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閒居》詩序中寫到:“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云:“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緊密聯繫。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梁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綵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