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都説兒子是父母的“皮大衣”,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因為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孩子當成了“全世界”,但過分的寵愛忽略了親子之間的界限。

父母與子女之間如何把握好這個界限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事情,可是一件很關鍵的事情,千萬別再這種問題方面犯迷糊。

媽媽我要和你一起洗”,兒子隨口一句話,讓媽媽改了養育態度

玲玲(化名)是一位單親媽媽,兒子是她一手帶大,因為怕受委屈,一直沒有再嫁,不管家裏發生事都是自己在抗。

經過多年的努力,兒子現如今已經十歲了,成績出色還很孝順,懂得心疼媽媽,也知道媽媽辛勞,從小就經常和媽媽搶着幹活,但因為就這一個兒子,玲玲也是疼愛有佳,雖説不是太嬌慣,但也的確不捨得孩子幹活。

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尤其是在個人衞生方面,玲玲害怕孩子小洗不乾淨,經常幫孩子洗內衣內褲,甚至也會替兒子搓澡搓背,畢竟是單親媽媽,雖然知道兒子已經長大了,這樣過度親暱的行為並不妥當,但無奈身邊沒有合適的人,兒子從小也是這樣帶大的,也就沒太放在心上,這種想法直到一件事發生後才徹底改變。

玲玲有個關係較好的閨蜜,兩家孩子也都是同班大小並且是同班同學,前段時間閨蜜約玲玲去洗浴,還讓兩家孩子,説讓倆小子自己去男浴玩吧,反正也大了,該獨立。

玲玲也覺得這件事可行,便帶着孩子去了,可沒成想在進浴室前,兒子卻突然拉住媽媽:“媽媽,我要和你一起洗澡”,孩子的話剛説出口,前台眾人的目光蹭的一下就調轉過來,竊竊私語起來。

閨蜜忙着上前打圓場,勸解孩子和他家兒子去男浴,可玲玲也看到了對方眼神中的驚愕和鄙夷……這讓她有點無地自容,洗完澡連忙帶着兒子回家了,並且決定,從此後要培養兒子的隱私觀念,不能再慣着了,説罷又有些不捨,掩面哭泣……

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分析: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也不是“忽略”的理由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人歷來都是注重男女有別的,自古以來都有“兒大避母”的觀念。雖然近幾年人們思想逐漸開放,但孩子很大了還和媽媽共浴這種事情,在道德倫理上還是難以被接受的。

但這種事情在一般家庭或許很正常,但倘若放到單親家庭之中,的確有點不太好辦,畢竟孩子的自理能力有限,異性父母又不可能隨時隨地找人來幫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於是乎這種親密度就成了引發問題的關鍵所在。倘若單親媽媽和孩子習以為常了,恐怕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發育受到影響。

所以説,不管什麼家庭,在涉及到隱私方面的事情,媽媽跟兒子還是應該保持一個“度”的。

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媽媽不懂拿捏和兒子的相處距離,危害顯而易見

一:造成孩子性別模糊

一般來説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家長就要開始引導教導男生和女生的觀念,讓他們能夠知道有基本的性別意識,孩子到了七八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都會逐步發育完善,這個時候他們會本能地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一種好奇的感覺,並逐步有了隱私的意識。

若是父母忽略了家庭教育和隱私觀念的培養,久而久之,就會使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性別異向化。當成年之後遇到某些壓力之後,致使他們的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產生扭曲。

二:養出被嫌棄的“巨嬰、媽寶男”

在21世紀大環境下,有一種男性非常不受人喜歡,甚至遭到許多女生的嫌棄,那就是被媽媽溺愛長大的“巨嬰”。

這種男孩子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婚後的正常生活,出現“戀母情結”,因此獲得了“媽寶男”的稱號。

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母子之間如何相處?如何處理好距離問題

性別意識對於孩子來説非常重要,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審美。孩子在很小時的確很需要母親無微不至關愛,這樣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對於孩子的性格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母親就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才能使“雛鷹起飛”。

1、家長在換衣服的時候迴避孩子,孩子換衣服的時候家長們也要教給他們這個道理,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儘可能讓同性幫忙。無論洗澡、換衣服、上廁所都要注重每個人的隱私。

2、親吻孩子最好不要“唇吻”,為了表達自己的愛意或者是對孩子的鼓勵,儘量親吻額頭或者臉頰。

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總而言之,讓孩子有正確的性別意識對他們的成長有着很大的意義,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還可以懂得如何尊重異性,擁有正確的異性審美觀、道德觀、價值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3 字。

轉載請註明: 兒大避母的觀念一直都有,單親不是“忽略”的理由,別害了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