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這有個乞丐”,兩位父親不同教育方式,10年後孩子差距明顯

每個家庭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就導致了教育出來的孩子各不相同。有些家庭教育的孩子,待人很有禮貌。而有些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就顯得很暴躁。

“爸,這有個乞丐”,兩位父親不同教育方式,10年後孩子差距明顯

歸根結底,這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與孩子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久之前,有兩位父親和孩子出去遊玩,有一位乞丐在路上乞討,兩位父親給的答案不同,孩子在未來的成就也可能各不相同。第一對父子是小軍和爸爸,他們去菜市場買菜,在沿街的路口看到了一個"乞丐",7歲的小軍對此充滿了好奇心,他對於人要一臉泥垢的跪在地上"乞討"很不解但是又覺得可憐,就給自己的爸爸説:"爸,這有個乞丐,好可憐啊!"小軍的爸爸注意到在孩子的右手邊的"乞丐"之後,就把小軍朝自己的身邊拉了拉然後給小軍説道:"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像他們一樣,沒有工作只能去要飯了。"小軍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但是眼神當中卻不再有一點憐憫之色。

“爸,這有個乞丐”,兩位父親不同教育方式,10年後孩子差距明顯

而小兵的爸爸是一名旅遊顧問,在不工作的時候,就會帶着小兵四處遊玩,在一次的遊玩途中,他們碰到了一個乞丐,當小兵看到蓬頭垢面的乞丐時當即嚇了一跳,趕忙朝着爸爸的身邊走去,但是爸爸沒有帶着孩子遠離,而是從兜裏掏出了錢,遞給了小兵,微笑着説:把這錢給這位老奶奶,她很可憐。小兵隨後走上去把錢放在了乞丐的碗裏,然後眼神疑惑地走到了爸爸的面前,小兵不解地問爸爸:他們為什麼要乞討呢?爸爸説:每個人都有不容易,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所以呢你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有工作,不再靠乞討為生。小兵彷彿明白了什麼,眼神堅定了幾分。

可能父母親都不太注意,有時候的一些小事,在孩子的心中就會無限地放大或者按照父母親的規則去學習。這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許是一句話,也許是一個事情的處理方法,處處都是孩子的學習之所。那麼,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1.父母孩子之間關係的良好

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那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但是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那麼親子之間的感情鏈接就出現了斷裂,孩子就會關閉他面對父母的心靈之門,就會導致孩子的世界父母進不去。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好着呢,但是父母和孩子關係好不好,到了青春期才知道,而且關係好不好也不是一廂情願就是好。

2.接納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也會在偶爾的時候犯一些錯誤,父母們要注意的不是孩子的錯誤,而是要學會接納。

接納孩子一時錯誤的想法和語言,因為只有先接納了,感到受到理解,孩子才會聽你往下説,父母才有施加影響和糾正孩子的機會,學會接納孩子的失敗和錯誤,如果父母不接納孩子的一些小過失、過錯,就可能會導致孩子不能悦納自己。如果孩子不悦納自己,就會帶給孩子內心的衝突。

“爸,這有個乞丐”,兩位父親不同教育方式,10年後孩子差距明顯

3.與孩子良好的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途徑,也是人與人可以相互瞭解相互學習相互深入的一個方法。但是溝通也需要技巧,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平等地,坦誠地,接納地溝通。

要學會去傾聽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站在長輩的制高點上急於説教、批評指責、講道理。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家長式的教化,而是朋友式的交流與理解。

家庭教育決定着一個孩子的未來。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用恰當的方法去讓自己的孩子明事理懂做人,那麼這個父母就是成功的,這個孩子的未來也一定會很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7 字。

轉載請註明: “爸,這有個乞丐”,兩位父親不同教育方式,10年後孩子差距明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