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癱者的生命之歌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馬富春
手握一支鉛筆,筆頭用塑膠套着,都海成身子平躺在板牀上,頭轉過來盯着電腦,手中的筆敲擊着鍵盤。每敲一行字,他都得花費很大精力,隔一段時間,就要停下來歇一會兒。
在家中的牀上,都海成手握鉛筆,用筆頭敲電腦鍵盤進行文學創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馬富春/攝
一張簡陋的平板牀,都海成一躺就是18年。19歲那年,青海省湟中縣青年都海成脊椎受傷,導致高位截癱,從此開始了牀上的生活。
面對命運的打擊,花季少年都海成陷入絕望,“曾想過離開這個世界,可雙手失去知覺,自己沒有能力結束生命”。都海成也曾絕食數日,想以此告別這個苦難的人世,可親情的召喚還是讓他留了下來。
“生命的意義何在?為何還要活下去?”躺在牀上,都海成一遍又一遍問自己。無盡的苦悶、彷徨中,他進入了書的世界。2017年春,都海成創作的60萬字的小説《追夢》出版,成為一曲高位截癱者的生命之歌。
都海成出生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共和鎮河灣村普通農家,從小能吃苦,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初中畢業後,他考上了離家很近的多巴中學。但因家庭貧困,高一還沒上完,就輟學到西寧打工,貼補家用。
1999年,他去公園玩耍,和朋友在湖畔打鬧時,不慎掉入水中,溺水失去知覺。夥伴們把他救上岸後,不知該如何救助,把他從腳脖處倒提起來抖動身體排水,慌亂中傷到了脊椎。
“等我醒來的時候,已經躺在醫院的病牀上,渾身沒有知覺。”都海成説,溺水加上夥伴們救護方式失當,導致自己高位截癱,面臨終身不能起牀的殘酷現實。而在此之前,他已和夥伴們商量好,領上工資就前往深圳闖蕩。
命運和都海成開了一個大玩笑。在醫院搶救時,醫生曾告知都海成家人,病情很嚴重,有生命危險,即使情況能好轉,也很有可能成為植物人。“都讓我們考慮後事了。”母親李雲蘭以淚洗面,不敢相信兒子會變成這樣。
在醫院,都海成從醫生處知曉自己的狀況,陷入無盡的悲傷。“19歲的生命,想着要在牀上躺着度過餘生,太恐怖了,不敢面對!”
都海成的身體狀況也在不斷惡化。因為一直躺在牀上,消化系統很不好,麪條、雜麪、肉製品都不能吃,只能吃點菜。有時候在炎熱的夏天,冷得渾身發抖,母親灌幾個熱水袋放在他身上;到了冬天,都海成又經常感冒,渾身發燙。
由於沒有知覺,都海成也受了不少罪。“喝開水時,總覺得開水很涼,每次喝完剛倒的開水後,他嘴巴里面都潰爛了。”説起這些,李雲蘭眼裏含滿淚水。
瀕臨崩潰的日子裏,都海成想過輕生。全身沒有知覺,自殘不能實施,他選擇絕食,想以此告別悲苦人生。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都海成的起居,得知他有輕生的念頭,李雲蘭淚流心底,一遍又一遍勸兒子:“一定要堅強活下去,只要我們活着,你就一定能活好。”濃濃的母愛讓痛苦中的都海成感慨萬千,逐漸放棄了輕生的想法。
正當同齡人徜徉大學校園時,都海成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獨自躺在病牀上。肌肉萎縮,各種病變折磨着他的肉體;苦悶、孤獨、彷徨侵襲着他的精神。
有一年假期,和都海成同齡、正上大學回家的姑姑來看他,送他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説,小説講述了保爾・柯察金面對悲苦的命運努力奮鬥,他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才會創造出奇蹟。
都海成雙手沒有知覺不能動,只能讓家人陪着他讀書。每看完一頁,家人都給他翻書。就這樣,花了幾個月時間,他認真看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與保爾・柯察金為伴的日子裏,都海成逐漸安靜了下來,有了重生的勇氣。“我彷彿看到了我自己。”從那時起,都海成開始思考如何有意義地度過餘生。
自那以後,都海成愛上了書,書籍成為他的支柱,他的生命變得豐富起來。每天上午,都海成都用最好的時間來看書。“很多書裏好像都有自己的影子,我甚至比他們更幸運”。《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平凡的世界》……只要手中有的書,他都會仔細閲讀,自己的書不夠了,就想方設法從親戚朋友那裏找書看。每看一本書,都海成都覺得心靈的窗口在打開,“心裏有亮光透進來”。
因手指不能活動,都海成看書的時候都要有人幫忙。經常是母親舉着書,放在他眼前,等他讀完一頁後,幫他翻頁。但是農忙的時候,別説陪都海成看書了,家裏農活兒都忙不過來,母親給都海成做了一個高一點的枕頭,將書放在枕頭上。可即使這樣,都海成還是需要家人幫他翻書。有時候家裏人太忙,當他看完一頁後,不得不在牀上等上大半天。即便如此,都海成還在堅持,“每天讀上幾頁書,心裏就不慌,腦子也不亂想”。
以閲讀的方式和不同的生命個體進行靈魂對話,都海成的日子開始越來越充實,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腦子裏蹦出了大量的疑問,人為什麼活着?要追求什麼?”他讓家人記下自己的疑問,想追尋其中的答案。
這些年,都海成逐漸領悟到,人生就是心態,就是內心深處對生命和生活的態度。“積極的人生態度,不論遭遇何種境遇,都能積極面對,如果自己開心,身邊的人也能高興。”都海成説。
看書加上不斷地思索,都海成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些感受寫下來。可是雙手不能活動,家人擠出錢買了一台二手筆記本電腦。自此,都海成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都海成平時都平躺在牀,他的手指夠不到全部按鍵,這讓他又陷入了困境。一次,他看到侄女寫作業時用的鉛筆,忽然靈機一動――用鉛筆一個字一個字敲不就行了嗎?可當他真正拿起鉛筆敲鍵盤時,才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由於筆頭打滑,每次都敲不出他想寫的字。經過反覆探索,家人在鉛筆末端裹了層塑膠,這樣就能用手拿着鉛筆,用鉛筆頭敲擊鍵盤打字。
每當用電腦打字時,電腦放在牀邊上,都海成側着臉,瞪着大大的眼睛,專注地盯着電腦屏幕。他的左臂從頭頂舉到右側,兩根手指夾着一支鉛筆,艱難地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個漢字。
長時間打字,使得都海成的胳膊和脖子痠疼難忍,因眼睛與電腦屏幕離得太近,都海成的視力已經大不如前,有時候看電腦太久,他甚至感到頭暈。可他依舊堅持讀書寫作。
看了很多小説後,都海成打算寫小説。構思了一年,他終於提筆寫作。從最初每天敲50個字,到後期每天能敲出1000個字,就這樣,都海成用3年時間,創作出了98萬字的長篇小説。
都海成的叔叔是一名大學老師,每當寫作有進展時,他總會先給叔叔看書稿,看完90多萬字的《追夢人生記》初稿後,叔叔建議他精簡內容,修改後找機會出版。都海成又花了7個月時間,將小説初稿刪了近一半字數,並將書名改成《追夢》。
《追夢》以一位80後的追夢經歷為主線,主人公李勇生活在偏遠山村,但心中卻深深埋藏着遠大的理想。當李勇被命運無情地推向深淵時,他並沒有逆來順受,而是勇敢地與命運抗爭,也開始了他百折不撓的追夢之旅……
“夢想是生命的動力,夢想是人生的激情;夢想是希望的田野,夢想是隱形的翅膀;生命因夢想而變得璀璨,人生因夢想而充滿色彩;有了夢想才會締造輝煌,有了夢想才能譜寫傳奇!”都海成在《追夢》中寫道。
《追夢》初稿拿到出版社,被編輯看中,可出版費是個不小的數目。得知都海成的情況後,出版社給予他一定的優惠,同時,身邊的愛心人士也向他伸出援手。今年3月,這部傾注都海成心血的書終於問世。“太高興了,彷彿就是自己的兒子,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都海成説。
殘疾人都海成不向命運低頭,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收穫着生命的絢麗。他的事蹟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那個小山村、傳遍了湟中縣,成為青海高原青年學習的榜樣。團青海省委瞭解到都海成的遭遇後,前往他家中看望慰問,並將都海成作為結對幫扶的青年,保持長期聯繫。
都海成的書出版後,各方也在為書籍的銷售想辦法。團青海省委聯合青海省交通廣播第一時間開展了義賣活動,向全省青少年介紹都海成的感人事蹟,同時,也發動青年志願者參與其中,幫助賣書。日前,團青海省委授予都海成“青海省向善向上好青年”榮譽稱號,並錄製專題視頻,在“圓夢中國人”宣講活動中宣傳他的事蹟。
如今,都海成的閲讀和寫作並沒有止步,他繼續以小説創作的方式追尋自己的夢。“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堅持,是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在充滿希望的日子裏,都海成依然埋首苦讀,依然筆耕不輟。“沒有夢想是可悲的,像我這樣躺在牀上的人沒有夢想,就沒有生活的意義。”在都海成看來,一個人必須要有夢想,追夢的過程雖然艱辛,卻充滿希望。
都海成的生命狀態在一天天改善。天氣好的日子,他會坐上輪椅,走出院子裏看看山間的美景。他還去過西寧,為這些年來西寧的巨大變化所震撼。可當他在西寧找書店賣書,發現琳琅滿目的各色商店到處遍佈,唯獨書店寥寥無幾,都海成也為此耿耿於懷。
“我要一直讀下去,寫下去。”都海成開始構思自己的新作。如今,他的第二篇小説《醒》已經完成31萬字,正待進一步潤色完善。“活着,就要做一點事情,對社會有益的事情。”都海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