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惠安76歲老人高位截癱 卧牀29載連出三部詩歌集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台海網9月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龍山 文/圖)“……一簇簇抱團取暖,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在野藤上張揚淡淡的幽香,這何嘗不也是一種美麗?”寫下這一詩句的人,是來自泉州市惠安縣淨峯鎮、76歲的黃誠法。在這些文字的背後,是眾多人所看不到的——他,高位截癱,至今卧牀已有29載,29年來他以書為藥,鑄就文學夢想,即將出版第三部詩歌集。

  黃誠法,本名黃成法,誠法是其筆名,1988年秋,正在工地上班的他,突然遭遇意外,造成高位截癱。從生死線上撿回一條命的黃誠法,在彷徨時,想起了青年時期所讀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説,“書中的主人公,彷彿變成了我的莫逆之交,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帶來了關心和問候,用現身説法開導我。”在遭遇不幸之後,他在牀上仍堅持讀書看報,並藉助以往在語文方面的基礎,不時寫散文、詩歌和對聯等,在各類刊物上刊發,由此走上了文學之路。

  黃誠法雖然長年癱卧在牀,但在老伴的悉心照顧下,看上去精神不錯。數十年來,他筆下“生出”詩歌、散文作品,作品涵蓋風土民情、文史、時評等多個方面,不僅在各類刊物上發表的作品近百篇,還在2013年,出版散文集《卧人心旅》,該書約15萬字,收錄了他卧牀期間撰寫的80篇散文,反映了他的心路歷程;並在2015年又出版詩集《卧人詩語》。

  黃誠法告訴導報記者,如今他正在籌備出版“截癱三十年詠懷之三——《卧人歌賦》”,並得到詩社的詩友們、村裏的熱心人士以及村文化站想法設法的幫助。《卧人歌賦》一共有兩萬多字,囊括新詩歌200多首,對聯300多對。他表示,自己也不敢説這些作品就是最好的,但是他希望將自己的“畢生心血”流傳下去,讓自己的後人能夠從中瞭解這一精神,也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精神感動和影響更多讀者。


  陳永高,字望齊,齋號青雲閣。

  1969

  年生,通渭縣榜羅鎮人。大學文化程度。歷任學校教師、機關秘書、鄉鎮幹部、縣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通渭縣文化廣播影視局副局長。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專業一級、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通渭縣書法家協會榮譽主席、通渭縣詩詞學會會長、通渭縣作家協會顧問、通渭縣詩詞學會副主席。創辦《通渭文化》刊物、主編《渭城朝雨》文集、副編《通渭縣當代詩詞聯選集》。愛好書畫收藏、鑑賞,擅長書法、詩詞創作。業餘創作散文、詩詞

  1200

  餘篇(首)。書法作品上溯秦漢古拙之風、下追元明儒雅之氣,師古而不泥古,自成風格。涉及真草隸篆,尤長行草。得鄭曉華、王厚祥、張維忠等名家指點,用筆自如,佈局得當,變化豐富,情趣生動。中書協秘書長、博士生導師鄭曉華題贈齋號:“青雲閣”,勉勵其在藝術上奮發圖強,樹青雲之志。中書協理事張維忠題贈書齋對聯:志遂青雲書中悟道,意歸滄海畫外留心。作品多次入展獲獎,藝術底藴深厚,發展前景廣闊,深得藏家好評。

  作品欣賞

  個人自傳

  陳永高,字望齊,齋號青雲閣。男,生於

  69

  年孟秋,通渭縣榜羅鎮人。

  84

  年考入隴西師範學校,自以為鯤鵬振翼之天地,實乃

  “

  小學教師之搖籃

  ”

  ,意躊躇。終日讀小説,辦校報,聊以自慰。

  88

  年畢業,於縣東南一鄉村學校任教兩年,不甘寂寞,毛遂自薦,調縣直單位任職。意氣風發之年,父親去世,十年困頓,風雨飄搖,幾近萎靡。期間,自考蘭州大學法學本科,越六年畢業,半圓大學之夢。機關文秘數載,有案牘之勞形;鄉鎮鍛鍊幾春,無絲竹之貫耳!打拼經年,終無寸功光耀於祖上。彷徨之際,欣調文化單位。竊喜詩書相伴,適暇墨海揚帆,自以為得志。創辦《通渭文化》刊物,主編《渭城朝雨》文集,助編《通渭縣當代詩詞聯選集》。鍾詩詞,好書法,拙應酬。小詩小趣,自書自樂。詩朋常有唱和之作,書友鮮見譏評之辭,幸甚至哉!

  竊以為,書法者,文人之雅事也。縱觀歷代文人,才華橫溢,文著累累者,未必工書法。然工書法者,必通文善詩,文思敏捷矣!古之王羲之、蘇軾、趙孟頫、文徵明、顏真卿概莫若此。獨工書法,不善詩文者,鮮矣!今人習書,大抵過於偏重書法章法、技法、墨法,忽視書家自身文學素養與綜合修養之提高,作品雅氣不足,很難達到古人之藝境。縱然習字千遍,形類神離,終不迨。每感於此,發憤曰:餘習書法,當效法古之先賢,重文功、修學問、研詩文,厚積薄發,切忌急功近利,有辱斯文之道也。

  餘愛書法詩文,不滿足於茶餘飯後之消遣,頗欲以此為志也。遂節飲食,辟書房,號

  “

  青雲閣

  ”

  。自題齋聯:志遂青雲書中悟道;意歸滄海話外留心。

  傳末不禁喟嘆,非因壯志難酬。有詩《馬》為證:

  曾經熱血赴疆行,千里焰紅強寇驚。

  踏破賀蘭銜古月,蕩平敕勒立長城。

  鞍繮未解雪霜冷,蹄足猶圖風雨程。

  何奈南山休戰鼓,獨拴槽櫪向天鳴!

  (2017-08-14)


  文/雍千鴿圖/安徽工程大學揚帆文學社

  2017年6月10日下午14:30,由河北衞視中華好詩詞,百度百科聯合舉辦的,安徽工程大學揚帆文學社承辦的中華好詩詞安徽賽區正式拉開帷幕。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

  安徽工程大學的

  外國語學院院長黃焰結老師,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社指導老師王燕老師

  和

  外國語學院張君老師。

  作為

  一檔廣大觀眾喜聞樂見

  以

  "弘揚中國傳統詩詞文化"

  的

  節目

  ,《

  中華好詩詞

  》

  主張

  將植根於互聯網的網絡文學與傳統詩詞文學相融合,進一步在互聯網領域拓展,着力開發新媒體市場,集電視播出平台與網絡平台之力逐步構建"詩詞生態",在傳播領域搭建傳統文化場景平台。

  第五季將校園的海選權限交給了百度百科校園團隊。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安徽省各高校經過校賽的層層篩選最終有36位參賽選手代表各自學校參加省賽。選手分別來自

  安徽師範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皖南醫學院,巢湖學院,安徽交通管理學院,池州學院,安徽城市管理學院,河海大學天文學院,此外還有來自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

  。他們抱着勢在必得的心態走進了省賽賽場,願與各位高手一決高下!

  安徽工程大學揚帆文學社和安徽省各高校的百度百科俱樂部為了讓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從申請到舉辦經歷了近一個月。各個組織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賽前準備。從場地申請,物資準備,主持人挑選和現場佈置等。終於迎來了比賽的如期舉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

  現場的題目是各種的離奇古怪。

  隨手來一個:比如羣英薈萃題目,

  如果駱賓王的《詠鵝》被翻拍成電影,下面哪個選項最合適?

  正確答案竟然是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駱賓王與他的鵝

  !現場的氣氛瞬間活躍了起來。一觸即發場面更是激烈,隨着搶答器的滴滴聲,各位選手瘋狂的吐露着詩詞的精華,場下觀眾為選手的回答一時震驚,一時歡呼!值得一提的是最後的巔峯對決,場上就剩下六位選手。是至關重要的一輪,六進三。每個人25道判斷題,一分鐘之內回答!最高成績是答對23題,僅錯兩題讓現場震驚。

  雄州霧列,俊才星馳

  選手們在比賽過程中都沉穩應答,各施其才,在緊張的氛圍裏和嚴酷的賽制下也能談笑自若,不慌不忙,充分展示了自身的豐厚的文化功底以及豐富的詩詞積累量。

  36位選手經過

  羣英薈萃,一觸即發,心領神會,孤注一擲,分秒必爭,巔峯對決六個環節

  的角逐。

  最終由安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非師範專業的郭精金同學,合肥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餘蒙同學,安徽師範大學漢語言非師範專業的熊樹星同學分別摘得冠亞季軍的頭銜。

  將代表安徽省參加華東大區賽。

  參加本次活動的選手都是古典詩詞的愛好者,擁有豐富的詩詞積澱。來自安徽理工大學的參賽選手吳靜説,《中華好詩詞》這個節目的每一季她都會看好幾遍,可以説她是這個節目的鐵桿粉。一聽到這個活動她想都沒想就參加了。她一邊準備着畢業論文和畢業答辯,一邊背誦着古典詩詞。雖然她沒有取得好成績,但是參加了就覺得有意義,沒有遺憾。

  (2017-06-13)


  中訪網2017年8月18日北京訊

  中國駐立陶宛魏瑞興大使向李文朝贈送紀念品

  李文朝給立陶宛華僑華人做弘揚中華詩詞講座-1

  李文朝給立陶宛華僑華人做弘揚中華詩詞講座

  -2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璀璨奪目,香飄海外。2017年7月30日和8月2日,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大使館探親休假的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李文朝,應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和立陶宛華僑華人聯合會的邀請,分別為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全體人員和在立陶宛的華僑華人代表,作了以"弘揚中華詩詞,增強文化自信"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魏瑞興親自主持了大使館的專題講座,並把講座作為加強大使館思想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給予了充分肯定和熱情點贊。立陶宛華聯會王金煒會長、各位副會長、秘書長、部分理事和立陶宛大學華僑教授、孔子學院老師、部分留學生代表聽取了對華僑華人的專題講座,一致表示享受了一次詩詞文化盛宴,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和愛國主義思想。李文朝在詩詞文化講座中,首先介紹了當代中華詩詞在海內外的發展狀況,介紹了中華詩詞學會的基本情況;指出弘揚中華詩詞文化,促進中華文化復興,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指示精神,其中心環節是抓好創作,即用傳統詩詞藝術形式,反映當代火熱生活,而不只是對古人詩詞作品的背誦記憶;接着對格律詩詞創作的基礎知識作了介紹,並就以立陶宛題材創作的現實詩詞作品,進行了示例講解。在立陶宛音樂學院任教的劉教授和孔子學院梁老師等非常感慨地説,很難有機會在囯外聽到這樣高層次、高水平的詩詞文化講座,大大激發了我們的詩詞興趣和創作慾望,我們也要為中華詩詞和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盡份心力。李文朝常務副會長在立陶宛華僑華人圈的詩詞講座被全程錄像,已經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有效地擴大了中華詩詞和中華詩詞學會在海外的影響。據立陶宛華聯會日前反饋的信息,聽了李文朝常務副會長的詩詞專題講座,短短時間內已在立陶宛華僑華人圈掀起對中華詩詞吟誦、創作和酬唱的小熱潮。(墨雅瀟虹郭小星)

  (2017-08-19)


  8月24日下午,莫言現身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文學與全球化時代——莫言作品國際傳播沙龍”。當天,眾多媒體報道,9月上市的第5期《收穫》將集中發表莫言的三個短篇小説,《人民文學》第9期將刊發莫言的一部劇本《錦衣》和一組詩《七星曜我》。

  書展活動上,莫言也聊到他即將面世的新作品,他説,“衡量作家的藝術成就,長篇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個人當然是對寫長篇充滿了興趣,我正在寫,我先發一些戲劇、短篇、詩歌向讀者證明我沒有偷懶。”

  莫言三個短篇、一個劇本和一組詩將集中面世

  關於三個短篇作品,莫言説:“這三個短篇同時發表是因為這幾個作品的題材接近,都是寫的故鄉的人和事,所以起了一個總題目叫《故鄉人事》。我從2012年獲獎以後,其實一直在寫,但是沒在刊物發表,我是想着寫完了放一下,儘量打磨地細緻一些。”《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讀了莫言的三個短篇後談到:“三個短篇組成一個系列,不到兩萬字,人物生動,語言與老莫以前的比,節制、精到、準確,長句子少了,明顯看得出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依然把通感的藝術手法用得得心應手。”

  據瞭解,在這些短篇作品的最開頭,即正文前的“小引”中,莫言劈頭寫道:“各位讀者,真有點不好意思,我在長篇小説《豐乳肥臀》、中篇小説《透明的紅蘿蔔》、短篇小説《姑媽的寶刀》裏,都寫過鐵匠爐和鐵匠的故事。在這篇歇筆多年後寫的第一篇小説裏,我不由自主地又寫了鐵匠……”這也為莫言小説的內容作出提示。莫言説:“這次我還將發表一個戲劇文學作品和七首詩歌,這七首詩歌是我第一次公開發表詩歌。大家可能對我的長篇作品比較感興趣,其實衡量作家的藝術成就,長篇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個人當然是對寫長篇充滿了興趣,我正在寫,我先發一些戲劇、短篇、詩歌向讀者證明我沒有偷懶。”

  《人民文學》雜誌在新作預告中,也評述了莫言的戲劇和詩歌:“劇本是莫言整個創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話劇《霸王別姬》與《我們的荊軻》都曾有過非常熱烈的反響。《錦衣》自然而自由地展現山東戲曲茂腔、柳腔的唱詞和旋律特色,又不侷限於地方戲的表達時空的設定,民間想象、民間情趣與歷史關節、世道人心活化為一體,一個個人物的表情、腔調、動作和心理形神兼備於文本的舞台。無論是劇本還是組詩,都在亦莊亦諧中富含着中國智慧和文化自信。組詩《七星曜我》,以獨特的才情與見識,與當代世界文學大師對話,這更像是一種隱喻:今日的世界格局中,中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文學的影響空間也變得日漸闊朗和通透。”

  翻譯家們談莫言作品的翻譯

  8月24日參加“中國文學與全球化時代——莫言作品國際傳播沙龍”的還有阿爾巴尼亞翻譯家伊里亞茲·斯巴修,他翻譯了《紅高粱家族》;緬甸翻譯家杜光民,他翻譯了莫言《蛙》《生死疲勞》,及《論語》《圍城》《活着》;保加利亞翻譯家韓裴,他翻譯了莫言《生死疲勞》,及《三十六計》《紅樓夢》;以色列漢學家、翻譯家科比·李雅各,他翻譯了莫言《蛙》及劉震雲《我是劉躍進》等。

  在發佈會中,莫言談到了翻譯對於文學傳播的重大意義,他説:“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首先是受到了外國文學的影響。我最早閲讀前蘇聯的作品,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的小説,慢慢的擴展到像批判現實主義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俄國作家的閲讀,後來進一步擴展到了對法國的雨果、大仲馬的閲讀,真正接觸到歐美現代派的文學還是到了1980年代之後,1984年左右。中國的年輕作家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外國作家就是像馬爾克斯、喬伊斯、海明威等這些作家。”莫言説。

  “我記得當時突然看到了一些非常個性化的寫作,儘管我讀到的是譯文,但是我依然強烈感受到了這些文本創新的意義,使我意識到了過去的閲讀是很狹窄的。於是我強烈感覺到我的寫作受到了諸多清規戒律的束縛,小説其實可以如此大膽地寫,小説裏所描述的內容竟然可以跟我們所謂現實主義有那麼強大沖突,之後我就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感覺。既然小説可以這樣寫,我們也完全可以把個人經驗當中類似的人物、故事寫出來。所以就開始了一個下意識、不自覺模仿的過程。”莫言説。

  阿爾巴尼亞翻譯家伊里亞茲·斯巴修談到:“我翻譯過莫言先生的兩部小説,第一部是《蛙》,第二部是《紅高粱家族》,這些作品都很受阿爾巴尼亞人民的喜愛。其中,翻譯《紅高粱家族》比翻譯《蛙》難度高很多,莫言在描寫方面非常突出,非常漂亮,要用外文表達出來是很不簡單的事情,所以在翻譯過程當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我還準備翻譯《生死疲勞》。”

  保加利亞翻譯家韓裴説:“翻譯《生死疲勞》時,裏面很多內容讓我感同身受,我出生的時代就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時代,我的爺爺奶奶跟我説過,他們的經驗就跟書上描寫的經驗差不多。《生死疲勞》很大一部分就是土地的味道、人性的味道。此外,莫言的語言特別豐富,我發現莫言先生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用電腦,只是一張紙,一隻筆,還有他的大腦,我想這才是一個地道的作家。”

  緬甸翻譯家杜光民稱:“翻譯《生死疲勞》時,我看到它裏面有很多從佛教經典裏面延伸出來的內容,緬甸是南傳佛教,中國是大乘佛教,統統都是佛教,大致是沒有什麼差的,緬甸觀眾讀了之後也很認可。”“莫言也説過,這部《生死疲勞》是用43天時間一口氣寫完,我很佩服他。能夠在43天內寫完,他也要醖釀了至少40年,40年的經驗。我翻譯的時候花了四十四個月零三天。我很佩服莫言先生的想象力之豐富,能夠想象出來人死了之後輪迴,用動物的眼睛講述了中國1950年到2000年,50年中國的歷史。《生死疲勞》是很精緻的小説。”杜光民稱。

  以色列翻譯家科比·李雅各説:“我翻譯了莫言的《蛙》。當時我老婆懷孕在讀《蛙》,她對我説:你知道我讀這本書時,我的肚子都感覺到不舒服,你自己也一定要讀這本小説。過了一段時間我開始翻譯。我看到莫言寫牙齒,我自己的牙齒就不舒服。如果有一個作家讓我們的身體有感覺,就表明他描述的方式很好。”(文/高丹)

  (2017-08-27)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