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過《甄嬛傳》的人對蔡少芬都很熟悉,飾演皇后的角色讓人印象特別深刻,蔡少芬曾經在香港娛樂圈可是很炙手可熱的女明星,後來在08年選擇和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男演員張晉在香港花費兩萬元左右辦了一場低調的婚禮。
蔡少芬在娛樂圈資源是很豐盛的,她打拼多年積累了很多人脈,但是她真正被大陸觀眾認識還是和孫儷一起出演《甄嬛傳》出演惡毒皇后一角。她精湛成熟的演技把皇后這個角色詮釋得特別到位,甚至很多人都叫她皇后。
蔡少芬已經在娛樂圈打拼了20多年,當初由於家庭原因參與了香港小姐的選舉,憑藉着出眾的長相獲得了比賽的季軍,後來在娛樂圈裏慢慢崛起。
蔡少芬的母親喜歡賭博,當初蔡少芬出道就是為了進軍娛樂圈掙錢為母親還賬,後來和吳奇隆一起合作《妙,不可言》與吳奇隆假戲真做成為了真實情侶,但是兩個人的感情沒堅持多久就分道揚鑣了。08年的時候,蔡少芬對外宣佈和演員張晉結婚,張晉是一個重慶人,在香港一直作為武打演員在娛樂圈拼搏。
張晉的名氣,説實話,和蔡少芬比起來是差得很多的,剛開始這兩個人的婚姻被爆時,很多人都是不看好和不祝福的,甚至有人説張晉是故意藉着蔡少芬上位,但是流言碎語雖然多,但是他們的感情卻越來越好。
兩個人的婚姻接近十年,如今還有了兩個孩子,家庭生活其樂融融,很多網友都開始羨慕敬佩他們真實的感情了。
而且夫妻二人不僅在愛情事業上獲得了成功,他們兩個人還很關注公益慈善,在天使之夜的慈善晚會上,拍了一件翡翠器物,間接為慈善捐贈了180萬的錢款。
他們當初花費很少的錢來辦婚禮,卻用這麼多錢來做慈善,不愧是有愛心的明星典範,希望他們越來越幸福。
[最感人]
男子15年匿名捐款30萬 因病去世遺囑曝光令人落淚
都市快報微信公眾號消息,10月20日晚,堅持15年匿名捐款30萬元,成為城市道德偶像的“蘭小草”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帶着他深深眷戀的慈善事業和公益項目“星雨心願”。彌留之際,他附耳妻兒:“一定要多做公益事……”
“蘭小草”的弟弟王瑜當晚聯繫上追蹤報道“蘭小草”16年的《温州晚報》記者。王瑜説,“蘭小草”是他二哥王珏,今年48歲,在老家温州洞頭開小診所,是一名鄉村醫生,妻子無業在家,兒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經濟條件不能算好,但家屬還是想克服困難,繼續完成“蘭小草”的心願。
“蘭小草”的照片(家人提供)圖自温州晚報
2002年開始,每年11月中下旬,温州男子“蘭小草”總會捐出2萬元。
他要實踐一個馬拉松式的善舉:連續捐款33年,每年2萬元。
“蘭小草”捐款很神秘,來去匆匆,不留名,聯繫都是用公用電話。 送來的袋子上的一行字格外醒目:“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農民的兒子蘭小草。”
“蘭小草”歷年來捐款的收據和每年留下的“心願卡”。圖自温州晚報
他曾榮獲“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動温州十大人物”,不過都沒現身。
人們曾試圖揭開這位“蘭小草”的身份,但陷入了謎局:“蘭小草”另有其人。
中年男子在公用電話裏説,他是受“蘭小草”委託來捐款的。“蘭小草”其實是一對40多歲的夫妻,家庭並不富裕。
“蘭小草”説,他只想把辛苦掙來的錢,捐獻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
今年7月27日,“蘭小草”突然覺得身體不適,上海醫院診斷髮現是肝癌晚期。“蘭小草”回到家後,與往常一樣,熱心村裏的公益事業,還為一些老人辦了一個公益中秋節。
王瑜説,他也是在5年前偶然得知温州人家喻户曉的“蘭小草”,就是他的二哥,但他的二哥説,他更願意默默做點善事。家人也尊重和贊同二哥意願。
家人也曾問為何以“蘭小草”的名字行善。“蘭小草”當時説,平凡、善良的奶奶特愛畫蘭花,並且在村裏很受尊重,因此,取名時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合,以“蘭小草”善行温州。
今天下午,快報記者趕到了“蘭小草”王醫生的診所。診所在大門島上的岙面村,3個月前已搬空。
1990年,王醫生帶着自己家人從元覺移居到大門,來到這個海島鎮,開始他們的工作生活。
當時,鄉村交通閉塞,醫務人員緊缺,百姓看病難問題一直是王醫生的心中事。他人很好,也很細心的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村民都會去找他。醫生是一份艱鉅和讓他自豪的職業,老百姓稱他為小島上“生命守護神”。在這個小島上,他默默堅守着,一守就是28年,28年如一日堅守海島上,每天全天候為病人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有點小毛病,小問題,大夥就説去找王醫生。
兒子王子震身受父親王珏影響,在學校時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熱心幫助同學,獻血獻愛心。
王醫生捐款15年,其中13年是讓小舅子阿國去送的錢。當時阿國也不理解,因為他家條件一般。
為什麼承諾捐款33年,阿國説他也不知道,只是每年快到日子的時候,提前一天,王醫生會到樂清阿國開的理髮店裏去找他,託他送錢。有幾次阿國把錢送過去後,怕對方沒收到,就打了電話去問。王醫生知道後就不高興了,説沒必要去聯繫,沒必要讓別人知道。
護士阿靜説,王醫生沒有車,平時都是騎電瓶車,但是承諾了病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比如有些病人離得太遠,來不了診所,問他能不能過去,只要王醫生答應了,第二天無論颳風下雨,他都會過去。
岙面村婦聯主席陳蘭平説,王醫生平時常參加公益活動,做公益,從2002年至今,王醫生夫婦每年都會去敬老院獻愛心,王醫生負責義診,妻子每年除夕前就準備分歲酒請敬老院的老人們品嚐,連續十年來都給十五位老人每人送上200元、100元等年終慰問金。
78歲的鄰居林奶奶説,她有次頭痛,王醫生把藥送了過來,100元的藥只收了80元。還有位鄰居盧女士説,有次她因為血糖有問題,去診所買了70元的藥,因為家裏困難,問王醫生能不能便宜些,王醫生最後就收了20元。
王醫生髮在朋友圈的感悟,看得出他是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
2010年,快報曾做過報道《蘭小草許了一個33年的心願》——
他總是低着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捐款信封放在慈善總會的辦公桌上,然後悄然離開。怕工作人員沒看到,他會打電話告知,用的是公用電話。
2009年揭曉的“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蘭小草”是唯一沒有真實身份,也沒去領獎的獲獎人。
11月17日,“蘭小草”又一次出現,把2萬元交給温州市慈善總會。這是他2002年以來第9次捐款。
卡片上寫着:“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農民的兒子蘭小草。”
第一次捐款,“蘭小草”在裝着2萬元的盒子裏,附上兩張字條,一張説:“這2萬元是我們夫妻辛苦掙來的,捐獻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另一張説:“我們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願’善款,以報答國家對我們的培養之恩,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育之情……”
每一年,“蘭小草”都在踐行自己的承諾,累計捐款18萬元。
“蘭小草”是誰?慈善總會的人只知道,他是一個30多歲的男青年,很面善,幾乎每次都穿件茄克。
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他留下的隻言片語,總讓人覺得他身上有個動人的故事:每年11月17日,“蘭小草”都會捐款,每次都有一張自制卡片,卡片左下角寫上中文和阿拉伯數字的“2”和“5”。
蘭小草説,等時候到了,他會説出自己的故事。
也許“蘭小草”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善款幫助了那些急需幫助的人。
[有話説]
陪娃做作業“心梗” 媽媽吐槽陪讀辛酸史
商報圖形 秦剛 制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消息,“晚上10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什麼關係?説!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着下文。女人繼續氣憤地喊道:‘互為反數啊……’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户。”
這是最近媽媽圈流行的段子“什麼關係”,陪娃做作業到咆哮,引發陪讀媽媽們的集體吐槽,媽媽們的遭遇引人發笑的同時,很多甚至成為經典語句在朋友圈流傳。心酸的背後,如何正確打開輔導孩子作業的方式,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
陪做作業到心梗搭支架
“陪兒子做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這份網絡上流傳甚廣的特殊“病歷”,來自一位媽媽的評論,不少爸媽對他們的“遭遇”感到同情,更多家長表示找到了組織:
媽媽A:找到組織了,感動!每次做作業,整個小區都是我的咆哮聲。
媽媽B:我已經在上小學的兩個孩子的家庭作業中淪陷了,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請不要找我,實在是撐不住了。
媽媽C:兒子語文課都要讀課文五遍並簽字,有次我在看他讀課文,前面讀的啥沒記住只聽見:秋天來了,掛花開了……我一愣問啥花開了?他説掛花!我火一躥,大吼:掛花?掛花?掛哪呢花?他弱弱的説:掛樹上……
甚至還有一份推薦給陪讀家長的“專業”書單在網絡上流傳,其中包括《莫生氣》《論持久戰》《強迫症的自我恢復》……最後一階段則推薦了一本《活着》。
多數家長選擇陪做作業
“我不在旁邊看着他做作業,他可以玩筆到天黑。”劉女士的兒子今年10歲,念小學五年級,從有家庭作業開始,她就習慣坐在旁邊監督兒子,她把這一切都歸結為“兒子好動,太調皮。”劉女士説,並不是學校作業多,可是孩子天性好動愛玩,家長不陪他做作業,一支筆、一塊橡皮都可以讓他分心,“不談做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記者隨機調查了10多位小學家長,幾乎都有過陪伴孩子做作業的經歷,大多數家長表示“頭疼”。有家長稱,小孩子“腦洞太大”,有時候性子急起來分分鐘就來氣。
聲音
如何陪讀?聽聽他們怎麼説
母親“四月天”:陪孩子寫作業有秘笈,孩子各種開小差、磨蹭、東玩西玩是正常的,同一個問題,你在短期內反覆和孩子説,第二遍開始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如果一開始你就説:“寶貝,這個問題媽媽今天只説一遍,你要好好聽哦!”收到的效果要好很多。
有外企工作經驗的尚女士:尊重孩子,培養他們的興趣很重要。在陪伴7歲兒子果果學英語時做過很多嘗試,曾在網上報過英語課程,讓孩子和外教一起學,自己就陪伴旁聽。等果果對英語有興趣之後,自己就會融入進去,把學習當成遊戲,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36歲的初中語文老師譚女士: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她説,低年級的作業不多也不難,大多口頭完成。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扮演角色互換的遊戲,讓孩子用學到的知識來“抽問”家長,一來可以增加趣味性,再者可以讓孩子獲得肯定和自信。
建議
家長角色淡化 少教多問少做多看
親子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顧問劉勇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陪讀也算是親子陪伴中的一種,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現在很多家長讓這種陪伴的形式有些變味,其原因在於,他們將這種陪伴看作是自己的任務,看重的是孩子的習慣或者説“成績”。他表示,習慣和成績固然重要,不過親子陪伴的本質是增進親子間情感,提升孩子的全方位能力與社會交往經驗。
劉勇赫建議家長,“少教多問,少做多看。”也就是説逐漸淡化領導者的角色,並由領導者向組織者、陪伴者過渡,而最好的狀態則是協助者角色。比如,少教多問,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減少説教,通過溝通的方式瞭解孩子、發現孩子。少做多看,家長做得越多,孩子越笨,家長管得越多,孩子越懶。家長更多的時候扮演一個觀察者與協助者的身份。
[熬雞湯]
你見過最上進的人是怎麼樣的?
1
集團某下屬科研所的負責人,非常厲害。單位裏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過去,至少我進單位後,所有人提起他都是三句話:博士畢業,專業帶頭人,前途遠大的青年領導骨幹。直到去年年中,有機會接觸到他的個人履歷,我震驚了。
這個現在閃閃發光到大部分人只能仰望的“專家型青年領導”,最初的第一學歷是:中專。我當時覺得,我一定是看了一份假履歷。
比這還過分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寫着: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縣某某村某某小學數學老師——也就是鄉村教師。我查了一下,那個地方在中部省份山區,出了名的窮。
一個家境普通、學歷很低、工作起點也很低的普通村小老師,你能想象到的,最上進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或許是努力教書,努力跳出村小,去鎮上、縣裏教書?照他的自身條件來看,要做到這些已經非常非常難了。而他在好好當村小老師的同時,還函授了大專,然後自考了大學本科。
幾年後,拿到大學學歷證書的他再次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繼續考。然後,考上了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三年後,他考上了博士。然後,畢業進了我們單位,做出了很多成果,獲得了很多榮譽。
再然後,就成了現在這樣。所有人都知道他現在很牛,但沒有幾個人知道,和現在比起來,他的過去更牛。
2
你以為這是很遙遠的勵志故事嗎?NO!他是個75後,現在也才40出頭。他讀完博士到我們單位的時候,超女們都才剛出道。
我所在的單位裏,不乏名校畢業的學生,甚至還有不少高考狀元,多的是勤奮刻苦、努力上進的人。他們的基礎都比他要好,而且不是好一點兩點,但大部分人都沒能在這個年齡段,做到這個程度。
然而,我只能描述他的履歷和他的成就,卻描述不出他在這過程中究竟付出了什麼。説真的,我也無法想象,他當年的那些“村小同事”們,現在看他是不是就像在看一個活的奇蹟?
當我看完他那厚實複雜的履歷,曾第一次對“天賦”這個東西產生了懷疑。我甚至還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法: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開竅這種東西啊?
所以,我對那些起點很低、基礎很差,卻能走上高位的人,都會心存敬畏。我所思考的是,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現在這樣的?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直到去年下半年,我參加了單位裏的招聘面試。
3
當時,遇到一個應聘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是因為他表現太優秀,也不是因為他學歷多好、履歷多華麗,而是,他表現出了與他的學歷和履歷絕不相稱的平庸。
他的本科是985名校,研究生讀的是另一所985名校。讀書期間,獲得過國家級的獎學金、校級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畢業生;參加了很多志願者活動,當過學生會幹部,研究生階段還在核心期刊發過好幾篇論文……總之,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一定是學校裏很上進很優秀的學生。至少,比當年讀大學時的我要上進優秀得多。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地方公務員,第二份工作去了某專科學校教書,第三份工作去了一家企業做項目,每一份工作都幹得不算差,總有很多獎勵和榮譽,什麼徵文比賽獲獎啊,單位活動拿第一啊……但是,在三十多歲的年紀,他的這種“優秀”早已不符合我們的期望了。
因為,有太多沒他基礎好的人,在這個年紀,不管是個人素質、專業能力,或是取得的工作成績,都早已超越了他。
他不是不上進,也不是不努力,他只是在不自知的狀態下,一步步地滑向了平庸。
4
我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擁有上進心,一個人一直向前奮鬥,就一定能取得還不錯的成功——如果他起點低,能夠憑此逆襲;如果基礎好,能飛得更高。但是我們忽略了,當你在向前邁步的時候,時間也一直在無情地、一刻不停地流逝。
上進,當然是一種值得肯定的不斷向前的狀態。而人生,更應該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要麼廣泛撒網,尋找突破的機會;要麼做到極致,每一次堅持都是為了跨上一個新台階。
我們單位的那位青年領導,從中專、村小老師到大專、自考、碩士、博士,每一步都是人生的巨大跨越,跨到最後,已經沒人知道他最初的起點了。而後面的那個應聘者,雖然也在不斷地努力,但每一次都像是在原地高抬腿。
你如果每一次都沒有突破,那所謂的“不斷上進”,看上去,也不過是徒費精力而已。這才是我在這個問題下真正想説的話:沒有去試圖突破人生的人,談上進總會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這幾年裏,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觀察,去總結,去思考,就是為了求得一個答案: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這一生?家境?天賦?努力?機遇?説實話,我至今沒有得到最完美的回答。
但在這過程中,卻發現,有很多特質,比如努力,比如堅持,比如不斷設立新的更高的目標,比如不斷超越自我,雖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影響我們的一生,但對一個人的成長髮展卻真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10-21)
15年來,他每年匿名捐款2萬元。他承諾,要這樣堅持33年。沒人知道他是誰,只有一個捐款的代號“蘭小草”。直到他因癌症不幸去世,身份才被揭開:洞頭年僅48歲的鄉村醫生王珏。
是什麼支撐他隱姓埋名捐款15年?其中又有怎樣的艱辛和波折?昨天,我去了趟洞頭區元覺街道王珏的老家。
臨終前他説要陪陪老母親
在洞頭狀元岙國際碼頭附近,有幾排落地房。王珏的祖屋是其中的一間。不過,他早就舉家搬遷到了大門島,洞頭這裏只有老母親獨居。
昨天,不斷有人前來悼念。因為風浪太大,從大門島過來的輪渡停航了。近200人繞道樂清和温州市區,坐車3個多小時趕來,其中不少是王珏生前醫治過的病人。
大門島是他行醫28年的地方,記錄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弟弟王瓚説,哥哥病重期間,家人曾問過他要回哪裏,他卻明確説不願去大門島。“怕鄉親們來看望,打擾到大家。”更重要的,是想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陪陪70歲的老母親。
10月25日(本週三),王珏將在老家出殯,落葉歸根。
七代行醫
醫德是受爺爺影響
王家七代行醫。王珏小的時候,父親在元覺老家開診所,爺爺的診所開在大門島。
王珏兄弟五個,他排行老二。因為從小話少,顯木訥,他的外號叫“老黑”,當地土話憨厚的意思。
“二哥做事慢,從小被打得最多,爸爸説笨鳥要先飛。”王瓚記得,二哥身上經常被竹鞭打得一條條的。
但最後,憨厚的王珏卻繼承了衣缽。他跟在父親身邊,學了幾年,又去了浙江中醫學院進修,1990年到爺爺開在大門島的診所工作。
王瓚説,其實哥哥做的很多善事,爺爺一直在做。“我經常去爺爺那,不收醫藥費,留病人在家裏吃飯,爺爺經常這麼做。二哥的醫德是跟爺爺學的。”
2013年,父親去世。哥哥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幾天沒睡覺。父親對他最兇,但父親的離去,他的反應異常強烈。
有一天,他突然提議,要開個慈善醫院,不收錢。“我説怎麼可能,慈善要量力而為。你畢竟有家庭,不具備這樣的經濟條件。”王瓚説,經過兄弟們的極力勸阻,二哥説的慈善醫院沒開成。
家風嚴謹樸實
王珏兄弟幾個取名“璋、珏、琛、瑜、瓚”
父輩希望他們都有如玉般的高潔品格
王珏的爺爺醉心醫術,奶奶出身於書香世家,心腸好,最喜歡畫高潔的蘭花。
父親不僅是個鄉村醫生,還愛好書法、中國象棋等傳統文化。他為幾個兒子取名“璋、珏、琛、瑜、瓚”,都喻義美玉,希望兒子們都具有如玉般的高潔品格。
“家教很嚴。吃飯的時候,爸爸沒動筷子,我們就不敢動。我小時候調皮跟別人吵架,無論對錯,都要畫個圓站在裏面2個小時。別人拉我,我也不敢出來。”王瓚回憶説。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父親給了五六歲的王瓚5元錢,看他怎麼花。他買了把玩具火藥槍亂打。父親知道後,讓兄弟5個全部罰跪。雖然是一人的過錯,但弟弟犯錯,説明哥哥沒做好表率。
父親經常告誡兒子們,人要做得正,言行一致。
2010年,父親已經年邁,他根據幾個兒子的性格特點,給每人寫了個家訓。
王瓚説,家教是潛移默化的。長大後,二哥每天早上五六點起來清掃診所,晚上10點前必須睡覺。“而我到這麼大,從不敢在外面過夜。”
這麼多年來,每逢除夕、清明等傳統節日,王珏幾兄弟都必然帶全家到祖屋團聚,無一缺席。
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知恩圖報將心比心
王子震是王珏的獨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他學的是聲樂,原本已經在廈門的培訓機構上班,但爸爸患病後,他辭職回家陪在爸爸身邊。“百善孝為先。”有時,他會坐在病牀前唱歌給爸爸聽,希望爸爸的心情能好些。
“但爸爸總是在笑,説沒事的。”王子震説,剛去上海的醫院,醫生不解地問誰是病人,因為他從沒見過癌症病人如此樂觀。“10月19日晚上,爸爸吐血了,他依然笑笑説沒事。”
王珏對兒子沒有那麼嚴厲,隻身教不言傳。
王子震記得,有一次,他還小,在書店亂踢瓶子玩。“爸爸什麼也沒説,把瓶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過斑馬線時,無論有沒有車輛經過,別人看沒車走過去了,他一定要等到綠燈才舉步。
十幾年來,王珏每年都要給村裏的老人送藥、送紅包。“爸爸説我小時候生病,下雨打雷的,是老人們幫忙送我到醫院的,要知恩圖報。”
有一次,病人家屬凌晨兩三點來敲門,王子震很生氣,説這麼吵。王珏只説了一句,“如果你是病人家屬,孩子發高燒了,你急不急?”
今年7月,有一次親戚送他去上海看病,漏買1張汽車票。王珏得知後,説一定要還錢給汽車站。“去汽車站的路費都比車票貴。”王子震説,家人拗不過,後來去還了150元的車票錢。“怕我爸不信,還讓車站寫了收據。”
臨終的前幾天
他仍在問妻子,今年的錢準備好了沒有?
孝順、守信、堅韌、樂觀……父輩給了他難能可貴的品質。
2002年,王珏33歲。他對着流星許下“星雨心願”:接下來的33年,他要每年捐款2萬元回報社會。
而在2002年的洞頭,2萬元不是小數目,買房付個首付綽綽有餘。
他為什麼這樣許願,沒有人知道。但洞頭衞計局局長陳後春清楚地記得,“2002年前後,因為口碑好,他的診所生意好得不得了,比整個大門衞生院的生意還要好。誰如果去大門島看病,肯定找他。”
為什麼生意這麼好,因為“老人去做腳部按摩,一般腳放凳子上,他卻把老人的腳放在自己膝蓋上。”
後來診所的生意淡下來了,收入也少了很多。
據陳後春估算,近幾年王珏的診所一年大約只有四五萬元收入,而這是他全家所有的收入來源。
有一年,小舅子侯海國覺得姐夫自己家的條件也不好,就沒把2萬元錢送出去。沒想到王珏提前訂了報紙,看到報紙上沒登出“蘭小草”的消息,立即讓老婆給小舅子打電話。這一年,2萬元善款因此晚到了2天。
就在臨終的前幾天,他仍在問妻子,今年的錢準備好了沒有?
王子震説,他們説出爸爸是“蘭小草”的身份,其中一個原因,是怕有一天捐款突然斷了,失信於人。今年11月17日,他們一定會替爸爸把最後一筆2萬元捐出去,因為這是爸爸的諾言。“但以後會用行動來行善,默默地做點事。”
“我也要工作了,會養這個家。不會拿社會上熱心人的一分錢。”王子震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成都用户24xxxx487”:屬我輩楷模。向您學習。大醫精誠!
網友“✎﹏雕刻時光”:一路走好
網友“肇慶用户66xxxx658”:品格好雖是好事,但是如果全國人民都品格好,國家被侵略的時候,如何做到殺敵自衞!
(2017-10-23)
很多人會經常收到一些陌生短信,而有些發短信的人卻有着不一樣的打算!
正準備睡覺的金先生手機收到了一條短信,由於金先生是做業務的,所以趕緊看了下短信內容,然後短信內容是讓陳先生給一個地方捐款,並且還附上了一個收款賬號!
金先生猜測應該是詐騙短信便忽略了,而第二天開始金先生的手機便沒有停過,一直有電話打過來掛掉,等到晚上的時候短信又發了過來。金先生便想着試探下騷擾電話是否為對方所為,而對方表示只要金先生打了錢就可以避免電話騷擾。
而金先生提出了三個時間段不要電話驗證下,結果真的在三個時間段沒有打,而後金先生沒有打款,想着不能助紂為虐,而騷擾電話便又開始不停的打!
在告知了電話運營商之後,運營商回覆這種他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實在不行就換手機號碼吧!
你怎麼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楚軒”:陌生人電話永遠免打擾 問你怎麼呼叫???
網友“新鄉用户66xxxx658”:一定是信息被泄露了
網友“沒有蟲的火腿腸”:捐款5000,然後控告他勒索敲詐報案
網友“呵呵”:下個管家!只接受手機聯繫人!我也接過這短信!
網友“霏凡名族服飾生產”:我前段時間不知道得罪誰了,也呼了我一個小時,後來直接設置拒接陌生號碼,還好只一個小時就停了,不然只能換號碼,可是可能嗎?號碼綁定了所有信息。如果他要1000元破財我也只能接受,哎,這社會,找誰處理都不知道!
網友“freedom12140206”:直接開白名單
網友“合肥用户66xxxx658”:讓他呼10000號
網友“ᶠᶸᶜᵏᵧₒᵤ”:他發短信也要號碼你不知道呼他啊五個線程呼死他
網友“苦澀奶咖啡”:呼叫轉移到110,不用謝
網友“素顏℡”:他呼你,你就呼叫他啊!你要選擇凌晨兩點後,五點前,這時間段呼叫,或者你下載個電話軟件呼叫死他!
(2017-10-23)
在當下,很多社交APP都帶有匿名社交的附屬功能,比如QQ的“悄悄話”和QQ空間的“秘密”,都是向用户提供完全隱蔽的空間來分享心事、大膽説出真心話,還有像知乎一類的社交平台也提供匿名跟帖選項。
不過,匿名社交APP好似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單單作為社交APP的附屬功能還不滿足。很多開發商專門做了獨立的匿名社交APP,至今已經有數不清的匿名社交APP存在於各大應用市場,比如Sarahah、無秘、朋友印象等,但大都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而匿名社交的先驅們,Whisper裁員20%,Yik Yak和Secret已經關閉。
匿名APP固然受歡迎,但真的符合社交平台的發展趨勢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些曾經活躍到不行的匿名社交平台,現在都怎麼樣了。
1.無秘——暫停服務
無秘作為國內一款匿名社交應用,可以一對一交流閲後即焚,匿名分享秘密、八卦、爆料、真心話等勁爆內容,大膽釋放另一面社交人格,因此一度受到用户的追捧。根據比達諮詢數據中心統計分析,2016年8月底,無秘累計下載量為1326.7萬次,9月底在九大移動應用分發平台上的累計下載量已達1674.3萬。CNIT-Research更是分析,無秘牢牢把握了九成市場份額。
但從今年9月開始,用户發現無秘不能正常使用了。打開APP後顯示“系統維護,暫時停止服務”,官網也因服務不穩定而無法正常訪問,用户怨聲一片,紛紛感嘆“無秘要完”,但官方卻沒再給出任何回應。
無秘落到如此田地,其實也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在無秘中很容易遭到惡意打擊報復被惡意抹黑,且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維權,因此成了“惡意攻擊的温牀”,會觸動很多人乃至機構的利益,讓無秘這個平台順理成章成了“背鍋俠”。另一方面,無秘雖然用户達到了一定規模,但缺乏可以變現的商業模式,且需要投入過高的運維成本,無秘此劫大概就是做不下去的預兆,真可謂成也匿名,敗也匿名。
2.Sarahah——“差評”很多
今年7月,一款來自沙特阿拉伯的匿名社交軟件在網絡上大火了一把。Sarahah寓意“誠實”,是一款能夠匿名給他人發送基於文本的信息,但接受者只能看不能回覆,無法繼續雙方對話的App。Sarahah的開發初衷是鼓勵企業員工匿名提建議、表態度、講真話。
但是當一個人完全被隱藏了真實身份,這款名為“誠實”的 App,還能讓人們保持誠實嗎?很顯然不能,Sarahah的高隱蔽性助推了用户的囂張氣焰,讓這個平台成為霸凌行為、散播仇恨言論等惡劣行為的“孵化室”。這直接導致Sarahah評價一路走低,從App Annie的數據來看,Sarahah的平均評級只有 2.0 星。
3.TBH(to be honest)——被收購
TBH於今年8月正式在美國幾個州上線,是一款主要面向十幾歲青少年的應用。這款應用允許用户匿名回答朋友提出來的多個問題,比如“參加party時最適合帶什麼?”。這種匿名問卷的方式非常受00後歡迎,在過去的9周時間,TBH的下載量已達500萬次,日活用户達到250萬人,從上線至今已收集了超過10億份的問卷答案。
但在本週一,Facebook宣佈收購TBH。具體收購金額未公佈,據TechCrunch報道稱,數字大概少於1億美元,也不需要監管部門的批准。同時TBH的四位聯合創始人都得入駐Facebook的Menlo Park總部,使用Facebook的郵件地址。
很多主打匿名社交的平台都先後“掛”掉了,被收購的TBH能走多遠?TBH聯合創始人Bier認為,下一代的社交產品應該更加聚焦於愛和積極的內容,而TBH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你覺得,TBH會成為下一個現象級的產品嗎?
寫在最後
即使是一個平日裏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人,一旦處在一個完全隱蔽、開放的網絡空間下,都會無意識地把肆意評論當成自己的權利,對所發的言論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做匿名社交,這無疑是在考驗人性,而網絡自由帶給我們的錯覺,可能會讓考驗的結果不太容易接受。
(2017-10-18)
10月20日,默默堅持15年匿名捐款30萬元、早已成為城市道德偶像的“蘭小草”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而“蘭小草”之謎也終於在他弟弟王瑜的支持下公佈於眾。
弟弟王瑜表示:自己也是在前幾年才知道自己二哥王珏就是整個城市都在感恩的“蘭小草”,但二哥堅持不願將之公佈給媒體,所以他只能埋在心裏。
最後,王瑜更是悲痛地説:哥哥在離世前還是念念不忘捐款做慈善,很虛弱地對他們説,自己很遺憾沒能遵守承諾捐款33年,希望家人以後能替他繼續行善捐款……
王珏,今年48歲,在老家温州洞頭開小診所,是一名鄉村醫生,妻子無業在家,兒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經濟條件不能算好,但目前家屬還是想克服困難,繼續完成“蘭小草”的心願。
十六年前的2002年11月17日
一位男青年來到温州晚報送來一個包裹,裏面裝着2萬元現金,並留下一封信:“這兩萬元是我們辛苦掙來的,捐給急需幫助的人……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願’善款……”
此後,在每年11月中下旬,“蘭小草”都會託人送來2萬元捐款,一送就是15年,本報記者也跟蹤報道了15年,引起温州市民和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的廣泛關注、追尋,並被評為“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動温州十大人物”等,但“蘭小草”均缺席表彰大會,也沒有委託他人領獎。
今年7月27日
“蘭小草”王鈺突然覺得身體不適,上海醫院診斷髮現是肝癌晚期。
王鈺回到家後,與往常一樣,熱心村裏的公益事業,還為一些老人辦了一個公益中秋節。
“蘭小草”是有全國影響力的道德標兵,用自己15年的歲月,陪伴愛心,隱名長跑,他把愛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正如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八書——最為緊迫的時代呼喚堅守誠信》一書對“蘭小草”的評價:
他的舉動,是在傳遞一種“能量”,喚醒沉睡的誠信,為一個誠信社會奠基。
願人間充滿愛,願“蘭小草”的心願在更多人的努力下實現!
(2017-10-22)
想在更衣室裏活下來?在門口就把節操丟乾淨吧!——本文作者(譯註:本文內容較為粗俗,如有不適,深表歉意)
15年間,這名球員在英格蘭四個級別的足球聯賽都效力過。他踢過英超,也曾為國家隊奔走效勞過。本文配圖由斯賓塞-威爾遜(Spencer Wilson)提供。
我們專欄每週更新一次,請您盡情享受
玻璃心在我們的更衣室裏可是呆不下去的,我們職業球員在更衣室裏可是什麼都説的——管它是種族歧視的、性別歧視的還是同性戀歧視的。就算是我們得了癌症的隊友,也逃不過我們惡意的玩笑。一天晚上,他拒絕跟我們出去high,一個哥們兒就跟他説:“為啥不去呢?你活不過一個月了!”
甚至還有人問他選好棺材和個他送葬的人沒有。但他心胸還算開闊,就笑着聽下了這個玩笑。
想起來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訓練完,隊長指着10升冒着泡的碳酸飲料,問我:“你媽的尿長這樣嗎?”
我當時就懵了。
“我是説真的!”他接着説道,“她上完廁所你去看過嗎?她的尿是長這樣嗎?”
更衣室裏發生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開玩笑要有個度
其實愛開玩笑的不止是球員,有的教練為了活躍訓練的氣氛也會開開玩笑。有一次訓練的時候,教練就説道:“好了,現在我們來一場帥哥(白人)和醜逼(黑人)的訓練賽吧!長得跟大家很不一樣的小夥子們,你們一隊哦!”
隊內黑人和白人的熱身賽對我來説,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大部分球隊的更衣室裏黑人和白人的比例都是1:1,對這種訓練賽我們都只是覺得好玩。這種比賽會由一名黑白混血的球員擔任裁判,一把情況下都是黑人球員那隊會贏。但這次我們的新球員(黑人)對這就很不買單了。
他加入了“帥哥隊”。
“你想幹嘛?”教練問道,“你長得和他們都不一樣,你是黑人。”
但這個身為一線國腳的球員可開不起這種玩笑,他氣紅了臉,罵教練種族歧視。然後他們幾個月都沒有説過一句話。
英格蘭隊的訓練照,對此作者不想評論
女票問題
職業球員還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來自於妻子或女友。有時候我們男人們出去high的時候,有的球員就會把球員之間發生的事告訴他們的妻子我女友——我們圈內的人可是不會用“太太團”這個詞的。
當時我們隊裏一個已婚的哥們兒特別好色,喜歡到處跳舞,勾搭妹子搞豔遇。有一次他跳舞傷到了背,只好回家了,到家後就跟他的老婆説自己太老了,已經hold不住酒吧和夜店了。
一個年輕隊友把那天晚上發生的事告訴了他女友,這個妹子比較單純,就告訴了傷到背那哥的老婆,把每一個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的。老婆很生氣,抓住那哥就問他還編不編了。
第二天訓練的時候,這個哥們兒一氣之下,把那個向女友“告密”的小年輕給臭罵了一頓。那個孩子也就學到了更衣室一大潛規則——不要告密。那個跳舞的哥們兒呢?被我們叫了幾個月的“約翰-屈伏塔”。
作者的隊友正在努力摘掉被貼上的標籤
真-惡作劇
一支球隊裏邊有倆大牌都不太看得下對方。當時,在聖誕晚會上送禮物在我們隊裏是條不成文的規矩。有一年聖誕節的時候,其中一位就買了個人造*河蟹*,在上面掛上一件印着另一位球員名字的小球衣,準備送給那個哥們兒。
“拿去吧!”他説道,“因為你是我們隊裏最大的*河蟹*。”
然後氣氛就變得很尷尬了。有人覺得他只是開個玩笑,也有其他人覺得他是有意為之。然後他的受害者決定還擊。他拿巧克力蛋糕上的奶油把他的嘴和鼻子都塗了一圈,然後假裝氣喘吁吁地説:“好,我是誰?我告訴你,我從教練辦公室裏出來,鼻子就變成棕色的了(在英語中“brown nose”有“馬屁精”之意)。”
其他球員就更討厭他了,然後那天晚上我們就沒説話了。
有一天晚上,我們教練在訓練場放詹姆斯-邦德的電影,然後把他的鄰居都請來看了 ,但我們有一個人把他的電影盤換成了一張小*河蟹*。第二天訓練的時候,教練就怒了。
“我和鄰居、我老婆還有一箇中國人坐在家裏,喝着紅酒。”他吼道,“我放了一部邦德的電影,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該死的屁股!該死的屁股!”
然後,他就罰了幹壞事的哥們兒一週的工資。
作者的教練可沒看成《007》
環境問題
我們隊裏一年輕小夥被一個當地女孩搞到了——這個女孩呢,在我們這兒也是小有名氣,因為我們很多人都睡過她。這個小夥子有點笨笨的——他可是能把夏多布里昂牛排醬當成紅酒的人——但卻是個受人關注的潛力新星。眼看他跟那妹子談了三個月了,我們的隊長就開始在更衣室裏拷問他了。
“你喜歡你的新妹子嗎?”隊長問道。“喜歡!”“她是你心中的另一半嗎?”“當然!”
“那我要問你了,如果我告訴你,她和他、他、他還有他都睡過,你覺得怎麼樣?”隊長繼續一邊説,一邊指着我們幾個跟那個妹子睡過的男人。然後這小夥子就崩潰了,當着我們就眼淚汪汪地哭了出來。
當然我們是不會同情他的!要想在更衣室裏活下來,你就要有一張夠厚的臉皮——比犀牛背上的皮還厚就最好了。
不錯,很厚嘛!
(2017-10-22)
李嘉誠曾説: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説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説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説明你已經是人物了;而當你一直停留在那裏喝酒、吹牛、睡懶覺,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説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以前有個同學,大學時候做很多兼職,餐廳的服務員、廚房打雜或者去幫樂隊做搬運,他都很樂意。
他們是藝術學校,所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做那種有頭有臉的工作,才能讓自己看起來高檔。
但事實就是這位同學在畢業後靠自己賺的錢開了一家舞蹈室,因為他家裏窮,所以他知道只能依靠自己。
他説:“只要能賺錢,無論什麼工作都可以,不犯法就行,因為每賺一筆,我就離我的目標近了一步。”
他覺得錢對於他來説很重要,所以能放下面子。
財富不多但是覺得面子比錢更重要的,都是混得不咋樣的,只有放下面子,你才能真正能把錢和麪子掙回來。
面子固然重要,但人們往往把它和自尊、尊嚴聯繫起來,使人們走進一些誤區,比如怕髒怕累,盲目攀比,清高自負,好高騖遠等……
真正的有面子,是臉上洋溢的幸福,融化在骨子裏的教養,內心深處的愛與付出的能力。
幸福是真實的,面子是虛無的。
沒有人會因為一件昂貴的衣服愛上另外一個人,因為一個如沐春風的笑容倒是有可能。沒有人會因為一個人酒桌上給足了面子而記住另一個人,因為一句提筋拿骨的話倒是有可能。
面子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一個字——累。
成功之路原本艱辛,何必給自己套上面子的枷鎖負重而行,放下面子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有時候我們低頭,是為了看準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過得還可以,不願意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很多東西都放不下,拉不下這個臉,最終“死”在面子上。
什麼是臉面?我們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嚴介和(太平洋集團前總裁)
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任正非(華為總裁)
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巍巍(經濟刊物主編)
所謂“不要臉”就是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這個社會不是要你的臉,而是要你的智慧和能力。闖出來了,成功了,才有臉,否則沒有誰會在乎你的面子、你的臉。
你若是不想活受罪,就請放下思想包袱,全力以赴來做事,只要你有目標,立場堅定,就能走向成功。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