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德極右政黨走向或左右德國未來政治路線

  9月25日電 《澳門日報》25日刊發社論稱,德國聯邦議會大選於當地時間9月24日舉行,現任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的得票率遙遙領先。與此同時,極右派德國選擇黨的得票率也站穩第三位,有望成為第三大黨並首次晉身議會,在難民、俄羅斯及歐盟等重要議題上左右德國未來的政治路向。

澳門日報:德極右政黨走向或左右德國未來政治路線

  當地時間9月24日18時,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正式結束投票。根據德國電視一台當晚21時50分公佈的最新出口民調,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得了33%的選票,使其保持了國會第一大黨的位置。圖為默克爾當晚在基民盟選舉集會上發言。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文章摘編如下:

  德國聯邦議會大選雖然其話題性不如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強,可由於關係未來歐盟走向,不僅讓外界特別關注已執政12年的默克爾能否再次連任;而極右派德國選擇黨,成為選舉中的另一個焦點。

  2013年成立的德國選擇黨,最早因反對歐元區金援希臘而崛起,成軍才半年,就在上次大選拿下4.7%的選票,差點跨過5%的議會門坎。隨後,德國選擇黨幾乎銷聲匿跡,直到2015年9月總理默克爾決定接納難民時,因反難民而聲勢大漲。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系教授尼德邁爾説,當時,朝野都支持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唯獨德國選擇黨反對。

  除了反難民,德國選擇黨也將炮口對準國內的400萬移民,反對把伊斯蘭文化融入德國文化,排外政見在地方選舉屢創佳績,成功動員許多過去從不投票的選民。2016年9月,德國選擇黨的全國支持度一度攀升到一成六的最高點,在部分地區也有兩成的支持度,可説是德國近年來最有組織的極右政黨。

  典型的德國選擇黨選民,收入、教育程度和年齡層都屬中位數,並非低收入者,其中相當比例是勞工階級。但他們不是為了社會福利才投給德國選擇黨,而是對過多的外來移民感到不安,以及對伊斯蘭組織和恐襲感到恐懼。

  德國選擇黨支持者中“抗議選民”比例特別高,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這些選民透過投票來教訓原本支持的政黨,以表達對難民政策的抗議。

  雖然默克爾和社民黨的總理候選人舒爾茨都表示,絕對不會與德國選擇黨共同組閣。但該黨進入聯邦議會勢必對德國內政外交帶來挑戰。德國議會討論內政和外交問題,協調和整合各利益集團的訴求,制定法律,控制財政預算,並在必要時監督行政。

  德國選擇黨作為在野反對黨會起到批評的作用,對立法和行政工作形成掣肘。要從根本上遏制極右翼政黨的繼續蔓延,主流政黨都必須調整,回應其所代表的民心變化。特別是大量難民融入德國社會是一個艱鉅而漫長的過程,德國的國內安全問題是民眾目前最大的擔憂,必須警惕可能的矛盾激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7 字。

轉載請註明: 澳門日報:德極右政黨走向或左右德國未來政治路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