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監獄,每年都會接收經北京市各級人民法院依法終審判決的罪犯。在這裏,無論入監前曾從事過什麼職業,擔任過什麼樣的職務,犯過什麼罪行,從進入北京市第二監獄那天開始,他們的身份都一樣了——服刑人員。在這裏,這些服刑人員的入獄生活是什麼樣的?
服刑人員正在做心理測試
接受入監教育前隔離觀察一個月
10月21日上午10時,記者在獄方相關部門人員陪同下,穿過一道又一道的鐵門,進入了北京市第二監獄。
直入眼簾的便是第二監獄的操場,幾十名服刑人員正在操場上喊着口號、擺臂、抬腿練習齊步走。整個隊列中,有頭髮花白的老人,也有面龐清秀的年輕人。
第二監獄六分監區副分監區長張春輝介紹,這是一個分監區的服刑人員正在進行訓練。在第二監獄,每天上午都能看到服刑人員在操場上訓練隊列,這也是他們入監教育的一部分。
張春輝介紹,剛進入的服刑人員都要經過第一個月的傳染性疾病隔離觀察。張春輝解釋稱,在這期間服刑人員是不允許走出監舍大樓的。“在此期間要對服刑人員進行傳染病體檢工作,因此要將他們隔離。”
通過隔離觀察後,服刑人員才正式開始入監教育的課程。
固定時間上廁所被子疊成豆腐塊
張春輝介紹,在開始正式入監教育的前3天,分監區會對這些服刑人員進行打揹包、整理內務等教學,並對他們進行日常生活規範訓練。例如上廁所會有固定的時間,從早上起牀洗漱和中午的時間外,下午至晚上,每隔一個小時便會允許服刑人員上廁所一次,時間在15分鐘至半個小時不等。除此時間外,服刑人員不能隨意上廁所,即使有特殊情況也要向管教民警打報告,同意後才能去廁所。
張春輝介紹,監獄對服刑人員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第二監獄先從服刑人員監規紀律以及日常生活規範抓起,包括隊列訓練及日常內務整理,就連被子整理都要按規定疊成“豆腐塊”。這樣做是為了培養服刑人員服從改造教育的意識,強化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因為服刑人員在社會上自由散漫慣了,並且他們觸犯了刑法也都是因為紀律意識淡薄。因此軍事化管理會增強服刑人員的紀律意識。”張春輝解釋稱。
在服刑人員進行入監教育學習的前7周,服刑人員每天上午8時45分至11時20分都要進行隊列訓練,總共75個課時。張春輝解釋稱,由於服刑人員的年齡、身體素質、思想認知等參差不齊,因此隊列訓練能夠有效地訓練服刑人員整齊劃一意識,尤其是讓這些人意識到令行禁止的含義。
心理干預消除服刑人員牴觸情緒
在中午午休後,服刑人員每天下午要上課學習3個小時左右。科目主要內容就是認罪悔罪教育、法律法規,以及接受心理測試。
張春輝解釋稱,很多人在服刑前在社會上都是有一定地位,或者自由散漫慣了,突然被軍事化管理後,很多都有牴觸情緒。這主要是因為部分服刑人員還沒有思想上的轉變,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是觸犯了刑法的罪犯,正在服刑。為此,在入監教育階段,第二監獄為服刑人員設置了包括心理干預、認罪悔罪教育等科目,對服刑人員進行教育。
此外,張春輝表示,根據規定,所有的服刑人員都要在3個月的入監教育期間學會隊列訓練、整理內務,並完成心理測試、認罪悔罪等多個項目的教育培訓,並且完成考核才能被轉入其他監獄繼續服刑。
老總變成階下囚最難是過心理關
服刑人員李林(化名)曾是豐台某村辦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一把手,手下有60多個員工。後來他還當上了村主任,管着1800多人的村。2015年7月,李林因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在剛入監獄接受入監教育時,李林很牴觸,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隨着參加軍事化訓練及接受心理輔導,李林的心理狀態發生了轉變,他開始關心家人,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
“下了囚車後,我的腿已經軟了,一直在想日子該怎麼熬過去。”
今年44歲的李林,進入第二監獄兩個半月。10月21日,記者在監獄見到了他。
李林説,他曾是豐台某村辦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也是該企業的一把手,後來又成為了該村的村委會主任。任企業法定代表人期間,他收受了別人賄賂的一輛奧迪車及部分現金後,允許行賄人使用自己所在村辦企業的工程資質承攬生意。不久前,他受賄的事情敗露,並於2015年7月因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
2015年8月,李林來到了北京市第二監獄。
李林至今還記得剛剛入監時的忐忑。“一道又一道的鐵門,穿過後,囚車停下了,我下車的時候都沒站穩,心裏只想着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李林稱,在看守所時,自己就聽幾個多次“進宮”的同號説監獄的環境和管理有多嚴格,所以下囚車後,他的腿都軟了。
在進監後的第一天晚上,李林失眠了。“在來監獄服刑前,我在看守所吃、睡都不習慣。十幾個人睡一張大通鋪,睡眠的時間變少了。”李林稱,最初被法院判刑後還沒來監獄前,他就整天晚上睡不着覺,一直在想以後6年的日子該怎麼熬過去。
“我周圍都是犯人,素質太低,我不願與他們為伍。”
在李林進監第二天,管教民警就找李林談話,試圖瞭解李林的想法。但管教民警也碰了壁,“儘管有問必答,但他總是靠着椅背,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第一次談話,李林給管教民警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實際上,李林是沒有認清自己,包括跟他談話的時候,他雖然口頭上承認自己的罪行,但他從來不反思自己怎麼成為了一名罪犯。”
管教民警説,李林在監獄服刑初期,表現得很孤僻,不僅不與其他服刑人員交流,連吃飯、打飯、刷碗也都是一個人排在隊伍最後。對當初的行為,李林向記者解釋他的心態稱,“我周圍都是犯人,還有‘幾進宮’的,素質太低,我不願與他們為伍。”
曾經的優越感還讓李林一直無法融入服刑的集體生活,學習疊被子,進行隊列訓練,他差不多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我以前是企業的法人,公司的一把手,屬下有60多個人,後來還當過村書記,管着1800多人的村,我怎麼會幹這些?”李林説,在來監獄服刑之前,別説把被子疊成豆腐塊了,自己就沒動手疊過被子。李林説,自己學得慢,倒不是因為動手能力差,主要還是因為心理上接受不了,“老是想不通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裏,所以學什麼都慢,有牴觸情緒”。自己雖然表面都是按照規定進行學習和訓練,但是口服心不服,總是抱着一種糊弄的心態,覺着日子能一天天混過去。
“自從被抓後,我一直沒有跟家人聯繫,現在我才知道我太自私了。”
此後不久,管教民警再找李林談話。當時,民警提出了三個問題讓李林思考:你是什麼人、這是什麼地方、你到這裏幹什麼。
李林説,當時面對民警的提問,自己感覺當頭被打了一棒,“我竟然無言以對。我來監獄就是服刑來的,以前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覆水難收,我現在只能向前看,那就是積極改造自己。”李林稱,此後他開始反思自己。
李林説,此後他的態度慢慢發生了轉變,每天除了背誦並學習監獄規定的《行為規範》、《弟子規》、《光明行》等書籍外,還給家人寫了被羈押以來的第一封信。“自從被抓後,我一直沒有跟家人聯繫,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們。那時候我很自私,根本也不考慮家裏人對我有多擔心,但是通過學習法律知識以及《弟子規》、《光明行》後,我發現我以前的做法太自我了。”今年國慶節,李林的家屬會見了李林,李林告訴他們自己的心理負擔已經徹底消除了,他會更加努力學習和改造,爭取減刑。
如今,李林已經習慣了整理內務、上課、練隊列……每天都有新的學習內容,民警們通過法律常識、監規紀律、監獄日常規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服刑人員的身份意識、改造意識和遵規守紀意識。“這裏就像一所社會大學堂。我和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相比他們來説,我也許更要改造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李林説:“從一名企業一把手到罪犯,我雖然認罪了,卻一直沒有嚴肅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入監教育讓我刻骨銘心,讓我認識了自己今後的改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