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家醫院不敢接生 27歲高位截癱女子勇敢產女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綜合

  拍婚紗照時,在老公的承託下,新娘終於離開枴杖“站起來”了

  謝莉珍本來還擔心自己難以懷孕,結果婚後不久就發現自己懷孕了!當媽媽的喜悦,讓她有了動力咬牙忍受身體的種種不適。胎兒漸漸大起來了後,她經常氣喘,吃不下、睡不好。長期坐着腰痛難忍,因為尿頻有時候來不及去廁所,身上還開始長尿布疹,睡覺翻個身更是成了奢望。

  孕期種種不適,她都咬牙撐過,但生產卻成了難題:當地醫院不敢接收。正在此時,紅安老鄉席和玉向她推薦“去武漢市婦幼保健院試試”。同為截癱女子的席和玉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紅安繡花鞋墊”的傳承人,曾以40歲高齡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順利產女;

  10月6日,已懷孕39周的謝莉珍在母親和老公陪伴下來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該院婦科主任宋曉婕診斷,因長期無法運動,謝莉珍的血液粘稠度較高、心臟負荷重,加上下半身神經系統有損傷,生產存在一定風險。此外,因產檢不方便,孕期很多重要檢查都沒做,也增加了生產風險。

  此後,醫生們為謝莉珍做了心臟、血液等多項檢查,並精心調理好身體,於10月9日實施剖宮產,順利接生5.3斤重的健康女嬰。

  宋曉婕介紹,醫院已幫助多位截癱媽媽順利生產。實際上,高位截癱並非生育禁區,只要卵巢存在功能,每個月有正常的月經、排卵,是可以自然受孕的。不過,對於準媽媽們的特殊身體情況來説,懷孕、分娩面臨更大風險。因此,在身體條件許可的前提下,要多注意孕期個人衞生,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孕前檢查和孕期檢測。


  25歲的準醫生突然頸背疼、上肢無力

  今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的小冉是名“準”醫生,25歲的她畢業於省內某知名醫學院,五年的醫學求學路,即將開始新生活的她對未來充滿信心。

  然而,老天卻給她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在今年年初,小冉發現自己的脖子和背部有不適感,並伴有雙手麻木感。

  ▲網絡配圖

  今年6月,小冉突然感覺自己頸背部的疼痛感加劇了,這種針扎式的疼痛讓她難以忍受。

  起初,小冉並沒有在意,她以為是自己的頸椎病發作的後遺症。

  但是沒幾天,她的左上肢便出現了無力的症狀,且這種症狀逐漸加重,小冉甚至現了大小便失禁的情況,胸腹部也很不舒服。

  初診,她可能面臨高位截癱的風險

  小冉本身是一名醫學生,對疾病的複雜性和危險性有一定的認識,發現自己身體的異常情況之後告知了父母,小冉的家人很不放心,帶着她到省內、國內的知名醫院的神經外科中心求醫。

  6月底,經人介紹,小冉的父母帶着她拍的頸部核磁共振和病歷資料來到鄭州人民醫院找到了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喆。

  張喆醫生看了小冉的片子後,懷疑她可能是頸部脊髓內腫瘤,建議小冉本人來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張喆告訴小冉的父母,如果確診小冉是惡性腫瘤,而不做任何治療的話,也許2、3個月時間,小冉就將面臨高位截癱的風險,不僅如此,她的呼吸功能也會受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而如果接受手術,小冉的病情將會得到控制,高位截癱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手術幫小冉解決了高位截癱的風險

  7月8日,小冉來到該院就診。在該院檢查了頸部MRI(頸部MRI檢查是對頸部和頸部周邊進行MRI掃描,用於診斷頸部的病變)後,結果提示小冉頸3-6節段脊髓髓內腫瘤性病變,亟需手術治療。

  因為手術難度大、手術風險高,小冉及家人對是否進行手術猶豫不決,張喆耐心地為小冉及其父母做了充分的解釋,全面分析手術的益處和風險,對手術的難度、術中的意外和術後的愈後都做了客觀的評判。

  出於對張喆醫生團隊的信任,最終,小冉和家人決定在該院神經外科進行手術。

  在神經外科主任崔丙周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神經外科張喆副主任醫師團隊利用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在小冉全身麻醉下在手術顯微鏡下為其實施了C3-6髓內佔位切除術。

  術中脊髓功能近乎“零損傷”,手術效果非常理想,術中有效的保護了小冉頸部脊髓的功能。

  術後,小冉恢復良好,手術之前的那些疼痛症狀也有所緩解。

  未見小冉有肢體活動障礙、感覺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症狀及表現,為小冉解決了高位截癱的風險,延長了小冉的生存時間。

  術後,小冉的病理結果證實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WHO IV級,需要進一步接受同步放化療。

  由於小冉剛剛大學畢業沒有收入和醫療保險,其家庭條件也非常困難,張喆醫生盡全力幫助小冉一家,神經外科為其減免了部分治療費用。

  小冉非常感激:“我一定會積極配合治療,如果將來我還能從事醫生這個職業,我一定會用我的力量去救更多的人!”

  相關鏈接

  什麼是高頸段髓內腫瘤?

  高頸段髓內腫瘤指的是高位頸部脊髓髓內生長的腫瘤,高頸段髓內腫瘤切除是神經外科難度較大、風險較高、預後較差的一種手術,因頸部脊髓承擔者將大腦的指令傳輸給軀體和肢體的功能,管理着軀體和四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高段頸髓也被稱之為“生命的禁區”。

  這個部位的手術稍有不慎就會損傷脊髓功能,從而產生頸部以下感覺功能喪失、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功能喪失等高位截癱症狀,嚴重者還會導致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頸部的髓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症狀多以頸背部疼痛不適、感覺異常、肢體麻木無力等為主,常常與頸椎病混淆,有效的診斷方法為頸部的MRI檢查;

  我國著名的體操運動員桑蘭就是因為比賽中意外的頸部脊髓功能損傷導致的高位截癱。

  什麼是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

  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是應用術中神經電生理信號變化的因素及變化規律來發現術中神經損傷和分析損傷原因,並採取措施終止損傷和評估預後的一門新興技術。

  在神經外科手術中能監護大腦、脊髓、顱神經和脊神經等功能,判斷神經和重要功能區的位置,減少手術盲目性,提高手術技巧和精確性,從而避免醫源性損傷,減少手術併發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合理地在脊柱脊髓手術中運用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可以有效的減少意外發生的風險,為手術保駕護航。

  為什麼要開展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

  神經電生理監測是現代神經外科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

  現代神經外科的發展已由傳統的神經外科向精準神經外科轉變,手術不僅重視病理組織的清除,更強調神經功能的保護和改善。

  為此,神經外科手術先後採用了手術顯微鏡、神經導航、術中神經影像採集等手段來實現上述目標。

  實踐證明,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對多種神經組織結構的變化的識別具有敏感性,例如,感覺運動皮層的功能定位、神經傳導束定位、神經核團及外周神經的識別和保護,以及手術是否造成神經組織的缺血性損害等情況具有獨特優勢。

  神經電生理監測可以在術中實時判斷神經功能狀態,在術中對神經損傷早期預警、預防和保護神經結構,提高手術療效具有重要意義。(餘華/文)

  小編微信yyyzwsgzh

  (2017-10-09)


  遼瀋晚報/薛雪

  在瀋陽市鐵西區高花街道西狼村,提起馬素文來,沒有不豎大拇指的,都説她是個賢妻良母。

  她每天既要侍候患糖尿病綜合症的丈夫,又要照顧高位截癱的兒子,還要侍弄10畝地的責任田,她像個陀螺一樣不停的旋轉:

  每天早晨3點多鐘就起牀,每天晚間11點多鐘才休息,凌晨一兩點鐘還要起來為兒子翻身、揉揉胳膊腿、捶捶背、陪兒子聊聊天,全心全意照顧癱瘓兒子20年。

  她説,我要兒子陪着我。

  他説,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

  丈夫患病第三年 兒子車禍高位截癱

  今年69歲的馬素文本來有個幸福美滿的家,生育了一兒一女,丈夫在高花街道上班。兒子中專畢業後,在一家民營企業當會計。

  可天有不測風雲,1994年馬素文的丈夫邊德祥被確診為糖尿病綜合症,心衰、心梗、腦血栓,雙眼也失明瞭,生活不能自理。

  原來健壯的丈夫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經常無端發脾氣,甚至大罵妻子,可是馬素文理解丈夫的心情,每次她都默默地忍受,有時看丈夫脾氣太兇,就到園子裏乾點活,等丈夫消氣時再回屋,直到2011年10月26日丈夫病故。

  禍不單行,丈夫得病第三年,1997年11月21日晚間,年僅22歲的兒子邊天偉回家途中出了車禍,昏迷不醒,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主治醫生説,“孩子治不治都沒有多大價值,如果效果不好就會死亡,如果效果好的話,也是植物人或高位截癱。”

  馬素文告訴醫生:“就是有一線希望也要堅持治療,就是植物人我也心甘情願伺候他。”

  在醫院住了1個多月,邊天偉甦醒過來,失憶、罵人、打人,甚至動手打過自己的母親。東挪西借的6萬多元花光了,只得回家,由於邊天偉不能自主排出小便,母親每隔1個小時就要為兒子導一次尿。那3個月,她乾脆不脱衣服睡覺。

  自學“治病” 凌晨2點起牀熬藥

  俗話説:久病出良醫。在照料丈夫和兒子過程中,馬素文學到了不少醫療知識和技能,家裏血壓計、測糖儀、温度計、注射器、棉籤、紗布、繃帶、醫用鉗子、鑷子等應有盡有。

  2000年冬天,邊天偉連續發了3個多月高燒,體温最高時達到40度。馬素文急壞了,找來村醫打了3個月的點滴。為給兒子物理降温,她用酒精給兒子擦身子,把刨冰夾在兒子腋下物理降温。

  剛開始那幾年,由於家庭困難,馬素文既要伺候丈夫,又要照顧兒子,家裏的活也全靠她,還要侍弄10畝地的承包田,起早貪黑。那一年天天要熬湯藥,熬一次湯藥需要2個多小時,為不耽誤家裏的活,她每天凌晨2點就起來,熬完湯藥,再下地侍弄承包田,等丈夫、兒子醒了,再從地裏回來照料他們,為他們做飯。

  由於長期躺在牀上,邊天偉臀部兩側都生了褥瘡,深及骨頭,2007年左側腹部又生了瘻,流膿淌血,氣味難聞。馬素文每天用藥棉花擦拭膿血,用鑷子鉗出爛肉,然後消毒、上藥、包紮。在母親的悉心治療和護理下,2010年底邊天偉臀部兩側的褥瘡和腹部的瘻奇蹟般痊癒。

  夏天每天都為兒子擦澡、冬天每週擦1次,每天母親隨時都把弄髒了尿墊洗的乾乾淨淨,被褥經常洗換晾曬,屋裏打掃的一塵不染,一點異味都沒有。

  兒子想輕生被母親勸回來

  邊天偉曾是個陽剛帥氣的男孩,出車禍前和新民屯鎮寬場村心儀的姑娘訂婚過了彩禮,並定在1998年元旦踏上紅毯。

  出事後,為了女友的幸福,邊天偉斷然提出斷絕交往,但又在女友離開後背着父母偷偷流淚。打那以後,聽到村裏別人家娶媳婦、生孩子放鞭炮,他心裏都不是滋味。

  2000年冬季發高燒的那些日子,邊天偉曾想輕生,幾天都不願意吃飯。母親發現兒子情緒不對,端着剛剛做好的荷包蛋開導他,“媽媽知道你的苦衷,但咱們要面對現實,你是咱家的希望,你是母親的寄託,為了這個家,為了母親,你要堅強的活下去。”

  邊天偉對母親説:“您和親朋好友那麼牽掛我,家裏為給我治病花了那麼多錢,這幾年您沒白沒黑的伺候我,雖然我癱瘓了,但和那些因車禍逝去生命的人相比,我還是幸運的,我要好好活下去。”

  為讓兒子活的更加充實、快樂,母親從親屬家為他要來了1台舊電腦,每天閒暇時間陪他打撲克、下棋,和他説説村裏的新鮮事。每天半夜為他翻身、按摩、推小腹排尿,還陪他聊聊天。

  邊天偉對記者説:“沒有媽媽20年如一日的精心護理,就沒有我的今天,媽媽為我付出的太多,我今生今世無法報答。”

  馬素文:我不忍心放棄我的兒子

  遼瀋晚報:這20年是怎麼過來的,想過放棄嗎?

  馬素文:他是我的兒子,這就是我應該做的。苦可能是苦了一點,但能讓兒子留在我身邊陪我,這就夠了,我每天起牀後能看到他,為他辛苦一點也值得。

  遼瀋晚報:快樂更多一些?

  馬素文:現在也熬出頭了,兒子已經活了20多年了,他能陪着我,我就很高興。

  邊天偉: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

  遼瀋晚報:想對母親説些什麼呢?

  邊天偉:我要感謝我媽對我精心的照顧,只有父母對兒女能做到這樣,兒女對父母也無法做到這樣。所以,我能活到現在,我真的感謝我的母親。沒有她,就沒有我。

  遼瀋晚報:你怎麼評價你的母親?

  邊天偉:我母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2017-09-12)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户端訊 21年前,阜陽阜南人張丙夫在江蘇打工時,因事故導致高位截癱,從此卧牀不起。

  躺在牀上的張丙夫正在直播。

  為了自力更生,躺在牀上的他在家裏開了一間小賣鋪,向周邊村民售賣日常生活用品,給家庭盡點微薄之力。今年6月,他用女兒買的手機,在一個直播平台註冊了賬號,每天2個小時的直播,吸引了3千多粉絲關注。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户端記者走進張丙夫家中,聆聽他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

  悲劇沒有摧毀他的精神

  今年 48 歲的張丙夫是阜南縣新村鎮人。

  1996年,為了掙錢養家,他和同村村民一起到江蘇江陰一個礦上打工。在一起事故中,他的脖子和腰等身體重要部位被砸成重傷。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説起那段經歷,張丙夫的妻子姚啓芳仍淚流不止。據介紹,出事那年,大兒子只有 3歲,小女兒剛出生幾個月。老闆除了支付張丙夫住院治療費用外,出院後的一切治療費用全部是自己承擔。

  家中幾畝承包地和一家老小生計全落到了姚啓芳的肩膀上。她硬是咬着牙堅持了下來。“我沒有別的出路,只能這樣掙一點算一點。”妻子的付出,張丙夫看在眼裏、暖在心中,也令他重新振作。張丙夫説:“老婆曾告訴我,我活一天就照顧我一天。是她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張丙夫在牀鋪上方裝了一個簡易拉環,這樣便能躺在牀上,鍛鍊手臂肌肉。“這些年,我一直堅持這樣鍛鍊,上肢才能夠靈活運動。為了減輕她的負擔,我又試着躺在牀上自己吃飯、喝水,慢慢地,在吃、喝上竟然可以自理了。”

  通過直播感動全國網友

  躺在牀上的張丙夫正在直播。

  2010年,張丙夫考慮再三,向妻子提出開個小賣鋪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吸引村民來買東西串門,減輕孤獨和寂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家庭帶來一點經濟收入。張丙夫的想法得到了妻子支持。從此,他便在家中照看小店。村民們在店裏買完東西后,向躺在牀上的張丙夫支付費用。

  今年 6 月份,女兒回家時,給父親張丙夫帶來了一部智能手機,並在一個直播平台上給父親註冊了賬號,教他如何通過直播平台,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全國網友。對於只有小學 5年級文化知識的張丙夫來説,做直播是完全陌生的。為了學習,他每天早晨 5點打開手機進入網頁,開始看別人直播,一直要看到晚上 12 點才算結束。因為手指不靈活,打字聊天對他來説是件費勁的事,往往五六個字要花上 2分鐘才能打出來。

  張丙夫一邊學習,一邊做直播,內容有妻子給他按摩的過程、村民來店裏購物和孫子在自己牀邊玩耍的場景。這些“土裏土氣”的內容,觸動了很多網友的心,“粉絲”數量迅速上漲到 3000多個。9月 2日,來自阜陽城區的兩名“粉絲”自發帶着米、油和上網用的路由器,到家中探望張丙夫。

  張丙夫説,自從癱瘓後,他很少外出,甚至連村口幾乎都沒有去過,但沒想到通過上網,他一下認識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各地的網友,這讓他很是激動和興奮。

  引起其他殘障人士關注

  張丙夫的不幸經歷和自強精神,也得了網友稱讚,並有愛心網友主動給他發來紅包以示關心和慰問。張丙夫説,網友們對他的關心和支持,他非常感謝。但對多數網友發來的慰問紅包,他基本上都是拒絕接收。張丙夫覺得,雖然現在家庭還欠着外債,但比以前好了許多。

  張丙夫説,由於躺在牀上説話比較吃力,加上自己普通話不夠標準,多數時候和皖北以外的網友溝通起來有點困難,所以他一般每天只做兩次短時間直播。

  他的直播還引起了一些殘障人士的關注。一位名為“殘疾人小光”的網友在直播平台上給他點贊,還有一些殘障人士送上祝福和虛擬禮物。直播時,網友“洛龍山莊”留言:“大哥很堅強,我和你同病相憐,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你的不易,謝謝你給我們正能量。”張丙夫看到後對他説:“希望你堅強起來,不要放棄希望。”

  韓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户端見習記者 郝嘉奇 攝影報道

  (2017-09-05)


  殘疾朋友們體驗三亞景區的美麗。新華網發

  來自全國15個省份的近50名殘障人士到場聆聽。新華網發

  搖着輪椅“走”到海南三亞,高位截癱小夥權鵬歷時3年完成這一壯舉。8月27日至8月31日期間,權鵬一行五十多名殘友搖着輪椅體驗了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遊區、檳榔谷等旅遊景點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

  在9月5日“國際脊髓損傷日”到來之際,權鵬在三亞發起“閃亮的終點”旅行公益分享會,走進天涯區新開田村愛心公寓,講述了他在旅途中的艱辛與温情,傳播勇敢與自由的精神,獨立而積極的生活態度,讓更多殘障人士能勇敢走出家門。海南省扶殘助殘愛心協會、中國殘疾人生命之歌公益網站聯合為權鵬舉辦此次分享會,吸引了來自全國15個省份的近50名殘障人士到場聆聽。

  權鵬在三亞分享自己的經歷。新華網發

  分享會當天,權鵬與50多名肢體殘疾人士開展了“殘健徒步一公里”到天涯海角活動,讓眾多輪椅上的殘障人士實現天涯之夢。

  2014年8月31日,高位截癱的甘肅小夥權鵬衝破種種阻難和困難,從北京出發,用雙手划動輪椅,歷時3年抵達目的地三亞。在此期間,他還發起“怒放之行 滾遍中國”傳播無障礙理念,呼籲無障礙環境建設。(呂大俊)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