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稱中國移動支付"消滅"現金支付:二維碼貫穿衣食住行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道法媒稱,自從人們開始用手機支付,上海人比較喜歡的全家便利店的收銀員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再重複老一套了:“您好,歡迎光臨,您有會員卡嗎?消費超過5員免費贈送一個酸奶……”。客人根本不需要找零錢,也不需要排長隊等着,收銀員只有兩個舉動可做:掃產品上的條形碼,然後再掃一下手機上的二維碼,顧客立刻就會收到一條提示,顯示其所購物品的支出總額。
法國《世界報》9月6日以《在中國,移動支付在消滅現金》為題報道稱,全家便利店的這種支付方式並非是上海這樣擁有2500萬人口的大都市所獨有的現象,即便在很偏遠的省份,如青海(西北)或西藏,中國人也可以通過微信的電子錢包或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進行支付。2013年通過手機實施的在線支付或商場購物交易額還只有1830億美元,到三年後的2016年則飆升到了5.5萬億美元。
在上海市中心的徐彙區,商家營業收入的一半至三分之二是通過手機支付的。在大城市,政府也開始採取這種支付手段:在上海,水費和電費甚至醫院交費都可以通過手機支付。甚至一些警察也有一個應用程序,違規者可以通過手機支付罰款,提前打招呼説拒絕手機支付的出租司機真的是鳳毛麟角。
在這個四年前還是現金為王的國家,變化遽然而至。就在不久前,人們還要用現金支付房租,最起碼也要辛苦地跑到銀行去轉賬。如今,根據英國輿觀調查公司今年7月份公佈的一份報告,使用手機支付的中國民眾比例已經達到了73%。
報道稱,這種躍進主要是拜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大規模使用所賜。微信有9.63億活躍用户,其中有6億用户使用電子錢包;而支付寶也有5.2億用户,手機支付操作的方便性解決了中國機構和銀行業效率低下的問題。
報道稱,從技術角度講,手機支付成功的關鍵是二維碼,這種識別碼比其前輩們能包含更多信息,不僅手機能自動生成二維碼用於個人支付,還能把個人二維碼打印出來用於收款。有了這種技術,就連街上的商販也可以使用手機支付:賣烤紅薯的商販騎着破舊的三輪車,其使用工具上貼着二維碼,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這是在仍處於發展中階段的中國普遍採用的“低技術”系統,這裏的很多買賣只有幾元錢左右。這種錢不多的買賣,不足以讓賣水果蔬菜的商販去下載蘋果支付使用的NFC,這在中國行不通。
這種支付行為盛行的另一個信號是,有84%使用微信的中國人稱準備不再使用實體貨幣。網絡巨頭們並未錯過助推這種支付形式的時機。今年夏天,騰訊推出了“無現金日”活動,支付寶則推出了“無現金城市周”……這是兩大市場行為,活動期間消費者使用電子錢包會享受折扣優惠。
阿里巴巴率先在2012年新年推出了數字“紅包”轉送模式,也就是中國傳統上的壓歲錢。2014年,在市場上還名不見經傳的微信不滿足於用户之間互相送紅包,而是給用户發紅包。為了激勵消費者將銀行賬户綁定支付寶或“微信錢包”,兩大企業開始了送紅包大戰,看誰送得多。2015年新年,兩家企業對中國用户豪擲了10億元人民幣真金白銀和35億元的抵扣券。更豪氣的微信獲得了大戰的勝利,其在線支付市場份額到現在已翻了一番達到了40%,略遜於支付寶的54%。
報道稱,電子支付只有一個限制:年齡。根據益普索集團對微信用户的調查,中國人使用現金的比例隨着年齡變大而增長:超過60歲的中國人出行時平均攜帶577元現金,而不到30歲的年輕人羣出行攜帶現金的平均數額只有172元。因為年輕人認為,金錢交易早就完成了。讀經濟學專業的香港大學生輝浩(音)一個月前剛剛到北京來實習。他説:“和香港相反,我在北京的日子裏根本用不着現金。”而他的母親卻不用電子錢包。輝浩解釋説:“她(對電子支付)沒信心。如果需要,通常是我負責網上購物。”
一整天都不用現金?在中國的任何大城市,這都再簡單不過。要去單位上班,刷二維碼騎共享單車即可,或者用滴滴打車叫一輛出租車也行,而且出行費用都可以用微信支付。至於地鐵,北京已經開始了試點,在某些地鐵線路上鼓勵人們用手機支付替代公交卡。到單位之後,你可以通過手機訂餐程序給自己要一份午餐,也可以就近到一樓就餐。
駐上海的一位記者寫道:“在我們的大廈,樓下的咖啡館老闆創建了一個微信羣,每個人都可以用辦公室的門牌號入羣。我們下單算團購,可以用‘紅包’支付。”晚上,在家裏你可以結一下在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台上購物的賬單,阿里巴巴還在加速推動線下超市盒馬生鮮連鎖品牌,你可以通過程序更多地瞭解產品信息(仍然是通過二維碼),也可以享受到3公里內30分鐘送貨上門的服務。
報道稱,目前,網絡巨頭們的壟斷和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無處不在,中國市場研究集團負責人雷小山認為:“問一問中國人,他們是否能在不借助兩家企業服務的情況下度過一天,回答是這幾乎不可能。任何企業如果想辦成什麼事兒,都要得到兩家企業之中一家的支持:它們控制了共享單車應用程序、送餐和在線購物,以及很多的視頻、音樂、票務、醫生預約等服務。”(編譯/蘆龍軍)
資料圖:重慶北碚開通移動支付公交線路。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