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説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量力而行更科學!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跑馬拉松
最近幾年,馬拉松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一種“時尚”運動,全國各地也紛紛開展馬拉松比賽,這其中既有像北京馬拉松這樣有着多年傳統的大城市賽事,也有第一次加入到“跑馬”行列中的新手城市,還有一些環境地貌有特色的馬拉松賽事。馬拉松運動到底有多火?據媒體報道,僅今年9月23日和24日這個週末,國內就組織了大大小小几十場全程或半程馬拉松賽事。
馬拉松比賽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進紅 攝
馬拉松參賽的選手中,有頂尖的專業級選手,有資深愛好者,也有為了鍛鍊身體剛剛加入的“跑馬”新手,還有偶爾興起的“打醬油”型選手。人民網今年3月發佈的《2016中國馬拉松傳播報告》指出,去年全國舉辦了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約328場,參賽人數達到279萬人次。《報告》還透露,上海、北京、廈門、大連、廣州等地已經形成了“馬拉松旅遊經濟”,衍生出了種類繁多的馬拉松旅行產品,或許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不過,這份報告也指出了國內馬拉松賽事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猝死、替跑、信息錯誤、保障機制不健全等。
在熱熱鬧鬧的馬拉松賽事背後,有人屢創佳績,也有人差點搭進去自己的生命,還有極少數已經徹底倒在“跑馬”的路上。有人説,沒有跑過一次馬拉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跑過馬拉松之後人生就完整了嗎?在醫學專家看來,馬拉松是一項運動,這項運動對於個體而言到底是好還是壞,要看是否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運動才是最好的運動。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臟疾病中心主任、心外科主任許建屏説,以前大家都提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但對於一些馬拉松選手來説,量力而行比堅持到底更重要。
10歲小男孩都曾發生猝死
近年來,經常有馬拉松選手或者其他極限運動選手在參賽時猝死的消息曝出。雖然相對於所有參賽的馬拉松選手來説,猝死的選手數量微乎其微,但考慮到參賽選手既往普遍表現非常“健康”的狀況,對於猝死者的家庭來説,這種結果很難接受。
許建屏曾經在阜外醫院工作多年,今年8月到阜外醫院和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合作組建的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臟疾病中心擔任主任。許建屏説,在他以往的行醫歷程中,曾經多次遇到年紀輕輕就猝死的患者,其中最年輕的一個患者還不到10歲,是個小男孩,在大強度的游泳後突然死亡。“任何體育運動都要講求技術,都有技巧與方法,馬拉松運動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極限運動。與游泳、慢跑、大步走等運動方式相比,馬拉松對身體條件的要求更高。”許建屏説,現在參加馬拉松運動的人非常多,每個人愛上馬拉松的原因不一樣,參加馬拉松比賽希望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説,馬拉松並不是一個“人人適用”的運動項目,有些人不適合跑馬拉松。
以北京人最熟悉的“北馬”為例,以前北京馬拉松也曾經出現過猝死事件。今年北京馬拉松組委會考慮到運動賽事後半程發生風險的概率較高,因此在賽事的後半程設置了10個醫療急救服務站,並且建議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千萬不要貿然堅持比賽,應就近前往服務保障點測血壓、量體温,聽從醫務人員的建議。今年的跑友中還有醫生跑團,他們中很多人都來自三甲大醫院,曾經參加過全程或半程馬拉松,同時有着豐富的急救經驗。在重重的保護之下,還是有跑友因為各種不適進了醫院。有的選手進了醫院還想堅持一下,身邊的人直勸他:“你是冠軍!你是冠軍!別跑了!”
年輕人猝死多有潛在風險
許建屏説,跑步是一項參與門檻低,簡單、易操作的運動。有些人跑馬拉松的動因是為了減肥;有人是常年失眠,長跑之後能夠安然入睡;有人喜歡挑戰自我,突破極限。但跑馬拉松如果上升到“不跑一次馬拉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恐怕被賦予的內涵就多了點。從心臟專科醫生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年紀輕的人更適合極限運動。許建屏説,每個人的心臟都有儲備能力,在運動量加大的時候,能夠通過調動心臟的儲備能力,來滿足高強度運動帶來的負荷。相對來説,年輕人心臟的儲備能力更強大,老年人的儲備能力相對較弱,即使在體檢的時候各項指標都正常,但儲備能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抗打擊能力太差”,也就是説,老年人一旦運動強度超過了心臟的儲備能力,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嚴重者就會出現猝死。
雖然老年人相對來説發生猝死的風險要高,但“其實跑馬拉松不分年齡大小”,在許建屏看來,有些人常年堅持適當強度的運動,如果一直堅持跑步而且成績不錯,年齡稍長一樣可以跑馬拉松,而且能夠安全地跑下來;有些人年紀不大,從來沒有跑過馬拉松,偶然跟着朋友去跑,可能也堅持下來了,但這其中就潛藏着風險。“除了運動損傷等不致命的風險外,最嚴重的可能就是猝死。”
許建屏説,年輕人猝死往往多數有先天性疾病,比如血管畸形等。像不到10歲的男孩游泳後猝死,就是因為男孩的冠脈夾在心臟的兩個大血管之間,運動後大血管擴張,擠壓了冠狀動脈,導致心梗猝死。
有些猝死是有症狀,但是症狀未必很典型。許建屏説,有的人表現為胃疼、牙疼、肩膀疼,還有人腳心疼;有的人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患者反倒更危險。“總體來説,危險程度和症狀輕重不一定完全正相關。”目前通過一些檢查可以瞭解心臟的狀況,比如冠狀動脈CT能夠比較直觀地看到心血管的情況,這是一種無創的篩查方式,“如果出現症狀,一定要做個冠脈CT。”
“運動達人”不代表不會生病
缺乏運動容易使人患上心血管疾病,但跑了7年馬拉松也得了冠心病,你是不是感到很吃驚?河北的老趙今年50歲,他從2010年開始跑馬拉松,每週都堅持運動,一週堅持完成3次全程馬拉松,每次跑步時長都在3小時左右,老趙健康的體魄讓親戚朋友羨慕不已。不久前,老趙午飯後在家進行運動練習時,突然出現持續性絞痛,醫生高度懷疑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療後進行的冠脈造影檢查,發現老趙左前降支中段侷限性狹窄80%,遠段肌橋,收縮期壓縮40%,情況比較嚴重,最後醫生給老趙安了一個支架,他才康復出院。
這麼熱愛運動,怎麼也會不健康?許建屏説,熱愛運動,鍛鍊身體並不代表就不會生病。大強度耐力運動給身體帶來有利一面的同時,也有可能對心臟造成不利的影響。“所有的疾病,歸根結底都是機體的平衡被打破了,從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因此,運動也要適量,而不能過度。運動即使是非常適量的運動,也不可能讓人徹底拒絕疾病,這是因為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適量運動只是預防疾病的措施之一。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但體力好真的不等於健康。
到底什麼樣的運動是適合的運動?許建屏説,“自己的感受最重要”。一定要讀懂身體發出的信號,一定要懂得身體發出的警告。如果出現不適,千萬別挺着。“過去我們提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從意志品質的角度來看,這是堅強的表現;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在進行極限運動時,量力而行更重要。”
本報記者 賈曉宏 製圖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