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流域構築生態屏障
河岸退耕還林還濕3.85萬畝,年淨化污水能力達9.7億立方米
湖南日報8月13日訊(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陳凱軍)盛夏時節,走進衡東縣新塘鎮退耕還林還濕項目區,迷人的濕地風光撲面而來:荷塘碧葉連天,水岸垂柳依依;洣水與湘江交匯處,白鷺、須浮鷗等夏季候鳥在水中嬉戲。據瞭解,這片800多畝的濕地,一年淨化污水2000萬立方米左右。
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2016年起,湖南在湘江流域啓動退耕還林還濕試點,構築生態屏障。2018年這項試點推廣到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據省林業局數據,試點以來,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濕面積3.85萬畝,建成57個項目區。
推進退耕還林還濕,各項目縣(市區)在“四水”幹流或主要支流沿岸,選取一塊麪積300畝以上的合適區域,通過營造人工森林、濕地生態系統,開展濕地環境恢復,提高水源涵養和污水淨化能力,減少排污總量,改善湘、資、沅、澧“四水”水質。省市縣三級採取專項資金撥付、融資平台籌措、項目資金整合、財政以獎代補等方式,保障資金投入。
打造生態屏障,科研團隊通過合理設計,使污水自然流經生態隔離帶;篩選水生植物,既吸收氮、磷減少面源污染,又保護濕地生物、景觀多樣性;適時栽植,保證成活率。省林科院專家介紹,這些措施“少動土、好維護、易管理”,有效降低了項目建設成本。
經專家調查評估,57個項目區植物種類平均增加20種,動物種類平均增加5種;共截流淨化面源污染總面積約154萬畝,年淨化污水能力達9.7億立方米,發揮生態屏障功能,保護湘、資、沅、澧“四水”碧水長流、生生不息。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