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後冷戰時代“末日武器”!俄羅斯波塞冬核魚雷測試完畢即將服役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近期,據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大將的説法,於2018年首次披露、一直籠罩着一層神秘面紗的俄海軍“末日武器”:“波塞冬”重型戰略核魚雷已經基本完成了海上測試工作。同時,為裝備“波塞冬”魚雷而專門研發的09851型特種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也已完成下水,即將開始“艇彈結合”綜合測試工作。就這樣,一型帶有濃厚的冷戰時代色彩的“末日武器”,從俄羅斯軍隊工程師們的“奇思妙想”中一步步地變成了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波塞冬”核魚雷

當然,提到“09851”型特種核潛艇、甚至是提到“波塞冬”重型戰略核魚雷,大部分讀者都有點“不明就裏”的感覺:

09851潛艇與“波塞冬”核魚雷在一份文件中

關於前者,俄羅斯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戰略導彈核潛艇都為數不少,比如眾所周知的971“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955“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什麼時候多了“09851”這麼一個聽起來就怪里怪氣的核潛艇型號?

“波塞冬”核魚雷

而關於後者,也許更多的人對這麼一個“波塞冬”魚雷的印象也就停留在“性能超級厲害”的層面上了,諸如“最大航速超過100節”、“採用了超空泡技術”、“攜帶兩億噸當量巨型核彈頭”、“可引發海嘯”之類或真或假的信息充斥着有限的信息平台,完全把“波塞冬”型戰略核魚雷真正的戰術性能掩蓋掉了。

“末日武器”的技術淵源

那麼,到底什麼是“波塞冬”型戰略核魚雷、配備該型核魚雷的俄軍攻擊型核潛艇到底是什麼型號呢?大伊萬認為,咱們可以先從俄羅斯海軍現役的其它裝備裏“找點線索”。

“波塞冬”核魚雷

記得在去年七月份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深水總隊曾經發生過一次作業事故,當時出事的是一艘編號叫做“AC-31”的“核動力深水工作站”,其實就是一艘小型核動力工作潛艇。該型“深水工作站”處於待部署狀態時,需要通過指揮塔與深水總隊編制內的兩艘“工作母艇”連接,爾後人員從工作母艇進入“深水工作站”內,再解除小型工作艇與母艇的聯繫,並啓動自航動力開展預定任務。

去年出事故的AC-31深水工作站

AC-31深水工作站資料圖

根據現有的情況可以判明,“AC-31”型“深水工作站”本身就具備較強的自航性能,且可以承擔水下破襲與深水偵察、預設戰場水文情況研究等任務。而負責運載它的兩艘“工作母艇”則是俄海軍的兩艘較老的667БРДМ型核潛艇,分別是БС-136“奧倫堡”號以及БС-64“下莫斯科”號,而這兩艘承擔特殊任務的核潛艇在俄羅斯海軍內部的型號,就被分別稱為“09786”和“09787”。

09851型潛艇的技術淵源

説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了,用於裝備“波塞冬”型核魚雷的“09851”型攻擊型核潛艇,應當和667БРДМ型核潛艇一樣,是俄羅斯海軍某型現役攻擊型核潛艇為了使用“波塞冬”型核魚雷而實施專門改進的產物。

文件中的09851和09852

事實上,根據目前已經披露的情況,俄羅斯海軍列裝的這艘09851型特種核潛艇,應當和去年4月份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下水的另一艘型號為“09852”型的特種核潛艇一樣,都是由俄949A“安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實施改裝建成的。該型核潛艇在冷戰時期是蘇聯紅海軍水下戰與水面戰中反航母作戰的主力之一,水下排水量高達23000餘噸,最大工作深度可以達到400米左右,裝備有2座ВM-5型壓水反應堆和配套的蒸汽輪機、汽輪發電機組,最大水下航速根據公開資料可以達到28節左右。

09852側視圖

而作為巡航導彈核潛艇,949A最主要的打擊武器是位於艇體舯部兩側、非耐壓結構內收納的兩組共24枚P-700“海難”重型戰役反艦導彈,使用的時候需要上浮到水面並打開艇體兩側的整體式口蓋實施發射。在改裝為“波塞冬”型核魚雷或“水下核動力工作站”載艇後,這兩艘949A型核潛艇(分別是去年下水的那艘“別爾哥羅德”號和這艘剛剛下水的“哈巴羅夫斯克”號)應當是拆除了位於艇體舯部兩側的P-700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用於設計全新的艇體結構用來收納六枚左右的“波塞冬”魚雷。

09851側視圖及局部透視圖

當然根據俄羅斯海軍的計劃,也有將比如1164“光榮”級巡洋艦實施技術改造、將位於艦體舯部的P-1000“火山”重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拆除並修改為“波塞冬”魚雷發射裝置的計劃,但目前來看這計劃的可行性很低。

“波塞冬”核魚雷的技術淵源

在搞清楚了“波塞冬”魚雷的載艇是俄海軍以949A“安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為藍本、重新改建的特種任務核潛艇後,那麼“波塞冬”型戰略核魚雷的型號由來、技術淵源與基本性能,大伊萬認為咱們也可以略猜一二了。

“波塞冬”核魚雷結構推測圖

雖然目前俄羅斯海軍對“波塞冬”型核魚雷還一直是諱莫如深,只公開了一個叫做“CTATУC-6”的研發代號,但大伊萬個人認為,“波塞冬”型核魚雷其實和俄軍北方艦隊深水總隊裝備的、在去年曾經出過事故的那一票密級極高、信息賊少的“深水工作站”是有那麼一些聯繫的。畢竟二者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小型自航核潛艇”,在雷體整體構型與水動力學結構、核反應堆設計、動力系統設計、任務艙室分佈、對外通聯繫統等子系統上是有些承繼關係的。

水下潛航器結構圖

只不過,相對於那些“核動力深水工作站”,“波塞冬”魚雷的雷體尺寸還要更小一些、承擔的任務也相對單一一些、對於動力系統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波塞冬”型核魚雷應當是俄羅斯相關科研部門在吃透了小型工作核潛艇的相關技術後,對工程潛力做進一步挖掘、重點攻克多系統小型化難題之後的產物。

“波塞冬”核魚雷的性能

而在弄清楚了“波塞冬”型核魚雷的技術淵源後,該型被眾多吃瓜羣眾視為“冷戰神器”的“末日武器”到底能達到怎樣的技戰術水平,其實差不多也就昭然若揭了:

“波塞冬”核魚雷動畫

“波塞冬”核魚雷2個誤傳

首先,即使是根據俄羅斯海軍自己公開的相關畫面,我們也可以發現,所謂的“超空泡魚雷”之於“波塞冬”來説顯然是不存在的,“波塞冬”的雷體並沒有採取類似於“暴風雪”魚雷的超空泡設計,雷體頭部也沒有空泡發生器,雷體艉部則還是沿用了常規的泵噴推進器。這也就意味着“波塞冬”魚雷的衝刺極速能夠達到100節以上顯然是不靠譜的瞎傳。大伊萬甚至認為在沒有使用諸如蘭金閉環發動機這種高能熱機的情況下,靠小型壓水堆去推進電動機能把這枚“波塞冬”推到多快的速度,畢竟其實從戰術上考量,對於一枚魚雷尤其是承擔戰略攻擊任務的魚雷來説,跑得快未必是王道,也許選擇低速潛行反而更能提高戰場生存力。

“波塞冬”核魚雷推進裝置

其次,所謂的“爆炸當量高達兩億噸”、“足以引發海嘯”這種説法在大伊萬看來,比“超空泡高速魚雷”更加不靠譜:很簡單,眾所周知當前人類曾經設計過的、做過試驗的最大當量熱核武器,就是被赫魯曉夫弄到新地島上爆炸的“大伊萬”(我炸我自己??),設計爆轟當量大約為100Mt,實際爆轟當量大約為65Mt,這已經是人類曾經設計過、試爆過的威力最強大的核武器了,基本達到了人類核武器設計數學模型的上限。再往上加爆炸當量,別説能不能設計出來,目前根本就沒那個條件試驗,沒做過試驗的核武器造出來你敢用嗎?而且還更不用説即使是“大伊萬”丟在海里爆炸,根據美軍的推演與計算,也形成不了多高的海嘯。但如果是在距離海岸線幾公里爆炸,掀起100米高的巨浪還算合理。

俄媒稱在近岸爆炸可掀起海嘯

其實根據俄軍自己傳出來的、比較隱隱綽綽的説法,説“波塞冬”攜帶了一個爆轟當量大約為2Mt的熱核彈頭,與俄軍裝備給圖-160M戰略轟炸機的某型核航彈威力相當,大伊萬認為,這種説法雖然不一定準確,但肯定比諸多不靠譜的説法接近真相。

“波塞冬”核魚雷的2點質疑

當然,作為事實上的“核動力水下航行器”,“波塞冬”核魚雷的續航力接近無限應當是真實可信的,具備極大的工作潛深性能也應該是真實可靠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又將引申出諸多令人尷尬的疑問和質疑:

比如“波塞冬”型魚雷到底如何制導,所謂的“自動規避威脅”到底如何實現:根據目前公開的信息,“波塞冬”魚雷的直徑只有一點七米到兩米左右,這也意味着它即使可以攜帶水聲換能器也不具備多大的探測能力,對水下態勢的感知能力不會超過攻擊型核潛艇裝備的聲吶陣列或水面。在無法做到“先敵發現”的情況下,它如何實施航路規劃、如何威脅規避就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

當然了“波塞冬”型魚雷也可以採取“指令制導”模式,在一定的工作深度接收在海面上飛行的俄軍圖-142MR潛艇通訊飛機的指令,但這無疑又要犧牲掉該型魚雷的大深度航行性能,甚至連什麼時候上浮接收指令、什麼時候下潛待機都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電影《美國刺客》

一枚小型核彈在艦隊附近爆炸

總之,目前圍繞在“波塞冬”身邊的疑團實在太多,更多的答案也許只有等到俄軍真的解密了該型“決戰裝備”,或者哪天心血來潮又吹了一波之後,才能管窺一二了。不過,儘管是這樣,“波塞冬”核魚雷作為俄羅斯海軍堪稱腦洞大開的產物,大伊萬認為,還是值得我們保持高度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