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文 徐洋 蘇蕊/攝)“一、二、放!”早晨7時15分,在南京國家基準氣候站的草坪上,觀測員葉興榮手一鬆,一個碩大的白色氣球瞬間升向天空,越飛越遠……這可不是簡單的放氣球,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葉興榮正在執行高空氣象探測業務。探空氣球放飛的同時,氣球搭載的探空儀也實時傳回氣象數據,不停在電腦上刷新。每天放氣球,這樣的工作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實不然。一年365天,每天3次,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打雷閃電,都要保證氣球準時準點成功上天。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探空氣球什麼樣?一瓶氫氣充一個超大球

9月2日6時30分,迎着清晨的陽光,42歲的葉興榮從宿舍起牀,開始準備探空氣球的放飛任務。距離他上一次入睡,剛過去不到5個小時。

“夜裏1點15分那次氣球放飛後,我就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所以今天早上相對輕鬆一點。”葉興榮穿上藍色的防靜電服、防靜電鞋,戴上帽子,套上手套,全副武裝。在辦公室和搭檔吳宜對接後,他領着記者穿過草坪,踏着晨露,前往氫氣室。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6時40分,來到“爆炸危險區域”。一大一小兩個房子緊挨着,大鐵門緊閉。葉興榮挨個開門,大房子裏很空曠,僅中央放着一個大球皮。小房子則是充氣室,裏面滿是氫氣罐。葉興榮從實瓶區挪動一瓶氫氣罐到罐球區。他擰開閥門,一邊充氣一邊對着牆上的小孔查看另一個房間氣球充氣的情況。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15分鐘,1罐氫氣大概充一個氣球。”他告訴記者,根據不同天氣,充氣多少也不一樣。“比如遇到雷暴大雨天,就要多充一點。因為高空下沉氣流會阻礙氣球的上升。”

等到充氣完畢,一個碩大的白色橡膠氣球就懸浮在了我們眼前。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校準儀器、選地點,放氣球不止是“手一鬆”

什麼是探空氣球?很多人對此不瞭解。實際上單看外形,這就是一個超大號的白色橡膠氣球。除了大,並不覺得有什麼特殊。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葉興榮告訴記者,探空氣球的關鍵在氣球上綁着的探空儀。這個儀器可以實時傳回從地面到高空的温度、濕度、氣壓等關鍵數據。“探空氣球放飛兩人一組。我今天是副班,負責充氣球、升氣球、放氣球,吳宜是主班,就負責校準探空儀,同時跟蹤氣球上天后的數據。”

7時左右,將充好的氣球綁在門口的升球點上。氣球下繫着放飛使用的繩子,大概30米。氣球升空後,探空儀就係在繩子末尾。“30米的距離是要保證探空儀不受氣球的干擾,能獲取準確的氣象資料。”他説。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7時10分,一切準備就緒。葉興榮拽着已升空30米的探空氣球,前往放球點。放氣球不是簡單“手一鬆”,位置也很有講究。“站內一共有2個放球點,以雷達為中心,根據當天的風向選擇在下風向放球,以免放球后氣球迅速過(雷達)頂而丟球。”

放氣球簡單嗎?現代快報記者現場感受了一下。在風力的加持下,氣球浮力非常大,必須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拽住。

7時15分,通過對講機與吳宜溝通後,葉興榮手一鬆放飛氣球。雷達也同時轉動起來,對着探空儀的方向接收數據。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回到辦公室,探空數據在電腦上不斷刷新。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氣球升空6分鐘後,已經到達2306米的高度,温度也從地面的27.4℃降至15.7℃。等氣球順利升上5500米的高空,且數據沒有問題,這次氣球放飛才算成功。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每天放三次,最怕遇到大風、雷暴等惡劣天氣

1時15分、7時15分、19時15分……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一年365天,氣候站每天都要準時放飛三隻探空氣球。“時間有要求,比如早晨不能早於7時15分,不能晚於8時30分,否則就是探空事故。”放了7年氣球,葉興榮表示,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是他們最害怕遇到的天氣情況。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今年梅雨期間,有一天早上遇到暴雨,氣球升空後突然沒了信號,有可能是被雷擊中了。我們趕緊重放了第二隻氣球,才順利完成任務。”他表示,放氣球必須在空曠的地帶,而遭遇強對流天氣時,整個人都像在雷暴中心,非常嚇人。“在雷暴天拽着探空氣球,就像是活體避雷針,還是挺危險的。所以一定要穿好橡膠套鞋和防靜電工作服,確保自身的安全。”

從事高空觀測12年的吳宜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也曾遇到過“雷電四濺”的情況。“當時是凌晨,外面電閃雷鳴,我就看到腳下的草地在冒火花,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

大風天對他們來説,更是對臂力的考驗。只要風力超過5級,氣球就會拽着人跑。氣球升空後也會被風吹平,容易着地爆破,對觀測員的放球技術要求非常高。“即使戴着手套,我們也都被繩子刮過。繩子一刮就是一道痕。”葉興榮説。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工作,全國各地所有的高空氣象站都會在同一時段放飛探空氣球,我們也不能掉鏈子。”他表示,所有氣球同時升空探測“天情”,收集每個等壓面的温度、濕度、風向等天氣情況,最終彙總成一張張天氣圖,用來分析預報未來的天氣情況。

(編輯 餘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9 字。

轉載請註明: 每天三次探測“天情”,揭秘氣候站那些放大氣球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