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宋詞,説盡了人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尋路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人在年少之時,對待未來是充滿期待和憧憬的,理想遠遠大於現實,但是這份理想卻並不清晰,理想是什麼,很迷茫,也很孤獨。生活是個人的,夢想也是個人的,腳下的路,也是自己的。《烏合之眾》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一到羣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人在生活中,一面要獲得個人認可,另一面要獲得集體歸屬,在隨波逐流和堅守自我之間,不斷的糾結、不斷的判斷,而這份找尋自我的過程,正像身處西風打落樹葉的蕭瑟處境中,還要一個人形單影隻的登上高樓,看漫無目標的人生之路。
“命運饋贈的所有禮物,都暗中標好了價格”,這句話也只有真正經歷過生活磨練的人,才能懂得。能夠不勞而獲的,遲早要在某一個時刻償還,這句話的另外的表達方式有許多種“出來混遲早要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范文正公將人一生的追尋説的直白,但看得透,卻未必能逃得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路要走,如何迴避。當然是要不斷的追尋。
第二境—— 追求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當明確了某個目標之後,就要付諸於行動了。方向明確,道路卻很泥濘,甚至都不知道要怎麼走。這個階段就是努力奮鬥、付諸行動。
活在當下是追求階段最重要的原則,未來有許多的希望,但是未來未來,捨棄了當下,而醉心於未來的願景,只是行動的矮子。想要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不作出任何改變,當然不必失去任何,時間、精力、熱鬧、自由等等。忘我的投入,當然顧不得其他,但因為內心的目標篤定,所以無悔。
執着的人,永遠是辛苦的,有了執念,也就有了一往無前的勇氣。
第三境——悟道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大道至簡,看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真正悟道。蘇軾説過"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人一生,無論是平凡還是波折,無論是黯淡還是輝煌,到底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似得到,其實失去;看似失去,其實得到,返璞歸真。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人生緣來是空,心自澄明,自然所欲所得都是山水本來面目,只是塵世總要教人走一遭,變得複雜。
然而,不去走這一遭,不經歷些悲歡離合,又怎得知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年少自當輕狂”、“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普通人成就大事業、成為大學問者的概率不高,但愉快的度過一生,卻是每個人的最好狀態,在浮躁的環境中,看透生活本質,安然到老,也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