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
他在方艙醫院拉起一支志願者隊伍
寫詩謝醫護,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康復出院後,謝俊一直在家休養,每天修整菜園,清掃院子,時刻等待着單位的復工召喚。
長江日報記者胡鼕鼕 攝
陽光透過樹葉灑落在屋前,女兒和兒子在陽光下嬉戲打鬧,父母打理着門前的菜地。這段時間是40歲的謝俊和孩子們在一起最長的時光。
退役10多年的謝俊家住江夏,在疫情發生後,他主動到江夏的一個隔離點當志願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進方艙醫院。剛剛好一點,他又再次當起志願者,給援漢醫護人員做“翻譯”。
正在家中休養恢復的謝俊正在整理自己在方艙醫院裏創作的詩歌,“下一步我要去掙錢,給新居購置一些傢俱,讓全家人下半年都能住進新家”。
在方艙醫院主動給援漢醫護當“翻譯”
春節前夕,疫情突發。
“我是一名老兵,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2月10日,他來到社區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街道問他能否去隔離點當志願者,謝俊只在電話裏回覆了兩個字“我去!”他瞞着家人來到隔離點,負責照顧40名在此觀察的隔離人員。
8天后,在對隔離點的所有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後,謝俊的檢測結果為陽性。
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不久,他的病情很快好轉。醫生診斷他為輕症患者。謝俊考慮到醫院牀位緊張,便主動提出希望轉移到方艙醫院。2月29日,經過醫院的檢查,他符合條件被轉移到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繼續接受治療。
在方艙醫院,閒不下來的謝俊又主動當起了志願者,“我的身體恢復得比較好,援漢的醫護人員對我們很好,經常把他們自己的水果送給我們,看到他們每天很辛苦,我就想幫幫忙。”謝俊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他看到飲水機附近的地面上經常有水漬,便拿來拖把,將水漬拖乾淨;有醫護人員發放物資,他也主動上前幫忙。謝俊所在病區的醫護人員來自江蘇醫療隊,醫護人員隔着厚厚的防護服,有時候聽不清楚患者的武漢方言,謝俊便主動當起了“翻譯”。
在謝俊的帶動下,不少病友和他一起給醫護人員幫忙。方艙醫院的院長注意到謝俊他們自發的行動後,便對他説,不如把你們都組織起來,成立一支方艙醫院志願服務隊。消息出來後,不少患者紛紛報名加入,謝俊組織起12人的方艙志願者隊伍。
每天上午他們主動收拾方艙醫院內的衞生,下午組織大家一起練習八段錦、太極等。有的患者很焦慮,經常在羣裏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出院,謝俊都會主動找過去談心安慰。“有時候,我以患者的身份去勸導,會比醫生更有效”。
寫詩表達感激 與醫護人員約定同走長江大橋
後來,謝俊又從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轉院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這次的轉院讓他的心裏有點慌。“跟我一起住院的病友很多已經康復出院,我卻一再轉院,離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抵達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後,他走進醫院一眼便看到了護士站的牆上貼着火箭軍的標語,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來自原蘭州軍區。謝俊的心裏由衷感到一陣親切,心裏也有了安全感,“這是咱自己的‘老部隊’啊,就像見到了親人,瞬間感覺自己有了強大的後盾。”謝俊説。
在光谷醫院閒下來的謝俊開始寫詩,表達對援漢醫療隊的感激之情。當他得知江夏區人民醫院江蘇醫療隊病區清零後,激動地寫下“一席白衣蘇大強,揮淚舍家赴荊楚。妙手回春真情在,感恩之心永不忘”。
3月16日,謝俊在出院前,為感謝治療自己的原蘭州軍區援漢醫生,寫下詩句“軍中白衣荊楚行,百姓安康萬家迎。輾轉千里戰疫情,東風快遞再揚名。淚舍小家顧大家,戰勝病魔指日待。唯感不識真容顏,但留恩情記心田”。這首詩被他的值班醫生宋曉軍發到了朋友圈,配圖是謝俊出院前,兩人互敬軍禮。
謝俊還與醫生宋曉軍、張莉約定等疫情結束後,醫護人員再來武漢逛長江大橋、嘗熱乾麪。醫護人員也邀請謝俊回到曾經服役的甘肅,一起走黃河大橋、吃大盤雞。
“下半年讓全家搬進新家”
4月1日,謝俊終於出院回家,這時距他離開家已經過去了整整50天。
回家後,謝俊依然十分小心,在家自我隔離了28天后,才第一次走出家門。“4月28日,我第一次出門散步,那天我很興奮,把家門口的路從頭到尾走了兩遍。”謝俊説,感覺自己又重獲新生。
在家裏,謝俊將自己在治療期間寫的詩又重新工整地謄寫了一遍,這些詩大部分是獻給白衣天使的。他還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50天自己曾經到過的地方,做過的事情。他説:“我要把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都記錄下來,這就是我的重生史。”
謝俊從事安保工作,平時陪孩子的時間很少。這次出院後一直在家休養,孩子回來後,他每天都陪着孩子,“這一個月是孩子出生後我陪他們最長的時間,疫情讓我感受到了家人和親情的可貴”。
一路走來,謝俊幾經輾轉,但他依然很樂觀:“經過這次疫情,以後有什麼困難都難不倒我。”戰勝病毒的這段經歷,也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今年要再努把力,好好存一筆錢,給新家添置一些傢俱,爭取下半年讓一家人住進已經裝修好的新家。”謝俊滿懷憧憬地説。
長江日報記者張奔設 通訊員陶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