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房山的釀酒葡萄為何屢獲大獎,“貼身”氣象服務功不可沒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今年覆白膜的葡萄長勢比別的好!”房山區氣象局副局長趙松接到了一位果農的電話。電話的那頭,是房山區張坊鎮的釀酒葡萄種植基地。此時,一排排葡萄樹上,拇指般大小的葡萄已經密密扎扎地吊在藤蔓上,晶瑩剔透。

房山釀酒葡萄種植地理條件優越

張坊鎮與法國波爾多同一緯度,地處全市最大的山前暖區,全年日照充足,釀酒葡萄種植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氣象資源優勢。如何更好充分發揮氣象價值,讓釀酒葡萄更香醇?房山區氣象部門當起了“氣象保姆”。

貼身服務,為葡萄設計“定製式”農氣觀測站

房山區地形地貌複雜,暴雨、高温、風雹天氣多發,為保障釀酒葡萄免遭極端天氣和病蟲害影響,房山區氣象局2016年在釀酒葡萄種植核心區先後安裝了3套農業氣象觀測站,提供氣象服務。

“我們根據作物本身的生長特性對觀測設備的結構進行了科學設計,”趙松介紹,“在釀酒葡萄的架頂高度、掛果高度位置和地面、地下部分等關鍵部位,都配置了温度等氣象要素傳感器,以便更好地掌握釀酒葡萄的長勢與氣象條件的關係。”

通過實時傳回的數據,氣象業務人員及時掌握種植區的天氣和氣候特點,分析高頻、精細的釀酒葡萄生長敏感氣象要素數據,利用微信、短信為種植基地負責人提供服務提示。

氣象設施進葡萄園

基於氣象資料,2017年房山區氣象台業務人員聯合北京市氣候中心,經過數據分析和現場勘測,總結出房山區釀酒葡萄氣候條件特徵,建立了釀酒葡萄生長的氣象適宜指標、氣象災害指標和農事活動適宜性指標。

“也就是説,葡萄在什麼温度、濕度等天氣條件下生長有利,都有了明確的指引,能及時準確地給果農提供種植指導建議。”趙松舉例,比如葡萄開花期內,25℃以內的氣温就非常適宜,但氣温若超過35℃,則葡萄有可能被曬傷;若趕上連續陰天不見陽光,則提醒要關注病蟲害問題。

知冷知熱,覆膜科學試驗讓葡萄温暖“過冬”

葡萄冬季怕冷,其傳統越冬方式主要是在冬季降温前,將葡萄主藤蔓埋於土中,避免凍傷。但這種方式不可避免地會對葡萄藤蔓本身造成一定的壓力傷害,影響葡萄來年的長勢。能否讓葡萄免埋土順利越冬,成為長期困擾葡萄種植基地的技術難題。

瞭解到這一情況,趙松多次到田間地頭調研,並與釀酒葡萄種植專家反覆商榷,最終確立了在種植基地開展釀酒葡萄覆膜免埋土越冬技術試驗。2018年和2019年兩個冬季,趙松在釀酒葡萄種植區,通過對部分釀酒葡萄主藤蔓進行地上覆膜處理,結合提前安裝的7套試驗自動氣象站,開展釀酒葡萄免土埋技術試驗分析。

經過兩個冬季的免土埋越冬實驗效果對比和氣象數據分析,趙松等人發現,覆白膜的葡萄,生長狀況較常規埋土的葡萄效果好。

品質提升,“氣象身份證”提升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房山葡萄酒在多項國內外重大賽事中摘得大獎,房山區葡萄酒已成為當地特色產業。為進一步提升釀酒葡萄的市場競爭力,氣象部門為葡萄創新制定了釀酒葡萄氣候品質評價技術規範,形成釀酒葡萄氣候品質評價標準,為區域內釀酒葡萄貼上“氣象身份證”。

這個證可不一般。記者瞭解到,氣候品質等級認證是通過分析農產品歷史產量、品質與氣象因子的關係,確定影響品質的主要氣候條件及關鍵因素,以加權評分方式對當年的林果進行氣候品質等級的認證。

2019年,房山區丹世紅、瑞登堡、年度、紫霧四家酒莊獲得由市氣候中心和房山區氣象局聯合頒發的釀酒葡萄氣候品質評價“特優級”證書。

拿到《果品氣候品質評價報告》後,丹世紅釀酒葡萄種植負責人李虎軍非常高興,“種了這麼多年的葡萄,第一次獲得氣候品質認證,這將促進釀酒葡萄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接下來計劃和當地紅酒促進中心、種植基地進一步總結提煉免土埋越冬技術,爭取在全區示範推廣。”趙松説,未來房山區氣象局將深挖氣象潛力,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中當好“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