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的航空老兵

“退役不褪色”的航空老兵

  看到停機坪上前來迎接醫療隊員的人羣,童徵華打開駕駛艙窗户,高舉着一面五星紅旗。在他看來,這可能是一名飛行老兵對白衣戰士們表達敬意,對明天表達美好祝福的最好方式。

“退役不褪色”的航空老兵

  有人説“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而與醫護人員一樣同為疫情“逆行者”的全貨機飛行員們則“打滿了全場”。過去半年,張呂林和同事們接下了一個又一個全貨機包機任務,飛行足跡幾乎遍佈五大洲。

  “我飛過20多個跨年航班,但今年的跨年飛行終生難忘。無論什麼時候,我為能夠執飛首架馳援武漢的航班感到無比光榮。”2020年1月25日凌晨,在武漢天河機場一片緊張的氛圍中,剛剛執行完民航首架馳援武漢醫療隊包機任務的李斌洲沒有休息太久,開始頂着雨雪搶運物資和行李。

  在國內防疫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候,李斌洲“忙得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作為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東航”)武漢公司飛行部副總經理,他除了執行包機馳援任務外,還要落實居家隔離要求、普及防疫知識、梳理並管控飛行員們的運行資質、組織公司為援鄂醫療隊獻愛心活動……公司裏幾乎所有防疫工作李斌洲一件都沒落下。

  “抗擊疫情那段忙碌的日子,恍惚讓我又回到了32年前在空軍十二飛行學院的時光。”李斌洲回憶説,“那時我每天帶不同的學員一起訓練,把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培養成為飛行員輸送到部隊,送上藍天。如今我則協助一批又一批白衣戰士,見證了他們抗擊疫情、救死扶傷的英勇模樣。”

  事實上,在國內的各大航空公司裏,像李斌洲一樣的退役老兵還有很多。那段軍旅歲月留給他們的不只是美好的回憶,還有保家衞國的誓言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從人民空軍走出的“五星機長”

  臨近八一建軍節,看到老戰友羣裏大家在熱烈地回憶軍營生活,童徵華打開自己的手機圖冊,那裏有他珍藏多年的在部隊時的老照片,不管何時換手機,這些照片總會被置頂在相冊裏。

  在東航江蘇公司飛行部的同事們眼中,童徵華是一位極具“辨識度”的飛行員。在沒有飛行任務的時候,他總是穿着一身單色運動裝,走路帶風,快人快語,舉手投足間具有鮮明的軍人氣質。

  成為民航飛行員之前,童徵華在人民空軍度過了15年時間。

  “高中畢業那年,恰好人民空軍到蘇州招飛,1981年7月,我滿懷期待地來到長春空軍第一預備學校,半年後轉入哈爾濱空軍第一飛行學院。”童徵華回憶説,在學校,許多人看來困難重重的訓練,他卻感到得心應手,樂在其中。

  不論是學習初教機還是高教機,童徵華都以最短時間完成了訓練,每次都是第一批放單飛的學員。出色的能力和刻苦的精神,也讓他在21歲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留校成為一名轟炸機教員。

  此後12年的空軍飛行員生涯中,童徵華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飛行員。其間他還經歷過一次飛機離地單發的特情。好在沉着冷靜的心態和熟練的技術讓他最終化險為夷。

  “12年的飛行教學中,我沒有停飛過一名學員。他們從那裏走向藍天,每個人都在為保衞祖國的天空發光發熱。”説到這裏,童徵華眼神中閃爍着自豪感。

  1996年5月,已是少校的童徵華轉業到東航江蘇公司。儘管已經退役,但只要一坐進飛機駕駛艙,他就感受到了馳騁藍天的熟悉感覺。

  “我是一名民航飛行員,同時也是一名‘退役不褪色’的老兵,一名始終愛着祖國藍天的人民子弟兵。”童徵華感慨地説。

  正是這份來自軍隊的責任感和嚴謹作風,讓童正華兩次妥善處理了空中的險情。

  1999年的一次飛行過程中,作為機長的童徵華突然發現,對面飛來的飛機高度異常。他當機立斷,馬上斷開自動駕駛,手動轉向進行下降避讓。事後儀表顯示,當時兩機高度差為零,如果沒能及時避讓,後果不堪設想。

  隨後的一次飛行中,童徵華在雷達上發現,其他兩架飛機距離過近。這位機警的機長及時向空中管制員進行報告,最終避免了危險發生。

  短短1年內兩次及時發現空中險情並妥善處理,這樣特殊的經歷讓童徵華贏得了“第三隻眼”的外號。“我哪裏有‘第三隻眼’,只不過每次飛行,高度的專注和熟練的操作都在一直幫助我做出正確操作。”童徵華笑着説。

  2007年3月,童徵華被公司正式聘為試飛員。這是一個需要參與飛機大修後試飛以及新飛機引進接收任務的特殊崗位,被視為“非頂級飛行員不能擔任”。

  20多年的民航飛行生涯中,童徵華多次受到公司、民航華東管理局以及民航總局的通報表彰和嘉獎。但這位“飛行老兵”並未將各種獎章、證書、榮譽稱號太放在心上。他説:“一天沒有退休,一天沒有摘下肩章,自己就不能放鬆飛行中的每一個要求。”

  今年3月17日,童徵華奉命前往武漢天河機場,執飛了第一班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包機撤離任務。從武漢起飛前,童徵華透過駕駛艙的窗户和登機的醫護員招手。

  他想起了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童徵華和成百上千名飛行員一起主動請纓,前往四川參與抗震救災。

  “起飛前,我透過駕駛艙的窗户和正在登機的‘白衣天使’招手,開了38年的飛機,這樣特殊的時刻並不多見。”童徵華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自己飛行生涯中最值得銘記的場景,“那天我確實很激動,迎接白衣戰士們凱旋是我的榮譽。我為自己是一名飛行員而自豪。”

  航班落地南京後,童徵華聽到了機艙內大家合唱《歌唱祖國》的歌聲。他想起了許多年前自己在軍營裏的日子。

  “每一次遇到危險和挑戰,這些‘逆行者’就是保衞人民的英勇戰士。”看到停機坪上前來迎接醫療隊員的人羣,童徵華打開駕駛艙窗户,高舉着一面五星紅旗。

  在他看來,這可能是一名飛行老兵對白衣戰士們表達敬意,對明天表達美好祝福的最好方式。

  “打滿全場”的全貨機飛行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滿載防疫物資的全貨機一次次地騰空而起,將各類緊缺的物資和人員送到一線,為疫情防控打通了“空中生命通道”。

  中國民航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與45個國家的93個境外航點保持定期貨運航班飛行,中國民航局已累計批覆中外航空公司全貨運加班包機3178班,累計批覆中外航空公司“客改貨”加班包機1873班。

  可以説,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航空貨運在穩定全球防疫物資供應鏈上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這不僅讓人們再一次意識到航空貨運的重要性,也讓全貨機飛行員這個此前並不太引人關注的羣體受到眾人矚目。

  東航物流中國貨運航空公司(以下簡稱“中貨航”)飛行部副總經理張呂林就是其中一員,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一名有着14年軍齡的老兵。

  1985年,年僅19歲的張呂林憑藉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優異的全國統考成績,如願進入軍營學習飛行。

  在張呂林14年的軍旅生涯中,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他屢獲殊榮,先後受到團以上嘉獎5次,被評為優秀飛行員3次,因正確處置空中特情等優秀表現3次榮立三等功。

  從初入軍營的青葱少年到空軍飛行中隊長,張呂林説,軍旅生涯對自己“影響至深”。

  “其中既有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塑,又有吃苦耐勞的鍛鍊、頑強毅力的培養、性格的改變和體格體力的增強。”他告訴記者,這些技能不僅幫助他捍衞祖國藍天,也為之後“空軍轉民航”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99年10月,張呂林順利通過各項考核,加入東航飛行隊伍。“民航承載着無數旅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對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張呂林説。

  作為一名“空中擺渡者”,張呂林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十分注重航空理論知識學習,直言“這是支撐飛行安全的重要基礎”。

  2008年,適逢中貨航大力推動正規化訓練,彼時在中貨航飛管部工作的張呂林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本機型及運行機場特點,獨立編制完成了模擬機複訓手冊。這本圖文並茂且內容詳盡的訓練手冊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

  由於全貨機航班大多夜間飛行,飛行員日夜顛倒成了常態。因此,貨機飛行員更“強調吃苦耐勞的精神、連續作戰的作風,操作技能要更勝一籌,業務理論也要更加紮實”。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除了常規的航班任務外,張呂林和同事們還接下了一個又一個全貨機包機任務。

  從炎熱潮濕的熱帶國家,到寒冷乾燥的高原,他們的飛行足跡幾乎遍佈五大洲。運送的物資中有世界各國支援中國的,也有中國支援世界的。

  有人説“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而與醫護人員一樣同為疫情“逆行者”的全貨機飛行員們則“打滿了全場”。

  張呂林再一次衝在了前面,帶頭執行包機任務。“疫情期間,貨機運行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緊,任務往往來得比較突然。”張呂林回憶説,1月23日下午接到了一班馬尼拉到武漢的包機,然而準備時間卻不足3天。“我們緊急組織精兵強將,連續運行了20多個小時,才讓這個航班任務順利完成。”

  “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對飛機的日利用率幾乎達到了峯值。波音777的日利用率超過15小時,波音747的日利用率將近13小時。”他解釋説,如此高頻率、高強度的飛行任務前所未有,對貨機飛行員和公司上下來説都是一次大考。

  “我們與時間賽跑、與生命相偎、與使命共通,竭盡全力保障國際物流暢通和全球供應鏈穩定。截至目前,我們既保證了飛行安全,也做到了防疫零感染,完成了保障空中生命線通暢的任務。”在張呂林看來,從戰鬥機到民航貨機,飛行條件不盡相同,但每一次起飛都是一份承諾,每一次降落都是一份責任,“這也正是我們這些飛行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建軍節前夕,張呂林給老戰友們發了一些當年參軍入伍照和如今執飛民航貨機的對比照。他寫道,“身份在變,工作在變,時代在變,但心中‘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為國家獻身的大愛情懷始終未變。”

  對飛行老兵們來説,無論駕駛着什麼樣的飛機,飛行始終是一項神聖的事業,它不僅是捍衞祖國藍天和平的偉大責任,也是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莊嚴承諾。

  每一次危機來臨時,這些老兵們總會主動請纓,加入“逆行”隊伍。他們用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勇於向前的工作態度,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全力以赴,讓人們見證了什麼才是“退役不褪色”的航空老兵風範。

  也許對他們來説,真正的光榮與夢想,就藴藏在那些平凡而又不簡單的起飛降落之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05 字。

轉載請註明: “退役不褪色”的航空老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