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夜雨之後,7月6日早晨,聖城拉薩碧空如洗。拉薩西站貨場站台上,密密麻麻的貨運線整齊排列,各種待卸車輛靜靜停在鋼軌上。7時許,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車務段拉薩西站黨支部書記張衞東第一個來到貨場,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從1992年走出軍營、踏入鐵路至今,張衞東在雪域“天路”發出光和熱,獲得青藏集團公司和拉薩車務段先進個人、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以及西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脱下軍裝穿上路服,我不能忘記初心,要不怕吃苦、勇挑重擔。
1990年,剛滿18歲的張衞東應徵來到青海海晏,成為一名武警戰士。經歷短短一個月的摸爬滾打,他便獲得全連體能檢驗、列隊訓練、負重越野等綜合技能競賽第一名。此後,張衞東被推薦到青海武警指揮學院進行重點培養。半年後,他捧着戰術、刺殺、搏鬥等13項比賽的嘉獎回到部隊,在同批入伍的戰士中最早被提拔為班長。
1992年底,張衞東告別軍營來到格爾木車務段,在戈壁荒漠一步步從扳道員、貨運員幹到車間主任、黨支部書記。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下,無論是學徒的定職考試,還是技能鑑定、技術比武,他的成績都穩居全段前三,逐漸成為全段大件貨物裝卸技術的領頭人。
“大件貨物裝卸不能有絲毫差錯,就像部隊戰士正步訓練一樣要求細緻。”張衞東説。
2005年10月,張衞東參與了第一批通過鐵路運輸的援藏物資裝卸工作。在簡陋的拉薩西站貨場,看着站台上堆積如山卻遲遲無法出場的貨物,他陷入焦慮。“如果拉薩西站發生貨物積壓,就會影響到整個青藏鐵路的物流進度,要想辦法壓縮貨物在這裏的停留時間。”思慮再三,他説服妻子,申請到拉薩西站上班。
2008年,張衞東擔任拉薩西站貨運丙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丙班每日的裝卸量一直超過其他兩個班組的裝卸量總和,至今仍保持着拉薩西站開站以來最多35車的日裝卸紀錄。他總結提煉的貨裝、調車、貨主“三位一體”生產組織法及叉車托盤配合人力裝卸方法,將裝卸效率提升了30%。
張衞東的上衣口袋裏,裝着一個巴掌大小的日記本。專用線到達敞車數量、專用線停放罐車數量等信息,他都一一寫在本上、記在心裏。
“張師傅管理貨場後,取貨時間大大縮短。”説起張衞東,成都一家物流公司的負責人豎起大拇指。
2014年底,張衞東被破格提拔為拉薩西站貨運車間主任。他大膽首推24小時服務承諾,為貨主們隨時提供服務;建起貨主微信羣,向他們動態發佈車皮信息;設計專門的提貨證明表格,為貨主提供提前提貨服務;隨時掌握列車運行時刻,提醒貨主及早提貨。這些措施很快取得了效果,拉薩西站貨場貨物進出更加順暢,許多企業紛紛找上鐵路尋求合作。目前,拉薩西站已與當地16家企業和50多家物流公司建立了長期業務關係,貨物年發送量由最初的5.56萬噸增至55.19萬噸,真正成為藏區物流運輸的“領頭羊”。
高原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希望村民兄弟都能享受鐵路發展帶來的紅利。
每天太陽剛剛升起,緊鄰拉薩西站的色瑪村便開始了一天的喧鬧。臨街的商鋪前,各色車輛往來穿梭,村口,一座掛有“振通物流公司”6個大字的三層小樓顯得格外搶眼,經理尼瑪總是在門前笑呵呵地招呼前來問詢洽談的貨主。
“現在,我們色瑪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樓,開上了小轎車,這跟張書記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尼瑪認真地説。
色瑪村是拉薩遠郊一個半農半牧的藏族村莊,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當貨場開始運轉時,村民們只是偶爾前來好奇觀望。彼此熟稔後,張衞東找到了尼瑪和村裏幾個頭腦活泛的年輕人,幫他們牽線搭橋,找來物流經驗豐富的幾個成都老闆,建起了第一個村企“振通物流公司”。短短几個月,他們的生意就風生水起,而貨場的貨物流轉也開始變得順暢起來。
“沒有鐵路,沒有張書記的幫忙,就沒有我今天的好生活。”2018年底,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記者採訪時,村民阿旺這樣説。
阿旺是村裏一家物流信息部的經理,此前,他主要靠替貨主跑腿取單子、聯繫貨車來掙錢。經張衞東多次引導,他終於下定決心,用貨場徵地補償款開辦了村裏第一家物流信息部。不出5年,他蓋起了3層小樓,電瓶車也換成了越野車。
如今,色瑪村由村民自辦的物流公司達30多家,村民自建出租的倉庫、車庫達400多間,餐館、茶藝館、超市等也如雨後春筍出現在村中。村民的月收入提高到人均1.5萬元以上,真正邁入了“小康村”的陣列。
為了更好地與貨主和村民交流,一有閒暇,張衞東便來到色瑪村,一邊瞭解運輸信息,一邊跟村民學説藏語。現在,他已經能用流利的藏語與村民交流,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寧乜瓦(藏語,為貼心之意)”書記。
很多時候,我感到對家人愧疚,但我是共產黨員,就得講奉獻。
2020年農曆除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張衞東接到單位的電話,沒顧上跟家人吃頓年夜飯,便火急火燎地趕回拉薩。一到車間,他立刻成立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為貨主們量體温、辦手續、分發疫情防控宣傳冊,一待就是4個多月。
按規定,張衞東在拉薩連續上班45天,便可回西寧家中休息15天,但因工作繁忙,他在拉薩連續上班的最短時間都超過3個月。2015年4月,日喀則因尼泊爾地震受到影響,大批救援物資抵達拉薩。時任車間主任的張衞東帶領職工晝夜奮戰,4天4夜裝卸救災物資651車26757噸。為確保後續救災物資及時發出,他在拉薩西站貨場連續忙碌了8個月。2017年7月,他被抽往洞朗地區助勤,在荒無人煙的高原戈壁。他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近5個月未與家人見面。
“我剛到拉薩時,兒子還不到1歲,現在他都上高一了,個頭比我都高。”説起兒子,張衞東既自豪又愧疚。每年寒暑假,也是拉薩進出藏物資運輸最繁忙的時候。在拉薩的15年間,張衞東幾乎沒帶妻子兒子出去旅遊過。他只能將愧疚深深埋在心裏,用成績來回報家人。
入路28年,彈指一揮間。第一次來到黃沙肆虐的戈壁荒漠時,許多人選擇了離開,但20歲出頭的張衞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留下,理由非常簡單——能在高原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用28年如一日的執着堅守,在雪域天路譜寫着自己的奉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