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説,在甩鍋中國這條路上,印度和日本從不缺席。
這不,前腳中印防長剛剛在莫斯科會晤,後腳印度政客就坐不住了。
據印媒6日報道,印度議員艾林在推特上發文聲稱,中國人再次開始製造麻煩,中國軍隊“綁架5個村民”,並有板有眼的分析稱“這是中國聲東擊西的戰術”。
正當此事印媒熱議的時候,就被所謂“綁架村民”所在地的警方啪啪打臉。
據悉,當地警察局長古薩6日對印媒稱,暫時沒有收到任何家庭成員的正式報案,因此還不能證實綁架事件確實發生過。另外,他們可能只是因為外出打獵而迷路罷了,這在之前也是發生過的事。
而提到日本,映入腦海的除了櫻花和富士山,那便是秋刀魚了。
秋刀魚曾是日本“庶民餐桌”上秋天的味道。然而,今年秋天似乎一躍變成了“奢侈品”。
據日媒報道,2020年秋刀魚的平均進貨價高達去年的3-5倍,北海道某家鮮魚店竟賣出一條5980日元(約合人民幣384元)的高價,不少酒屋老闆也直呼生意難做。
截自《七里香》音樂短片
甚至有部分日本網民稱“都賴中國大肆捕撈秋刀魚,導致日本捕獲量大幅下降,價格飛漲”。
當年,歌手周杰倫的一句“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了解”成功的引起了中國民眾的好奇,不過,僅僅只是好奇而已,中國並沒有如日本網友以及媒體口中所説的“涸澤而漁”。
相反,我國自1995年起在黃海、東海2大海區,以及自1999年起在南海就施行每年2個月至3個月的禁漁期了,相關捕撈規定也非常嚴格。再者,中國本身地大物博,我們也並不“稀罕”某一物種。
那麼問題的源頭是出在哪裏?其實一部分原因是日本自己,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海洋環境變化。
被污染的海洋
據資料顯示,由於海洋環境變化等原因,2019年日本沿海的秋刀魚便明顯減少。其次,主要還是因為日本並沒有主導建立國際資源管理框架。等別的國家開始有規模地捕撈秋刀魚的時候,才慌張地引入規定,為時已晚了。
不得不説,印日可謂是臭味相投,近期以來,印日合作也在不斷加深。
尤其是近日輿論熱議的印度日本峯會,即便目前安倍提了離職,但莫迪與安倍仍將於9月舉行線上首腦峯會,計劃簽署一項重要的軍事協議——《收購和交叉服務協議》。
這次的合作和以往有些區別,假設雙方達成協議,這就意味着印度海軍將能進入日本的吉布提基地,日本海上自衞隊也能夠進入印度海軍位於安達曼和尼科巴羣島的軍事基地,並且進行相互補給,印日軍事合作也將提升一個新的水平。
印日舉行海上聯合演練,演習現場圖
很明顯,《收購和交叉服務協議》的目的就是在中國面前擴大印日戰略伙伴關係。
加之印度目前與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簽訂了此類條約。如果此次印日達成協議,將意味着“四邊機制”國家(美日印澳)之間的軍事後勤完全向彼此放開,美日澳等的軍事力量將越來越在印度洋站住腳。
這對中國來説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美日澳之間本就沆瀣一氣,如今印度顯然已經越來越靠近“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就軍事而言,接下來印度與3國軍事關係再升級的話,就是互相協助攻防了——那就是真正的盟國了。
迷之自信一直是印度的風格,總認為在經濟、軍事上都位於亞洲前列。然而事實上,印度除了人口位居世界前茅外,恐怕就拿不出其他的成績了。
不過,印度有其自身的短板。
印日兩軍聯合演習
首先,印度的海軍素質並不算高。
印度曾一度認為海軍戰鬥力是世界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一。那麼印度是從哪裏來的這種自信呢?在21世紀之前,亞洲國家只有印度擁有兩艘航母,印度的確是有實力的,但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日本等海軍發展非常迅速,此時的印度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海軍大國美夢中。
目前印度海軍戰鬥力如何呢?現階段印度只有一艘航母可以使用,而這艘航母是蘇聯基輔級航母,在中國這種航母是用來當作航母主題公園來使用的。在驅逐艦方面,印度雖然擁有20多艘驅逐艦,但其中只有5艘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其他驅逐艦幾乎都是老舊產品,戰鬥力比較薄弱且難登大雅之堂。而在潛艇方面,印度更是囊中羞澀,唯一一艘核潛艇都是向俄羅斯租借而來,另外十幾艘常規潛艇在數量上與其他國家相比也毫不佔優勢。
其次,在武器裝備方面。
印度出名的“多國牌”武器想必已經名聲大噪,近日,日本取消購買美國製造的“全球鷹”無人監視飛機的計劃。但印度希望日本與美國溝通,將這三架“全球鷹”無人機轉賣給印度,此舉在國際間交流合作可是極為少見的。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度對這款裝備的期待。
印度希望獲得全球鷹
據瞭解,RQ-4“全球鷹”被描述為一種高空遠程駕駛偵察機。但是,這架飛機現在計劃由美國空軍退役,畢竟被伊朗直接擊落過。
“全球鷹”不是隱身的,不攜帶彈藥,在不少國家眼中它已經沒有那麼先進。很多國家都“看不上”了,不過印度人似乎不這麼想,印度希望“全球鷹”可以在拉達克山區提供實時情報監控。不得不説,在印度人眼中,所有淘汰的裝備似乎都那麼先進,畢竟自己什麼都沒有。
最後,由於疫情大幅度影響印度經濟,在這種條件下印度究竟能否承擔起和日本合作的重任也是未知數。對於中印之間的小動作,咱們就靜觀其變,伺機而動。(王徽)
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