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新聞閣2015年7月27日訊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開始南進,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行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隊,幫助韓國的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公然干涉朝鮮內戰。抗朝鮮軍隊的入侵。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成員國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台灣及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6日,周恩來再次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安理會1950年6月27日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為非法,中國人民堅決反對。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並在1950年7月14日發出《關於舉行‘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周”的通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播及全國,形成第一個高潮。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於1950年7月13日作出《關於保衞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後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於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950年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簡稱“三八線”),1950年10月19日佔領平壤,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戰爭持續了2年多的時間。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將、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遜中將參加在板門店舉行的簽字儀式,並在協定上簽字。28日,金日成元帥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分別在協定上簽字。28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協定上簽字。29日,交戰雙方交換經雙方司令官簽署的停戰協定。協定以北緯38度為南北朝鮮的軍事分界線,己方各由此線後退2公里成立非軍事區。《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標誌着歷時3年的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
1950年7月,美國盜用聯合國旗幟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領導下奮起抗擊。9月,美國軍隊在朝鮮的仁川登陸,後又悍然北犯,嚴重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中國人民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在1950年10月25日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到1951年5月下旬,中朝軍隊一起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殲滅敵人23萬人,把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迫使其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1951年6月30日,美國被迫接受蘇聯提出的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決議,要求與朝中方面舉行談判。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名給當時的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覆文,表示同意談判。
談判於1951年7月15日在開城舉行,後來改在板門店舉行。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簽訂,談判歷時2年零17天。談判時斷時續,整個過程交織着戰場與談判會場相互影響的激烈鬥爭。美國始終報着不願平等協商的態度,每當在談判桌上達不到目的的時候,就在戰場上搞軍事冒險,先後發動了“夏季攻勢”、“秋季攻勢”,甚至使用了細菌武器。1952年10月,美國又片面中斷談判,向上甘嶺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但又以慘痛失敗而告終。談判接近達成協議時,美國又在戰俘問題上進行破壞和拖延,搞所謂“自願遣返”。1953年3月30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提出遣返戰俘的新建議,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使已經中斷6個月的談判正式復會。1984年,中共中央為當年志願軍被俘人員平反,落實政策。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中、美三國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從7月27日晚10時起,一切敵對行動完全停止。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中部隊共斃傷俘敵軍1093839名,其中美軍39萬餘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坦克3064輛,擊沉擊傷敵艦船257艘。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輪流參戰130萬人。截至2010年10月,共確認183108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在戰爭期間為國捐軀。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