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五人“漸凍症” 四十年照料無怨無悔

一家三代五人“漸凍症” 四十年照料無怨無悔

  連日來,口述“遺囑”的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婁滔引發廣泛關注,29歲的她患“漸凍症”失去行動能力,願意死後捐獻器官。

  此時,在義烏的一個小山村裏,今年72歲的沈巧金也沉浸在“漸凍症”帶來的悲痛之中。自從40年前丈夫患上“漸凍症”,一家三代五口人相繼患病,不久前,孫子也因病離開了人世。40年來,沈巧金一直不間斷地照料他們。

  “漸凍症”突襲山村家庭

  10月23日,是22歲的孫子吳軍雄離開一個月的日子。

  看着油鍋熱了,沈巧金把整塊豆腐放進鍋裏,用鍋鏟將豆腐搗碎。搗着搗着,不覺又想起了孫子,就走到堂屋,可是,原本坐在輪椅上的孫子已不見蹤影……沈巧金這才明白,孫子已經離開一個月了。

  沈巧金個子小小的,瘦瘦的,想起孫子,就用手去擦眼淚,可是眼睛早已流不出淚水。一家三代五口人,丈夫、三個兒女,還有孫子,現在都離開了。她説,今後只能生活在回憶中了。

  21歲那年,身材嬌小的沈巧金嫁到了里美山。這是一個至今保留着原始風貌的小山村,電視連續劇《雞毛飛上天》曾在這裏取景拍攝。

  40多年前,沈巧金家開始建新房,選扯就在當地著名“抗日縣長”吳山民故居旁的山坡上,門前空地下面就是吳山民故居。

  那時候,山裏建房用的是比較原始的方法,黃泥碾碎搗成糊用於砌磚,磚塊也不是現在的紅磚和空心磚,都是青磚。

  “想想也奇怪,我們父母、爺爺奶奶一輩子都沒有得過這個病,它怎麼就會這樣爆發呢?”沈巧金指着牆壁上裸露在外的黃泥和青磚説,有一次搗黃泥後,丈夫覺得腳筋有點痠痛,沒有力氣,肌肉經常無規律地跳動,就去找醫生看。醫生認為可能是幹活太累所致,配了藥,讓他多休息。

  很快,丈夫的腳好了很多,於是又開始幹活。就這樣,夫妻倆以為這只是幹活太累導致的無力疼痛,一直沒有引起重視。在這麼一個小山村裏,有誰會想到自己會患上“漸凍症”?

  後來,丈夫的腳部肌肉萎縮,變得完全無法活動,兩人才意識到這毛病並非幹活太累那麼簡單。那時候,沈巧金才知道丈夫患的是“漸凍症”。

  “漸凍症”醫學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俗稱“漸凍症”,發病概率只有十萬分之四左右,確切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清楚。

  從那以後,丈夫就躺在牀上,一躺就是17年。“這個病越到後面越厲害,丈夫原來會聊天,會轉頭,不會下牀,後來嚴重了整個人慢慢僵住。”沈巧金説,現在想起來,那已經是最好的狀態了,因為他還可以和你交流。

  據醫生説,由於“漸凍人”的感覺神經並未損傷,即使到了四肢無法動彈、無法自行呼吸的程度,患者的心智依然正常,意識依舊清楚,感覺也是敏鋭如常人。所以,對“漸凍人”來説,最殘酷的是感覺不到任何痛苦,意識完全清醒,卻眼睜睜地看着自己逐漸無法動彈、不能説話、無法呼吸,甚至最後連求死都無能為力。

  23年前,丈夫去世了。讓沈巧金想不到的是,“漸凍症”並沒有就此離去,而是像一個惡魔,繼續吞噬着這個家庭。

  一家三代相繼患病

  沈巧金有兩個兒子,讓人痛心的是,他們分別在26歲、29歲時都患上了“漸凍症”。沈巧金的大女兒在生了兩個孩子後,也患上了“漸凍症”。

  小兒子聰明機靈,學得一手修車技藝。於是,借了1萬元當本錢,到義烏城裏開了一家修車店,那時候的1萬元可不是個小數目。懂事的小兒子幹活特別勤快,由於他為人熱情,修車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生意很紅火。

  病魔的入侵極為突然。有一天晚上,小兒子修車店關門已經很晚,吃了夜宵才回家睡覺。第二天起牀的時候,小兒子發現自己動不了了,半邊身子像中風一樣無法動彈。

  經過治療,小兒子的狀況大為好轉。在家休養一段時間後,覺得沒什麼問題了,再加上掛念修車店的生意,就又回到修車店裏。在一段時間忙碌過後,同樣的問題又降臨了,可是這一次以後,小兒子再也沒能站起來。2009年,沈巧金的小兒子去世。

  沈巧金説:“後來我才發現,得了‘漸凍症’,最怕的就是反覆,第一次還是有好轉的,第二次再復發的話,就沒辦法了。”

  在患病10多年後,2011年,大兒子去世。同年,女兒也去世了。沈巧金説:“那幾年是我最黑暗的日子,三個孩子都離我而去,只留下我與軍雄祖孫倆相依為命。”

  當時,吳軍雄也患上了“漸凍症”。吳軍雄在讀初一的時候,有一天,雙腿突然不能走路了。為了讓孫子能繼續上學,沈巧金每天揹着孫子坐車去學校,早上送去傍晚接回家,但堅持了一個學期後,終因體力不支而放棄了。

  從那以後,沈巧金就天天在家照顧孫子。沈巧金説,一開始,孫子還會聊天,吃飯也能自己拿筷子吃,隨着病情逐漸惡化,他的雙手被“凍”住了,脖頸也無法支撐住頭部,開始流口水、無法説話。

  “但是,只要他坐在這裏,我就有個盼頭。我到外面種菜,回來就能看到他在等着我……”沈巧金抹了一下眼睛,説:“現在,我只要一坐下來,就忍不住地想起他。”

  從不後悔沒有離開這個家

  “這孩子太可憐了。”吳軍雄剛滿週歲的時候,他母親知道丈夫得了“漸凍症”後,就丟下他離開了這個家。“不過,我們不怪他媽媽,要怪就怪這病魔太喪心病狂。”沈巧金説。

  不但如此,在得知小兒子有了女朋友後,沈巧金還勸那姑娘離開自己的兒子。“當時,小兒子剛談了個女朋友,在他患上‘漸凍症’後,為了姑娘的未來,我就勸她離開了。”

  有人在20多年前就勸過沈巧金,讓她離開這個家去重新生活。可是沈巧金卻從沒考慮過這事。她説:“我從不後悔沒有離開這個家。”

  里美山景色優美,天高雲淡,高山蔬菜深受城裏人歡迎。在丈夫去世後,堅強的沈巧金一邊種田賣菜,一邊照顧兩個兒子,直到多年後,兩個兒子相繼離世。

  後來,沈巧金就和孫子相依為命,每天除了給孫子燒飯做菜、餵飯、擦洗身體外,還要多次將他從輪椅上抱到牀上,從牀上抱到輪椅上。

  現在,沈巧金的手抬起來還會發抖,這都是照顧孫子時用力過度留下的後遺症,因為患上“漸凍症”後,整個人都無法自主行動,就會顯得很沉很重。特別是到了後期,孫子的身體開始出現潰爛,坐在輪椅上都很困難,摔倒的次數越來越多……

  沈巧金很少提到這麼多年來照顧“漸凍症”家人的艱辛和困苦,在她心裏,記得最多的是大家給予的關愛和支持。

  她説,這麼多年來,真的非常感謝政府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愛。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幫助,才讓她一次次鼓起勇氣面對困難,樂觀前行。

  吳軍雄有一個平板電腦,那是2014年時,愛心人士“安靜de等”用通過冰桶挑戰募集的錢幫他買的。

  那時候,吳軍雄全身肌肉開始萎縮,手指腳趾關節開始僵硬,已經喪失語言功能,僅僅能發出一些沈巧金才能聽懂的喉音。愛心人士教他用微信跟外界溝通,還希望能夠通過一些遊戲的刺激,提升他手指的活動能力。

  在吳軍雄離開後,“安靜de等”寫了一篇回憶日記,他説:在學會用平板電腦後,吳軍雄用那時較為靈活的食指,在備忘錄裏打了三個字給我:“很無助。”我説,我會常來看你的。

  “以後,你要好好為自己而過,要保重自己。”最後告別時,聽到記者的話,沈巧金的眼淚再也無法抑制地衝了出來。

  願沈巧金能好好過一段屬於自己的生活。願我們能早日攻克“漸凍症”,不要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北大女博士得漸凍症 最後的願望讓人淚目

  2017-10-15

  新民晚報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的遺囑。

  她最後的願望,就是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圖説:婁滔父親手機中保存的婁滔大

  學時期的照片,當時的婁滔健康充滿活力。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着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最近,這份遺囑,讓無數網友淚目。

  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

  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10月9日清晨7時,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簽下了名字。

  在和病魔抗爭2年後,2017年10月11日,婁滔所就讀的北京大學歷史學院領導,特地趕到武漢漢陽醫院,將一本北京大學“榮譽系友”證書,交到婁滔父親手中。

  目前,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婁滔處於“深度鎮靜”治療中。

  武漢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一許姓負責人稱,依據有關器官移植法規,人體器官移植摘除,必須在“腦死亡”和“心死亡”兩種狀態下才能進行,此外供體器官的指標檢查,也有明確健康標準。

  他表示,婁滔雖然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但其病在大腦神經指揮系統,身體各器官功能仍是正常的。不過,婁滔身體已出現感染,必須在抗感染治療外,才能捐贈器官。即便如此,依然要在家屬的意願下,在法制的框架下進行。

  “女兒得了漸凍症後,強烈要求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10月12日,54歲的婁功餘和妻子汪豔梅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女兒婁滔,是兩人唯一的寶貝女兒。

  在婁滔患病後,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朋友圈更是展開了捐助的接力。

  她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對於身邊的同齡人來説,婁滔就是父母口中 “別人家的孩子”。

  婁滔系恩施高中2004級5班學生。“能如此醉心於歷史,還是深奧難懂的古代埃及史,真是難得”,她的高中班主任兼歷史老師劉榮之這樣評價她。

  “她最大的特點是愛笑。”在高中英語老師周道梅看來,婁滔同學性格開朗。

  “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在同學趙怡心中,婁滔很講義氣,樂於助人。

  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願者,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獲得好評。

  本科期間,婁滔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上古史專業。

  碩士期間,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並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

  2015年,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自從到北京讀大學後,除手機、電腦需要父母額外贊助外,每月生活費標準,一直都是1000元,其餘全靠獎學金。

  婁滔很善於學習。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時,別人為論文忙壞了。但婁滔還在寢室看似漫不經心地養花、給同學做美食。最後一個星期,婁滔的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論文交上來,被評為優秀論文。

  在熟悉人眼中,她永遠是那個樂觀開朗、聰明好學的美麗女孩。

一家三代五人“漸凍症” 四十年照料無怨無悔

  圖説

  :2016年,病中的婁滔堅強樂觀

  靈魂被囚禁在了身體裏

  原本,婁滔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後做一名教授——傳道授業。

  作為父母膝下獨生女兒,婁滔憧憬的生活方式是:一定要和父母住一個城市,最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以不要天天見面,但要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在學校跑過萬米長跑,還經常游泳。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據婁功餘回憶,2015年8月,婁滔回恩施度暑假,經常説身體渾身沒力氣,上樓乏力。當時,父母還笑女兒“太嬌氣”。

  10月份婁滔返校後,一天早晨給媽媽打電話,説一隻腳尖踮不起來,不聽使喚。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就是大家熟知的“漸凍人症”。

  運動神經元病,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病因病理不明。而婁滔所患這種,屬於遠端發病這種,其發病進程十分迅速。其可怕之處在於,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後連呼吸肌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

  圖説:手部局部肌肉無力、萎

  縮,是漸凍症的初期症狀

  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裏。

  為了不拖累男友,在患病1個多月後,婁滔主動提出和男友分手,並謝絕很多同學的看望。她希望,自己留在大家心目中的是一個健康美好的形象。

  2年來,婁滔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2016年10月,不見好轉的婁滔,被轉回恩施當地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做保守治療。她的病情越來越惡化。發展到最後,連吃飯、張嘴都沒力氣了。2017年元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住進了ICU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圖説:2017年4月10日,醫護人員在病房為婁滔慶祝

  生日

  儘管如此,婁滔在患病期間,仍堅持“聽”完了60多部中外世界名著。患病期間,婁滔經常説,好不容易進入了理想的校園,找準了衷情的學業,不能繼續奮鬥、有所作為,實在心有不甘。

  據瞭解,“漸凍症”病人發展後期,整個人都如同麪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最終,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原標題: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目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吉玉”:這個病針灸可以治好。趕快治療。我親眼看到醫生針灸治療好了幾個病人。婁滔或者婁滔的家人看到信息聯繫我。

  網友“石魚”:她是屬於病情快速進展的狀況,目前醫學無能為力。哭着來,微笑走;人生理唸的高境界!是的,美女愽士你做了偉大的榜樣!你的理念會深入人心

  網友“陽光”:我多麼希望用我的生命換呀,但上天不給我這個機會,因他才是國家的棟樑呀

  網友“以胖子為目標”:其實並不是漸凍症。而是罕見的極陰之體 體內寒氣日益增長。難以壓制

  網友“別墅設計胡松(Charlie”:誰都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在有限的生命裏快樂開心的活着,微笑面對

  網友“視覺”:我身邊的一個朋友也是此病,被一個老中藥醫好。這是我親眼看到的。希望女博士看到此信息聯繫我。

  網友“愛與恨的邊緣”:哎。看得我感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家三代五人“漸凍症” 四十年照料無怨無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