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差距無窮大,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01

  關於感情:喜歡的人不喜歡你,無論對方如何無視自己,依舊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守護。即使對方把自己當做一把傘,需要就撐開,不需要就收起。可你就是不甘心,不願意放棄。可是堅持着,堅持着,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或許你馬上就要奔三了,或許你喜歡的人已經有對象了,這時候,你還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02

  關於學習:每天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每日每夜的學習,再學習。一本接一本的記筆記,再記筆記。認真了那麼久那麼久, 努力了那麼久那麼久,可偏偏就是沒成效,有時候甚至糟糕到懷疑自己的智商了。這時候,你還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03

  關於工作:入職籤合同明明是朝九晚五,可實際工作之後,往往都是朝九晚十,有時候下班回家還不消停,半夜十二點還有客户打電話,簡直就是二十四小時待命。即使付出這麼多,工作強度這麼大,可薪水還是低的可憐。最可氣的是,即使節假日加班也沒有加班費,只能當調休用了。這時候,你還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對於願意的人來説:”在付出的過程中,得到的不只是煩惱憂愁,偶爾也有開心快樂。所謂有笑有淚,悲喜交替。況且現在不都流行這麼一句話:只在乎過程,不在乎結果。“

  而對於不願意的人來説:”付出太多,而回報太少,再燙的粥也會變涼,何況早已心灰意冷的心。想逼迫自己再繼續,可事實上卻很難。耐心一旦消失殆盡,真的很難找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無論願意不願意,只要無愧於心,自己開心就可以了。


  我們都曉得常説的一句話“買車容易用車難”,這表現的十分明顯了,要是經常開車的每個月的油費都要好幾百。加油的時分還要看好到底是什麼加油站,萬一搞不好到了不正軌的無證運營的,或者遇到油質量量不好的狀況,車輛還會損壞。其實大多數這種狀況都是呈現在民營加油站,我們在新聞上也能看出很多。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説來真巧,今天來參觀吉利杭州灣的研發基地,剛跟吉利內部的一位朋友聊過這個話題,如今就在會客室休息。

  這幾年車多了,考駕照的人十分多,關於駕照的管理也愈加嚴厲了。從今年的10月開端,新的駕考新規又要施行了,這讓很多還沒有拿到駕照的朋友們叫苦不及。今天小編要提示各位車主,即便拿到駕照也不能漫不經心,還要年審,否則會呈現嚴重結果。

  日系奢華品牌中比擬出色的莫過於雷克薩斯了吧,想當初這個品牌的創建是為了在北美奢華市場中佔領一席之地,畢竟那個時分北美才是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閲歷了十多年的開展,不只在北美佔領了一席之地,與飛馳、寶馬並駕而驅,往常在中國也俘獲了不少的消費者。

  在行車途中有許多車友或許都碰到過這種狀況:直線行駛時忽然想來個掉頭?你這不是作死麼!開玩笑的希望大家直線行駛時不要忽然來個掉頭,那你真的是作啦。假如萬一真的要掉頭怎樣辦?那也是需求技巧的。

  (2017-09-22)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原文標題“為什麼你還不夠牛逼?就差在這一點”,36額經授權發佈。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怎麼造成的?

  這是書單君最喜歡思考的事情之一。過去我也和大家分享過一些答案,比如“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深度思考能力決定人生高度”、“格局即結局”。

  不過“認知”、“深度思考”、“格局”這樣的詞都有點抽象了,不太接地氣。所以我一直想找一個更直觀的答案,便於“書米”們更好地理解。

  最近,我就在一本名為《學會提問》的書上看到一個特別的觀點——

  “提問的差距,造成人生的差距”。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起初看到這句話,書單君是懷疑的。因為以前做記者,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提問,我覺得這不過是記者的職業技能而已。

  但這本書的作者,日本知名企業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的論述,卻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1

  先來做一個實驗,觀看一個視頻。

  實驗的問題是——“白衣隊總共傳了多少次球?”

  你全心全意地數着,視頻放完,就會看到正確答案。但緊接着,實驗第二個問題出現了——

  “你看見黑猩猩了嗎?”

  很多人馬上懵了:“什麼?哪裏來的黑猩猩?”

  原來,就在視頻中間,有個穿黑猩猩玩偶服的傢伙,從右側進入鏡頭,大搖大擺走到在中間,擺了個姿勢,然後從左側走出鏡頭。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按説如此大隻的黑猩猩,沒有理由看不到。

  但研究者發現,大約有50%的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白衣隊總共傳了多少次球”這個問題上,忽視了其他信息,進入一種“目盲狀態”。

  即使換一撥人,換個新地方,實驗的結果仍然不變。

  而當實驗者把第一個問題改為“傳球的共有多少人”,或者“傳球的男女各有多少人”時,參與者才會輕而易舉發現亂入的黑猩猩。因為這時,他們的注意力在人數上。

  通過這個“選擇性注意力實驗”,你會發現,原來提問一直都在默默支配着我們的注意力。它就像一束光,打到哪裏,你的思考才跟到哪裏,之後,行動才有可能到達。

  不信,回想一下——

  當你很喪的時候,腦海裏十有八九是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總是這麼慘”、“為什麼老闆總是罵我”、“為什麼辦公室總有人跟我過不去”。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這些問題將注意力聚焦在負面情緒上,累積到一定程度,很可能讓你陷入無休止的自我懷疑和攻擊,嚴重的,就發展成抑鬱。

  假如你換一種方式,問問自己“該做些什麼才能感覺好點呢”,就有可能將負面情緒清掃出去。

  同理,每天醒來,問自己“早餐吃什麼”的人,會開啓閒適慵懶的一天;而問“今天要做哪些事”的人,這一天很可能是高效且有執行力的。

  如果你每天問的都是同樣的問題,那麼,你在過着相同的日子;相反,如果你每天問的問題不同,那你的生活也會充滿新意。

  可以説,你問什麼樣的問題,就過着什麼樣的人生。

  2

  那麼,我們該向自己提怎樣的問題呢?

  日常生活中的提問,大致可分為四種: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第一種,輕鬆提問。比如,“你吃了嗎”、“現在幾點了”。

  第二種,劣質提問。比如,七大姑八大姨會問的,“你怎麼還不結婚”。

  這兩種提問,都沒什麼啓發價值。

  第三種,沉重提問。比如,“你有哪些從未向別人提起、但是知道錯在自己的事情”。這種問題雖然有啓發性,但我們往往傾向於迴避。

  我們真正應該多做的,是第四種,優質提問——

  比如,“怎樣通過閲讀睡前讀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假如你手中有1個億,你想怎麼花”。這種問題我們既樂意回答,又有啓發性。

  來看看優質提問是如何改變人生的:

  1992年,四十多歲的美國人尼爾,正陷入深深的絕望中,因為他經歷了一個男人所能歷經的幾乎所有失敗。

  尼爾生在美國中部一個小鎮,一路升級打怪,巔峯時期做過報社主編、教育局官員、公關公司老總。然而,命運似乎不待見這位勤勤懇懇的中產階級。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尼爾遭遇了一場車禍,脖子骨折,等到一年後康復,他的公司已經倒閉。沒有收入,他的生活質量嚴重下滑,幾個月後,第四任妻子也和他離婚了。

  曾經的尼爾鮮衣怒馬,此時的他,卻連一套小型公寓的租金都付不起,只能在温泉公園露宿,靠簡易拉罐換來的錢和好心路人的施捨過日子。

  在生活到了最低谷時,他決心寫信發泄。書寫的對象,正是那個他認為接二連三將厄運帶給他的“上帝”。他憤怒地質問——“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該受這麼多罪?”

  這本是個劣質提問,既不容易回答,又不會有什麼啓發。但尼爾如有神助,緊接着又問了自己第二個問題——“你真的想要知道答案,還是隻是發泄而已?”

  這是一個直面困境的優質提問。

  他繼續寫道,“我是在發泄,不過如果這些問題有答案,我特麼很樂意知道。”

  就這樣,一個優質提問,打開了尼爾思考的閘門。他的提問越來越多:問天,問地,問自己,問眾人;回答也越來越深入:前半生的經歷、感悟、思索,像河流一樣,汩汩而出。

  三年後,他將自己的思考整理成為《與神對話》一書,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在榜時間長達兩年半,迄今銷量已過千萬。

  不止尼爾,善用優質提問,製造啓發,聚集有限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幾乎是優秀人的共性。

  7-11創始人鈴木敏文時常自問,“該如何滿足顧客千變萬化的需求?”他將觀察視角深入日常生活,才一次又一次地革新了便利店的業態。

  《學會提問》的作者粟津恭一郎會常自省,“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的提問力教練?”

  馬雲在多年前問出,“阿里巴巴該怎麼在大體量的前提下保持高增長”,隨後便積極佈局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等多個領域,梯隊發展,交替發力,才有了今日的超高市值,受到全世界投資者的追捧。

  3

  那怎樣才能提出優質問題呢?

  要做到其實並不難。《學會提問》中有三條建議:

  1. 抽時間自問;

  2. 圍繞心中的理想和價值觀來提問;

  3. 定期提問,不斷優化問題。

  從這三條出發,你很容易就能提出一個優質問題,比如,“如何解決沒時間讀書的問題”,比如,“如何在兩年內升職”……

  不過僅僅提出問題,還不夠。如果你不能將優質問題內化於心,這個問題的意義就非常有限。

  我有個91年出生的朋友小L,他是個學習狂人:

  早上一邊刷牙,一邊聽喜馬拉雅的古典音樂付費課程;

  坐着地鐵,也得看幾篇乾貨類的公號文章,或者刷幾個知乎高贊回答;

  一天忙完了,聽完訂閲的五個知識付費專欄,才肯睡覺……

  我問他:“為什麼每天這麼忙?”

  “現在知識進化速度多快啊,我想多學點,爭取兩年內升職。”

  “你這樣學了多久?”

  “兩年。”

  “升職了嗎?”

  “……還沒。不過可能是因為,這種學習是長期的,我再堅持堅持,就行了。”

  我看,即使再堅持一段時間,也收效不大——小L的學習,太零散了,今天知道個“自滿階級”,明天知道個“複利效應”,後天聽段莫扎特的故事,應付聊天還行,但真要用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恐怕還不夠。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小L有自己的優質提問——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己,以便在兩年內升職——你問他,他也能答出來。

  但問題在於,他沒能將優質提問內化於心。

  內化於心,便會經常想起,經常思考,便會形成一種目標感,知道該去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小L在訂閲一大堆無關緊要的專欄時,他並沒有思考,這些專欄能不能幫助他實現目標;花費大量時間吸收各種概念時,他也沒去想,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小L式的問題——知道心中的渴望,卻在做時,偏離核心,陷入茫然,就像寓言中撿芝麻、丟西瓜的小孩。如果不檢省,行動便會失焦下去。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苦惱,我的建議是,不妨給自己建立一棵問題樹——圍繞母問題,提出子問題,子問題下還有子問題。

  比如,有人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那麼在這個母題之下,還有“職業經理人的職責是什麼”、“職業經理人需要哪些技能”、“普通和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具體有什麼差別”等等子問題。就“職業經理人需要哪些技能”這個子問題,還有“怎樣提升團隊工作效率”、“怎樣進行情緒管理”等分支問題。

  問題越具體,代表着你的思考越深入,掌控力也越細微。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學會提問》中還有個有意思的觀點:人們談論目標的頻率越高,越能記住目標,並正在為達成目標而行動。

  就像我們經常説,“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而提問就是“產生迴響”的第一步。

  問題,就像一束探照燈,照到哪兒,我們的行動才跟到哪兒。它的門檻不高,提得好,卻能為你的人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優秀的人,已經懂得將優質提問內化於心,而多數人,還沒能有意識地運用它。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生活狀態有所改變,不妨先問問自己——

  “最近,你在思考什麼問題?”

  (2017-09-08)


  剛剛刷朋友圈

  刷到大學一同學發的朋友圈

  説是慶祝自己月收入六位數

  費勁掰開手指數數六位數是多少

  然後不禁感嘆

  這差距呀

  着實傷人

  自己為了那萬來塊的房貸東奔西跑躥東躥西

  人家早已在六位數的的康莊大道上奔馳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是差距

  不斷鞭策自己不能停止努力奔跑

  也想起了之前幾位明星曬他們的同學聚會照

  真的差異太大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生活太不一樣

  有的人容顏不老

  有的人越活越年輕

  而有的人

  卻因生活奔波勞碌

  被歲月奪走了那來不及呵護的容顏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人和人的差距

  永遠也不能保持同一

  但也希望我們自己的圈子

  自己交涉的人

  不要有太大差距

  不要沒有共同話題

  人和人的相處

  需要共同勉勵

  而不是在互相對比中產生幻覺

  (2017-07-18)


  感動與差距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2017年7月10日,星期一。因工作需要,當天需要從山東返回浙江參加紹興麗水商會週二的捐贈儀式活動,但由於濟南的幾個企業家已經有約、再加上從上海來的在杭州時沒有約見到邵珠富的太平洋集團陳總聽説我在山東也要見一面,因此一時無法確定與各企業傢俱體交流完的時間,也就沒法定火車票。

  由於當天欲見的企業家比較多,以往這種情況,邵珠富一般會在濟南奧體西柳下的兩岸咖啡包一個房間,然後與企業家約定好時間,一般三兩個企業家一組,每組半小時、有時要見到七組左右才能結束,目的只有一個:交流策劃思路及營銷創意。此種情況下,也有企業家爭着埋單的,但因為考慮到邵珠富是“東道主”,大多婉拒。

  這次也不例外,但來自上海的陳總與邵珠富交流得非常投機,我們也大有相見恨晚之勢。而在埋單時,還是發生了“爭執”,陳總不由分説就把單給埋了,而更令邵珠富想不到的:他還安排同行的徐總把我當天要去浙江杭州的車票也給包了,而且還是商務座,令邵珠富唏噓感嘆不已。陳總理由是:“你是因為見我們才耽誤去杭州時間的,我們頗感過意不去……所以(買票)也是應該的”。

  當晚9:40來到杭州,紹興麗水商會杜會長安排的人員已經等候在了高鐵站的出口,他是專門開車來接我的,當晚我們還要趕往麗水青田縣。而邵珠富百度一下查到的距離是338.92公里,行程約需要4小時26分,這黑燈瞎火的,敢情小王要開車到夜裏兩點多。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一路上聊天得知,小王是從麗水開車來到杭州接我的,言外之意,為了接我這樣一個“非著名策劃人”,小王敢情當天要走接近700公里的路程,這再次讓邵珠富非常感動。

  不論陳總、杜會長還是小王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南方人。一個是來自上海的福建人,兩個是浙江人,在與他們交往過程中,那種關心、細緻和無微不至均讓邵珠富感動,相反,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或北方人,往往大多就沒有這麼細心了,略顯粗糙了。

  或許這就是南方企業家與北方企業家的差距吧,但南方企業家還是頗令人感動的。

  作為一個非著名策劃人,邵珠富經常會犧牲掉自己的工作時間或休息時間見更多壓根不是客户、或只是想噌幾個創意的朋友,儘管如此,邵珠富也從無怨言,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如果不加以拒絕,國內每天四五十個是有的,但大多數這樣的朋友既沒人提到給你報銷的票或路費,即便你遠在天涯海角一句話邀請你參加他們開業剪綵或活動前策劃思路碰頭會(而“規定”非你莫屬)等,需要你出出面站站台或奉獻奉獻你的創意思路,而且語氣非常堅決和熱情不好拒絕,但沒一個人會顧及到你坐高鐵或飛機的成本。

  甚至有一次,有位朋友在瞭解到邵珠富有空時,這位做餐飲的朋友直接説“等你哪天來北京的時候,過來給我策劃策劃,我們店太需要你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的餐飲又在南京開店了,又説“等你來南京的時候,給我酒店策劃策劃”,敢情邵珠富閒得無事似的,哈哈!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更奇葩的是,還有一次,一位素不相識的美女老總從網上得知邵珠富是個“慈善策劃家”,多年來通過策劃做過很多慈善的事情、救助過好多企業分文不收時,先是問邵珠富是否有空,連續幾天熱情邀請令我有點招架不住,待邵珠富抵擋不住這種熱情而稍稍有兩天時間可以擠出空來讓其訂機票時,這位美女一下子懵了,壓根沒想到請邵珠富策劃還要出路費……

  作為山東青年政治幹部學院的青訓導師,邵珠富上次在為大學生們指導交流的時候,曾分享過一個“煙台老紅軍蘋果”的策劃案例,被同是導師的原都市女報總編輯、現山東政法學院教授趙林雲高度評價,但因這個創意沒花一分錢而沒被企業家採納,白白糟蹋了,所以邵珠富此後立了“規矩”,凡約見者先拿2000元錢作見面費,因為只有花錢的策劃他們才會高度重視,才會覺得有價值。而事實上,大多時候在交流完畢三天內,邵珠富都把這筆錢退回去,因為我的目的是避免“輕易得到不會珍惜”心理出現,又不是為了區區2000大元。

  作為一個策劃人,見到的南來北往的企業家肯定是多之又多,但大多時候,經常感覺南方企業家更人性化一點、更講規矩一點、更靠譜一些,也更容易打交道一點,雖然他們也很在乎錢,但也願意花錢為好創意買單,而不是認為“幾頁紙(策劃方案)”不如一筐饅頭值錢!

  (作者:邵珠富,策劃人,中國尖鋭化營銷理論創始人)

  (2017-07-14)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768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果付出跟回報猶如天上地下 差距無窮大 那麼你還會繼續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