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東西都不給買,真是不孝”父母和孩子眼裏的“孝”天差地別
《孝經》中提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在人們眼中,盡孝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違抗的規律。
然而,也正是如此,許多父母把孩子綁架在“孝”的名義下,讓孩子身處迷霧中,看不清前行的方向。
01
小西的父母生活在農村,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村裏經常會有一些不法商販來跟那些村裏的老一輩宣傳自己的保健品,只需吃上一個月,即一個療程,就能夠治癒體內某種疾病,而且價格還不低,足足兩萬多。
許多老一輩的人被商販的長篇大論洗腦,對此深信不疑,於是迫不及待地讓自己的孩子給他們買下這保健品。
上次清明小西回家的時候,她媽媽就要求她給他們買這所謂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
小西當場搖搖頭,表示拒絕。
她坐在媽媽旁邊,很耐心地對她説:“媽媽,這些其實都是騙人的,哪有那麼好的東西。就算有,他們怎麼不拿去上市,還跑到這鄉下向你們推銷呢。”
哪知,她媽媽卻絲毫不領情。
她媽媽慪氣道:“村裏很多户人家的孩子都掏錢給他們的父母買了,就你懂得多,不給我買,都忘了我怎麼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養大了,現在要你給我買點東西都這麼難,真是不孝。”
小西沒辦法,最後還是忍痛從自己本來就不多的積蓄裏抽出兩萬塊給母親買保健品,滿足了母親的意願。
然而,吃了所謂了一個療程,也並沒有什麼見效。小西為這事,至今還與父母耿耿於懷。
“孝”是父母手裏握得最有力的一張牌。千百年來,中國的“孝道”體系已經在社會上根深蒂固,他們害怕打破這個平衡,揹負不孝的罪名,從而遭到道德的指責和全社會的唾罵。
所以,有的時候,一些不理智的父母就不去考慮孩子的想法,無論自己想要什麼,是否合理,只要是以“孝”的名義就能幫助自己得到。
02
在“孝”的名義下,有的人較為幸運,像小西那樣損失的是錢,而更不幸的人則差點賠上了自己的人生。
前年,那個聲音清甜,歌聲嘹亮,被稱為亞洲流行天后的張韶涵重回觀眾視野,站到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
當聚光燈打在她的身上時,我看見她的眼神一如既往地寵辱不驚,篤定光亮。
這個如今蜕變得華麗麗的女孩,也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曾經。
當初,她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一個與自己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媽媽。然而,後來因為錢的問題,她們的關係急劇惡化。
她的母親趁她生病瀕危之時捲走了她積蓄多年的財產,不僅告女兒棄養父母,還向媒體爆料張韶涵的種種虛假醜聞。
張韶涵因此被帶上“棄養父母,不孝女”的帽子,一度對世界絕望,陷入谷底。
十年來,她一直揹負着“不孝”的罪名艱難地生活着。
母親的指控,給她造成了一輩子的心理創傷,她不得不花將近十年的時間走出陰影,重回那個讓她夢寐以求的舞台。
自私的父母,總是讓自己的孩子在“不孝”的名義下苟且,放縱社會的流言蜚語去吞噬他們原本純潔美好的人生。
而往往忽略了,這樣所帶來的傷害對孩子來説恰是深入骨髓的。
03
我鄰居一個今年剛滿25歲的女孩前段時間找我聊天。
她説,對於結婚這件事,她很焦慮,父母曾在她上大學的時候嚴令禁止她談戀愛,害怕她影響學業。
她長得眉清目秀,活脱脱地給人“初戀”的感覺,追求者自然不少。
但正是害怕違揹她父母的意願,她拒絕了一個又一個追求者的愛慕之情。
大學四年,她連男生的手都沒有牽過。
等到大學畢業了,她父母發現身邊同樣大學畢業的姑娘都陸陸續續結婚了,心裏便開始着急起來,害怕她到時候年紀大了嫁不出去。
於是,每次那個女孩回家,父母都安排她去相親。
她覺得很反感,每次都強烈反抗,因為她認為當初父母的“不能早戀”的要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她。
但父母卻開始以“不孝”的名義來數落她,説她會讓別人家笑話自己嫁不出去,丟了父母的臉面。
她覺得委屈,跟父母拌起嘴來,情況一度惡化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而就在前幾天,她告訴我,她的父母已經不逼她相親了。
原來是,她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找了個機會平靜地坐下來跟父母説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希望他們理解她。
最後,在她的一番肺腑之言下,父母選擇尊重了她的選擇。
這讓我想起在一期《奇葩説》中,蔡康永説的一句話:“我對父母最感激的是他們從來沒有催過我結婚,他們在世的時候,如果催過我結婚,那你們今天就看不到自由自在的蔡康永坐在這裏。”
原來,最愛孩子的父母,莫過於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予他們選擇人生的自由。
04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句話:父母等了我們一輩子説謝謝,而我們卻等了父母一輩子説抱歉。
我想,這句話用來貼合今天的主題絲毫不為過。
有時候,父母與子女雙方,都很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
所以,雙方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形成了不一樣的價值觀。
在傳統的觀念下,父母理所當然地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視為對自己孩子的愛,並希望他們能以更甚的方式去回饋他們,否則就是有悖倫理,有背道德。
但孩子則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的“道德綁架”,逼自己去做不正確的事情,而絕非父母口中至高無上的愛。
紀伯倫的《先知》裏有這樣一句話:你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孩子。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
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努力效仿他們,卻不可企圖他們像你。
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是可以容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盡其所能給他們的生活給予指導。
願你可以成為這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