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馬珺:應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馬珺:應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保護傳承黃河文化應秉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把握重點的基本原則。但是,目前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河南省委副主委,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今年的提案之一是《關於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問題的提案》。

馬珺在提案中認為,目前存在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問題主要體現在黃河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傳承頂層設計缺位;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保障機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合力;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與信息化有待加強;對黃河文化時代精神挖掘不足等方面。

為對此,馬珺在提案中提出了六點建議。

一是應做好頂層設計,建立聯動機制,成立由水利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共同參與組建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專門領導機構,系統構建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戰略規劃與體制機制,協調解決保護傳承方面跨區域問題;加強規劃的組織實施,落實工作責任,抓好重點項目,抓好區域協同,形成保護合力。

二是應創新體制機制,提升保障水平,加大文化旅遊資源整合,創新黃河沿線旅遊景區和涉旅文物單位相融合的體制改革,建立多元投入經營機制;深化沿黃文化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創新旅遊市場監管機制;加大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大黃河文化保護傳承政策與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

三是應加強歷代治黃工程遺蹟的修復和保護工作。黃河故道、千里黃河大堤、大王廟治黃遺址,流域內的摩崖石刻、洪水碑刻、修堤碑刻、水利圖碑等凝結了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獻價值,加強歷代治黃工程遺址發掘工作,適時建立治黃工程遺址博物館。

四是應加強歷代黃河文化典籍收集整理與數字化處理工作。歷代黃河文化典籍有專書、輿圖、檔案、諭旨、奏議、傳記、詩詞、圖説、文書、碑刻,散見於正史、實錄、典志、地方誌、文集、類書、叢書中,具有數量大、類型多、連續性、綜合性、地域性等特色,應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沿黃文化遺產進行全面蒐集、整理、研究,並開始數據化處理工作。適時建立數字黃河文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五是應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藴含的時代價值。中華先民從治黃到護黃再到興黃彰顯了人水和諧的生態理念,彰顯了自強不息的民族奮鬥精神,凸顯着中華民族的家國意識、民生情懷、歷史使命、眾志成城等理念,對黃河文化時代價值的挖掘亟待加強。

六是應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梳理好中華文明的黃河文化基因,在“黃河故事”的敍事方式中從社會、經濟、環境、科技等不同角度解析黃河文化的內涵,着力打造彰顯黃河文化精神的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活動,傳遞具有中國價值理念的黃河文化,提高黃河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7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政協委員馬珺:應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