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日內瓦訊(記者楊海泉)國際勞工組織日前發佈《世界社會保護報告2020—2022》指出,目前全球仍有40多億人沒有任何社會保護,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並加劇了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之間的社會保護差距。
報告指出,社會保護包括獲得醫療保健和收入保障,特別是在年老、失業、疾病、殘疾、工傷、生育或失去主要收入來源以及有子女的家庭方面。儘管在疫情期間,全球範圍內的社會保護空前擴大,但全球目前仍有40多億人完全不享受任何社會保護。疫情應對措施不均衡且不夠充分,致使未能向所有人提供其應得到的和急需的社會保護,加深了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之間在社會保護方面的差距。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蓋伊·賴德表示:“各國正處於十字路口和一個關鍵時刻,要利用應對疫情的時機,建立基於權利的新一代社會保護體系。相關措施可以使人們免受未來危機的衝擊,併為工人和企業提供安全保障,使他們更有信心和希望應對未來的多重轉型。我們必須認識到,有效和全面的社會保護不僅對社會正義和體面工作至關重要,而且對創造一個可持續和有韌性的未來也至關重要。”
報告指出,從區域來看,歐洲和中亞的社會保護覆蓋率最高,84%的人至少享有一項社會保護福利;美洲的覆蓋率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達到64.3%;亞洲和太平洋(44%)、阿拉伯國家(40%)和非洲(17.4%)有明顯的覆蓋率差距。在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兒童仍然沒有獲得有效的社會保護覆蓋,只有約四分之一的兒童(26.4%)獲得了社會保護福利。
在全世界有新生兒的婦女中,只有45%的人獲得了產婦補貼。全世界只有三分之一的嚴重殘疾人(33.5%)獲得殘疾津貼。失業救濟金的覆蓋範圍更低,全世界只有18.6%的失業工人得到有效保障。儘管77.5%的退休年齡以上人口獲得了某種形式的養老金,但各地區、城鄉和男女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政府在社會保護方面的支出差異也很大。平均而言,各國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2.8%用於社會保護(不包括保健),但高收入國家用於社會保護的支出佔GDP的16.4%,而低收入國家僅佔其GDP的1.1%。
自疫情暴發以來,為了確保所有人至少獲得最低社會保護的額外支出方面,融資缺口增加了約30%。為確保最低基本社會保護覆蓋範圍,低收入國家每年需要額外投資779億美元,中低收入國家每年需要額外投資3629億美元,中高收入國家每年需要額外投資7508億美元,這分別相當於它們GDP的15.9%、5.1%和3.1%。
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護部主任沙赫拉·拉扎維説:“為了應對疫情危機,各國紛紛加大了公共支出,當前面臨着財政穩定的巨大壓力,但削減社會保護將造成嚴重損害。社會保護是一個重要工具,它可以為處於各種發展水平的各個國家創造廣泛的社會和經濟利益,包括支撐更好的衞生和教育條件、更廣泛的平等、更可持續的經濟體系。要讓社會保護體系達成這樣的效果,需要各國綜合利用各種來源的資金,以及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特別是在支持貧困國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