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美軍對位於敍利亞東部的民兵組織目標發動空襲,此舉是對近期美軍和多國聯軍人員在伊拉克遭到襲擊的回應,據悉,這次空襲是拜登政府首次下令的軍事行動。
美國的空襲活動已經造成17名支持伊朗的武裝分子死亡,拜登政府這次決定在敍利亞開展空襲活動,所打擊對象卻是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對此美媒分析表示,這次美國空襲的範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局勢升級的風險,同時也是給伊朗政府多一些時間。
目前,伊朗政府正在對2月15日美軍人員遭遇空襲一事進行調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實施這次襲擊主要是發出一個信號,即美國在懲戒民兵組織的同時,不給當下局勢帶來更大的衝突。
拜登此舉意在向國際社會發出“美國回來了”的信號,拜登將改變前總統特朗普先前“封閉”的政治態度,在中東問題上不再妥協,同時,美國意在向對伊朗和敍利亞政府不滿的阿拉伯國家説明,擺正政治態度,相互協調,並儘快推動歐洲同盟國家的融入,加入到中東事務中。在前總統特朗普的“封閉性外交”政策下,美國對伊朗採取經濟制裁,而在政治上特朗普則處於忽視狀態。
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勢力非常強大,擁有豐富的資源和雄厚的工業基礎。但在伊朗遭遇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成為了政教合一的國家,美國長期以維護和平為理由,對伊朗施加干預,與伊朗長期處於對抗狀態。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試圖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邊“霸權”體系,在中東問題上美國以“反恐”的名義鎮壓中東激進的宗教勢力,以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勢力,想要將中東作為經濟命脈的石油,掌控在美國手中。但伊朗在中東的石油儲量排名第二,如果美國想要“拿下”中東地區的經濟命脈,就必然繞不開伊朗。
在宗教改革後,伊朗便拒絕向美國屈服,美國開始在伊朗周圍發動戰爭,並試圖削弱伊朗的實力,但擁有一套完整工業體系的伊朗,在經濟上有一定的保障。所以美國只能以“和平利用核能”為由,對伊朗採取制裁策略。直到2015年7月,聯合國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合作協議。
長期以來,美國對中東地區進行價值觀的滲透,美國以自身利益為目的,打着“和平”的旗號,對本就存在對立的中東地區的國家進行“挑撥”。對反對美國“霸權控制”的國家,進行一系列的制裁政策。
而這次拜登將帶領美國重回國際社會,並在雙邊主義的合作框架下,聯合同盟國的力量對中東問題進行制約。相關學者分析稱,美國在這次空襲後是否會帶領北約國家捲入中東地區,還有待觀察。中國則秉持着客觀公正的立場,致力於中東的和平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