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環拍攝的維多利亞港兩岸。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金融業大有可為
新華社記者劉歡
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9日聯合舉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與展望”線上研討會,圍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和未來發展路徑進行深入交流。香港在金融領域具有深厚積澱及獨特優勢,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香港金融業正迎來新的更大發展機遇,重要性進一步體現,增長動力更加強勁。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密不可分。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香港從不缺位,在助力國家發展的過程中獲得自身充分發展,一步步從區域性股票市場升級成為一大國際金融中心。
過去兩年多,在“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香港金融業發展備受挑戰。但是,受惠於國家政策支持和多年來金融系統建立的雄厚基礎,香港克服重重困難,銀行體系保持穩健,存款持續增長;股票市場交投暢旺,集資活動保持強勁,互聯互通交易屢創新高;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在區內保持領先地位。這些事實足以證明,香港金融系統穩健而具有韌性,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一系列數據也印證了香港金融業繁榮穩定的發展態勢。2020年在港上市的企業共計154家,首發集資額達到3975億港元,創2010年以來新高;2020年經香港安排的債券發行量達1960億美元,居亞洲地區安排國際債券發行量首位;在新興的綠色金融方面,2020年在港安排的綠色債務融資額達120億美元,創年度新高;2020年在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為35萬億港元,同比增長21%。
香港金融業做大做強,與內地的發展息息相關。大量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數量佔比超過一半,股票市值佔比超過80%。國際投資者持有的A股,約七成通過香港交易。截至目前,香港在跨境人民幣支付中佔比接近50%,在離岸人民幣存款中佔比接近60%,在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中佔比超過80%。
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北向通”“南向通”,以及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安排,凸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愈加成熟,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成功,彰顯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獨特的制度優勢。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以及深化並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
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平台建設正給香港金融業帶來更多新機遇、新動力,而內地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將繼續為香港金融業提供強有力支持。香港在聯結內地與國際市場、為“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提供更大支持、進一步發展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積極探索金融科技、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等方面大有可為,在助力國家發展過程中,持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