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題:既解“法結”又解“心結” 檢察聽證更具“温度”
記者 張素
董大姐的眉頭終於舒展了。經過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檢察聽證室舉行的簡易公開聽證會,她解開心結、決定息訪。
董大姐是一件故意傷害案的被害人。2015年底,法院已對被告人王某作出判決,但董大姐堅持是“三人一起打的我”,而法院只判王某有罪,系“原審裁判認定事實不清”。此後6年,經過一審、二審、再審,兩級法院駁回申訴、兩級檢察院不支持監督申請,董大姐又向最高檢申訴,該案正在審查辦理中。
6月9日,董某刑事申訴案簡易公開聽證會舉行,兩位律師和一位心理諮詢師擔任第三方聽證員。聽證會歷時一個半小時,現場播放了案發現場的監控視頻,檢察官結合相關法律規定逐一講解。在解開心中“法結”後,董大姐説:“我會慢慢地把這個心結解開,今後也會力所能及地為社會盡點餘暉。”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參加了這場簡易公開聽證會。“董大姐的案件對司法機關來説就是一個很小的案子,但對她本人來説卻是天大的事。”他説,董大姐最終相信法律,信任司法機關,“這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也鞭策着我們一定要為人民羣眾服好務。”
檢察聽證,是指檢察機關對於符合條件的案件,就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案件處理等問題,廣泛聽取申訴人、代理人、聽證員和其他參加人意見的案件審查活動。2020年至2021年4月,全國四級檢察院共對4.5萬件存在爭議、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組織了聽證會。
6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舉行“檢察聽證: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新聞發佈會,通報去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檢察聽證工作開展情況,發佈檢察聽證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萬春在會上表示,2020年以來,全國檢察聽證工作穩步推進,涉及的案件類型不斷拓展。目前,檢察聽證已全面覆蓋“四大檢察”“十大業務”,除了傳統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擬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外,逐步拓展到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益訴訟案件、國家賠償案件、司法救助案件等領域。
在最高檢當日發佈的第二批檢察聽證典型案例中,有“雲南陳某刑事申訴案”“內蒙古額某申請民事訴訟監督案”“天津張某、付某申請行政訴訟檢察監督案”“廣東督促某區生態環境局履職行政公益訴訟案”“浙江督促保護嘉興市國界橋行政公益訴訟案”“上海丁某等9人申請國家司法救助案”。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峯説,這些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展示了新時代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檢察聽證防範化解矛盾糾紛,用精準履職深化司法民主公開的實踐。
在“內蒙古額某申請民事訴訟監督案”中,持續22年、跨兩代人的糾紛終於得到徹底化解,檢察機關搭起當事人之間重歸於好的“連心橋”。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水利和自然資源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法制室主任育紅對此頗有感觸。“這一糾紛的解決也在當地牧民中產生強烈反響,有的牧民還向我打聽糾紛解決的過程,都説檢察機關這件事做得好。”他説。
萬春表示,今年以來,各級檢察院正在探索建立“常態化開展公開聽證促進信訪矛盾源頭化解”工作機制,對於涉檢信訪案件,組織派駐律師和人民監督員等第三方及時舉行簡易公開聽證,做好釋法説理工作,切實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首辦環節。
徐向春介紹,信訪總量和重複信訪量呈現逐年“雙下降”趨勢,最高檢確定的1.6萬件重複信訪案件的化解率超過60%,司法救助案件和金額再創新高。今年3月至今,已進行簡易公開聽證會50餘場,“化解率非常高,達到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檢察聽證網在6月10日正式啓動。據悉,該網於2020年6月投入試運行,已有421個檢察院與中國檢察聽證網開展對接測試,共開展了157次檢察聽證直播,累計直播時長7400餘分鐘,視頻點擊量14.7萬人次,直播觀看次數達到4萬餘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