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日本對華經貿在打一套組合拳
日本駐澳大利亞大使近日告訴媒體:東京每天都在辛苦地與北京打交道。除了眾所周知的政治安全領域之外,日本在對華經貿領域也有意識地打出一套組合拳,將着力點放在“制度制衡”上,即在日本或美日或美日歐主導下,通過制度框架的構建,或與中國圍繞同一議題形成制度間制衡,或與中國在同一制度框架內展開制度內製衡。目的就是要在對華經貿合作與競爭中,形成對華的制度優勢,並以此為基礎,獲取制度性收益。
從日本的實踐看,它一方面打着“經濟+安保”的旗子,在策應美國遏制中國的過程中積極擴大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在信息通信、生物工程、IT設備及量子計算機等14個尖端科技領域強化與美歐等的合作,力求構建以美日或美日歐為主導的所謂“經貿新秩序”。
首先,日本積極與美歐等國共同建立尖端技術出口限制新框架,併力圖在“印太”框架內構建美日澳印戰略物資供應鏈。拜登執政後,十分注重藉助同盟的力量,拉網式地推行制華、遏華政策,日本則積極配合美國的對華部署,甚至擬於2022年出台經濟安保的所謂“關聯法”,重點監控相關日企對華投資中的技術轉移、高科技領域投資及市場新領域開發等。此外,日美同意共同開發6G,並在半導體和其他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產品供應鏈方面展開合作,日本還牽頭澳印兩國共同構建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等。
日美在第三國加強基建合作方面將着力點主要放在完善有助於實現去碳化目標的發電設備和5G網絡等新一代基礎設施上,意在完善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掌握主導權。如在5G領域,日美將為建成安全網絡加強合作,還有望聯手打造採用前沿信息通信技術的智能城市。而在“高質量基建”方面,日美擬聯合向東南亞等地出口交通和通信領域的基礎設施,並以去碳化為旗幟,將新一代蓄電池和氫能源整合進輸電網絡等等。
其次,日本積極與美澳共同倡導“藍點網絡”計劃,試圖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形成制度間制衡。雖然日本政府近年與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第三方市場合作”,但它頻頻使用“缺乏透明性和開放性”“‘一帶一路’讓對象國揹負過多債務,損害對象國的財政健全性”之類的措辭來對合作設限。如它總不忘強調其合作方針是除謹慎選擇合作項目外,還把確保對象國財政健全、開放性、透明性和經濟合理性等列為必要條件。為此,日本與美澳於2019年共同提出“藍點網絡”計劃,意圖“徹底顛覆全球基礎設施的發展格局”,構建一種類似餐廳米其林評級那樣的“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的國際認證標準”。現階段,“藍點網絡”不但強調要加強“透明度、可持續性、市場驅動導向”,還注重將所謂國際認證標準與“維護關於善治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掛鈎等。
最後,日本積極依託“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日歐EPA及日英EPA,藉以在高質量貿易規則方面發揮建章立制的主導作用。與此同時,日本快速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希冀在擴大對華貿易的同時,對華展開制度內製衡。
上述日本對華的種種言行,説到底就是日本對華認知仍沒有真正理順,不少人在思想認識上還沒有解決好中國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是夥伴還是對手。日本自詡為西方國家,因此對中美“東昇西降”引發的權力轉移朝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進而導致東亞原有權力秩序失衡深感憂慮,並認為自己的“國際責任”是竭力穩定由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但就日本的國家利益而言,它的對外政策佈局實質上是以日美和日中這兩組雙邊關係的相關性為基礎,並隨着日本的國家利益不斷向全球延伸而形成一個多邊聯動的立體方程式。此外,相比中美兩國,日本顯然無力單純運用權力來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純用意識形態來維護國家利益更不具現實性,唯有透過制度制衡,才能更有利於實現日本的國家利益。
中日曆史瓜葛與地緣矛盾糾結纏繞,表面的現實利益糾葛與深層的戰略結構疑慮交織疊加,一方面使得兩國關係複雜敏感,另一方面日本對中國崛起帶來的各種衝擊也遠較美歐國家感受更為直觀和強烈。兩國的結構性複合安全困境勢將長期存在。(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日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