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在這個節點,傳統車企要“爆”了
終於跑完了一天車展,晚飯後看了看今天的步數排行榜,超過兩萬步的我,竟然只能排在朋友圈排行榜的三十名開外,而排名第一的那位媒體朋友,居然比我多出了接近一萬步,真乃神人也。
言歸正傳,正如此前所説,今年上海車展上首發和亮相的新能源車真的有點多,估計你們以為我又要聊那些新勢力品牌的電動車了吧?NO!這次我“反其道而行之”,只聊那些傳統品牌在這次車展上帶來的電動車。
因為仔細看下來你就會發現,這次集體爆發的,正是那些一直被人們“瞧不起”的傳統品牌。這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傳統車企的“求生欲”還是相當強的。
先來説説BBA吧。因為他們都非常默契地,“聯手”在車展媒體日的前一個晚上,幾乎同時舉辦發佈會,發佈了它們的新車。其中奔馳不愧是老大,一口氣就發佈了EQS、EQA和EQB三款純電動車;而寶馬則帶來了最新的純電動車BMW iX。奧迪由於已經在上週發佈了國產e-tron和e-tron Sportback,所以這次車展發佈的新電動車,就只有A6 e-tron和上汽奧迪Audi Concept Shanghai兩款概念車。
這幾款車型的主要性能參數,網上都已經鋪天蓋地了,我就不詳細羅列了。奔馳EQS、寶馬iX和奧迪A6 e-tron顯然都是各自的重頭戲。奔馳EQS是奔馳首款基於全新純電平台的旗艦車型,0.2cd的風阻係數真的是驚為天人,妥妥地拿下“量產第一”的名號,CLTC最大續航超過800公里,並且還將推出AMG的版本。
寶馬iX搭載了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和新一代iDrvie系統,WLTP續航里程也超過了600km。奧迪A6 e-tron儘管還是“概念車”,但由於是基於PPE平台打造,搭載100度的電池的車型WLTP續航里程也可超過700公里,並將在一汽奧迪國產。
不難看出,BBA真的已經行動起來了,新產品也不乏各種技術亮點,足以證明這些豪華品牌向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和技術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但唯一的問題是,這些基於最新平台,彙集最先進技術的純電車型,最快都要在1-2年後才能真正來到國內市場。 按照目前國內電動車技術升級迭代的速度估算,我們實在很難預測到2-3年後智能電動車技術會發展到怎樣一個水平,國內的用車環境又會有哪些改變?BBA在中國市場的壓力,可一點都不小啊。
再來看看緊隨其後的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
凱迪拉克車帶來了基於通用最新純電平台Ultium的首款純電動車LYRIQ概念車,量產版本將在上汽通用國產,計劃2022年上市。而雷克薩斯此前雲發佈的,基於全新純電動車型平台打造的LF-Z概念車也首次亮相。按照此前雷克薩斯發佈的數據,LF-Z的WLTP續航里程達600公里。
這兩款純電概念車的核心信息此前有介紹過了,都是基於最新平台的產物,無論是電驅系統還是智能化科技方面,他們也都是“盡力了”。相比之下,LYRIQ量產版的國產車型已經倒計時了,而LF-Z仍未披露詳細的量產計劃。
在電動車市場上,中國品牌的高端智能電動車真的越來越多了,而且價格天花板也已經打開。例如被很多人“吹爆”的極氪001,頂配售價已接近40萬元,智己L7車展上公佈預售價為40.88萬元,如蔚來ET7售價最高超過了50萬元,更別説紅旗和高合了。這些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車,日後該如何定價呢?又是否能保留燃油車時代的品牌溢價呢?這都將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相比之下,大眾品牌的電動化轉型是最激進的了。在國產ID.4 X/CROZZ剛上市沒多久,這次又正式亮相了尺寸更大的純電動SUV ID.6 X和ID.6 CROZZ。就目前來講,6/7座電動SUV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款車型,而且定位都偏高端。換言之,目前留給ID.6家族的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就看大眾能不能抓住目標用户的心了。
雖然反應速度不及大眾,但這次日韓品牌也終於有所動作了。
豐田這次全球首發了基於e-TNGA平台的全新純電動SUV概念車——bZ4X。其實不難看出,這台外形頗似RAV4的純電動概念車,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完成度都已經相當高了,相信已經非常接近量產版本的狀態了。本田也全球首發了一台純電SUV Honda SUV e:prototype。雖然內飾仍處於保密狀態,但從外觀細節看,同樣也是比較接近量產狀態的。
相比之下,似乎現代和起亞的動作更快一些。這次車展上,現代IONIQ 5和起亞EV6 GT都正式亮相了。這兩款兄弟車型都是基於現代起亞集團的E-GMP電動架構,最長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雖然未公佈具體的上市時間,但我同樣相信應該也不會太久。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智能電動車還剛起步,還有很多科技企業在躍躍欲試加入造車大軍,但已經有個別車企已經不滿足於造車了,轉而開始研發生產“飛機”了。
這次車展上,在小鵬、吉利和現代的站台上,都發現了電動飛行器的身影,而何小鵬更是明確表示將逐步投入更多資源,去開發電動載人飛行器。在5-10年後,我們真的有可能實現“開飛機”上下班嗎?在市區裏,要找個安全空曠的“停機坪”,可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