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10月10日

《浙江日報》16版

整版報道

慶元:探索浙閩邊界山區攜手發展之路

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丨10月10日,浙江日報16版

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丨多彩菇城 陳士平 攝

慶元,地處浙閩邊界,峯巒疊嶂,山環水抱。作為浙江的南大門,慶元北面與龍泉、景寧接壤,東、西、南面與福建壽寧縣、松溪縣、政和縣交界。偏居浙西南一隅,慶元在省內的地理位置説不上優越,但恰處兩省交界之地,三面被福建環抱,在跨省合作互通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日前,麗水市委五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麗水市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努力創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的決議》。作為浙西南革命老區所在地、全省唯一一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麗水在推進革命老區共同富裕上先行實踐、打造示範,既是對麗水落實“兩個先行”的必然要求,也是麗水圍繞全省打造“重要窗口”目標所必須肩負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決議》之於慶元,同樣意義非凡。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慶元為山區發展探路的使命,如何把握先行良機,打造跨區域一體化和諧穩定發展的省域邊界樣板,是慶元一直以來的命題,更是歷史機遇。
在羣山間成長,慶元正不斷致力於尋找推動浙閩邊界攜手發展的一把把“金鑰匙”,補短板、強弱項,推動交通、產業、服務加快升級創新,為浙閩邊界山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份“慶元樣本”。

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丨高山茶園美如畫 陳士平 攝

交通先行:“要想富,先修路”
巍巍括蒼,潺潺甌江,描繪了浙西南的美麗山水畫卷,也承託着麗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偏隅浙西南山區的慶元來説,交通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也是小縣城奔跑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賽道上必不可少的一環。
今年3月,浙江、福建兩省交通運輸廳代表在閩浙邊省際公路規劃建設合作協議上莊重地簽下了名字,正式改寫了浙閩邊區域“苦交通久矣”的歷史,數條公路的建設,將承載起慶元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期盼,也將為山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要想富,先修路!”幾十年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語時刻在耳畔,人們對“修路”的執着從未改變。在奮力奔向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交通建設必不可少,對於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麗水來説尤為重要。
浙閩邊區域依託當地毛竹、香菇種植等資源,已發展起了相關產業。但受制於區域內交通體系的缺失,“擦邊”而過的滬昆、福銀和沿海三大國家高速通道未能改變交通區位條件,温州、福州兩大都市圈的經濟輻射力也被消弭在崇山峻嶺之間。
過往的交通制約,將在省級公路全新規劃後迎來截然不同的新場景。目前正在開展項目前期推進的浙江S209省道慶元段,項目起點位於百山祖鎮,經五大堡鄉、舉水鄉、龍溪鄉,終點位於浙閩省界接福建S207省道並延伸至福建省下黨鄉,6個鄉鎮興盛的毛竹、香菇等產業將會迎來新的交通優勢。
“交通之於毛竹產業,就像血管之於人體一樣重要。”浙江可信竹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尹向陽説道,“五大堡鄉、下黨鄉都是我們公司重要的毛竹原材料產地,等S209這條路建成通車,運輸成本就能省一大筆。”據介紹,僅慶元縣五大堡鄉的毛竹規模便達到近13200畝,年產值超265萬元,是不少竹木公司的重要生產來源。
串接起產業的同時,星星點點的紅色力量亦在通衢大道上連成一片,為革命老區的共同富裕亮起歷史底色。慶元是革命老區,是浙西南革命的戰略地、初始地、決勝地。浙江S209—福建S207省道在規劃過程中,將沿線齋郎紅色小鎮、慶元—下黨紅色遺址帶等31個紅色資源點串聯起來,既盤活和保護了一批紅色資源,也延承了當地的紅色根脈。

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丨慶元縣楓曹線

機制創新:有效賦能跨省協作

兩省交界,人員流動不可避免,慶元同福建接壤的三縣互相融合,居民往來頻繁,經濟文化相互交融。近年來,隨着人流物流的迅速增長,獲得暢通便捷的政務服務成為四地居民的共同呼聲。隨着一項項創新的跨省聯合工作機制推出,慶元與接壤的福建鄉鎮聯繫愈加緊密,辦事也更加快捷高效。
此前,慶元縣安南鄉政務服務點正式揭牌,既是鄉村振興浙閩邊界合作機制的升級探索,也是在麗水市率先推進跨省政務服務事項鄉鎮可辦工作的先行試點。安南鄉聚集200餘名福建籍老百姓,與福建政和縣嶺腰鄉4個行政村、7個自然村接壤,交叉涉及的政務服務事項較多,跨省政務服務勢在必行。
安南鄉的嘗試,打通了鄉村兩級跨省政務服務的盲點,將政務服務觸角從縣域級有效延伸至鄉村級。“目前,安南鄉‘閩事浙辦 浙事近辦’窗口的工作人員可代為辦理20個福建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涉及醫保、社保、税務等6個部門單位。”安南鄉黨委書記吳華説。
而面對疫情,跨省聯合工作機制更起到了關鍵作用。今年3月,麗水和福建泉州、寧德等地相繼檢出新冠肺炎陽性病例,浙閩兩省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江根鄉地處浙閩交界,與福建壽寧接壤,轄區7個行政村都是省際邊界村,往來車輛人員密集。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江根鄉與福建大安鄉、坑底鄉依託浙閩黨建聯合工作機制,迅速啓動邊界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同時,為最大程度降低農户損失,江根鄉和大安鄉創造性採用“定點通行、隔離交易”的方式,確保鮮菇、蔬菜等農產品正常流通售賣,給眾多生產主體吃下一顆“定心丸”。
政務服務跨省協作,有效助推政府建設創新高。抓好落腳點,慶元同福建接壤地區邁出聯動辦公的小步子,推動浙閩邊界生產建設走向大發展。既簡化工作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也提高了羣眾滿意度,為當地加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催生出豐厚的成果。

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丨“菇鄉工匠”竹製品加工技能大賽暨浙閩邊第一屆竹產業技能大賽現場

產業攜手:積極共享技能優勢
交通提質,政務升級,其最終目的是產業的高速發展,為山區城市建設奠定深厚的基礎。
慶元境內羣峯迭起,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在孕育眾多優質茗茶的同時,慶元廣袤山野中生長了大量的荒野茶。據初步調查,慶元荒野茶樹在19個鄉鎮(街道)都有分佈,分佈區海拔跨度為400—1400米,茶園大部分已雜木成林,茶樹分佈稀疏,呈野生狀態。
為助力千畝荒野茶發展,慶元建立茶產業聯盟和名師工作室,吸引在外鄉賢迴歸,助力茶產業發展,為進一步壯大茶經濟、提高茶農收入提供思路和空間。慶元縣松源街道、龍溪鄉、舉水鄉、江根鄉和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組建浙閩邊茶產業技術技能聯盟,共同簽訂《浙閩邊茶產業技術技能聯盟合作協議》。
5個鄉鎮(街道)將圍繞建設浙閩邊茶產業高地目標,以茶產業技術技能交流為載體,約定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以上友好互訪活動,共同探討茶產業發展,組織成員鄉鎮(街道)幹部、茶產業帶頭人開展產業輪訓和茶產業技術技能集中培訓。在條件成熟的鄉鎮設立茶業專家工作室,探索共建產、學、研聯合體或研發中心,研發精深加工產品,增強區域內茶產業發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茶葉之外,傳統主導產業同樣在尋找合作互助發力點。目前,慶元竹筷、竹砧板行業佔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鉛筆總產量達70億支,佔全國總量的30%,擁有食用菌企業、合作社385家,香菇市場交易額25億元以上。在強大的市場基礎上,慶元加快浙閩邊界人才流通,為產業鑄魂賦能。
日前,在“中國毛竹產業之鄉”隆宮鄉,一場別開生面的竹產業技能大賽開展得如火如荼。當日,隆宮鄉50餘名鄉村幹部和浙閩兩省的120餘名企業人才圍繞毛竹種植、加工、包裝等7項技能同台競技,搭建起浙閩兩地竹產業技能的交流通道。
據瞭解,圍繞兩省四縣竹木、鉛筆、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184家慶在閩、閩在慶企業已建立產業聯盟,推動了一大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通壁壘、抱團發展,已帶動兩地就業5300多人。
產業有特色,發展才有活力。唱好地域特色“戲”,慶元有效整合優勢資源、不斷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帶動浙閩邊界切實走出一條符合山區特色、行之有效的攜手高質量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7 字。

轉載請註明: 浙閩聯手奔共富 慶元找到打開山區發展的“金鑰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