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作者:中國日報美術部 李旻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令人讚歎的減貧成就。中國逐步發展壯大,一些美國人感覺受到了挑戰。不過,中美合作始終是大勢所趨。
根據美國政府的説法,長期接觸政策失敗了,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在此背景下,對於美國政府的很多人而言,強調中國的成功是一種異端行為。兩國之間的激烈競爭不可避免。不過,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無法在不損害自身的前提下打敗對方,這就促使雙方確認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是必要的、有益的。中國成功讓大量人口脱貧,就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例子。
中國在40多年前發起改革開放,從而讓大量人口擺脱貧困。歷史上,沒有任何一項扶貧計劃能與之相媲美。
1978年,在中國的10億人口中,每10人中就有9人靠着低於“極端貧困線”(每天不足2美元)的收入生活。如今,那些曾經忍飢挨餓者攝入的卡路里幾乎都增加了一倍。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歷了超過4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根據“72法則”,即以72除以年增長率以確定經濟或投資何時會翻倍,中國經濟每7年幾乎翻一番。一些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50倍。可以説,與中國過去4000多年相比,這40年的發展奇蹟為更多人創造了更大福祉。
很多西方人在思考一個富裕的中國將如何定義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時有些憂心。但是世界銀行提醒我們,有時應該多拍手叫好。2000年,聯合國宣佈了8項千年發展目標,第一條就是在2015年之前將極端貧困人口減半。2010年,即距離最後期限尚有5年時,世界銀行時任行長佐利克指出,中國一個國家的成就確保了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實現。從1981年至2004年,中國成功地讓5億多人擺脱極度貧困,這是有史以來反貧困鬥爭取得的最偉大飛躍。
想到另一個國家可以變得比美國更加強大,美國人就覺得自我觀念以及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角色受到了挑戰。但是,無視中國崛起並不能改變這一事實。
現有超級大國美國和正在崛起的中國之間的競爭引發了一種危險的相互作用,我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這種相互作用讓中美都易受第三方挑釁或者事件的影響,而這又可能觸發響應、將兩國拖入一場多餘的、災難性的戰爭。在過去500年中,有16起新興大國威脅現有守成大國地位的案例,其中12起以戰爭告終。
展望未來,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取得顯著成果的共識,是否能讓兩國一起致力於減少不斷惡化的貧困?這種貧困繼續威脅着世界其他地區數十億人口的生命。如果兩國合作推進這樣一項令人鼓舞、互惠互利的事業,這種經歷或許可以激發雙方更多地想象如何在無戰爭的前提下保護和促進本國利益。
美蘇冷戰雙方已經意識到,儘管他們都有摧毀對方的強大武庫,但卻無法倖免於核戰爭。雙方都意識到了限制競爭的必要性。在如今這個互聯互通的世界裏,有很多微型的“相互確保摧毀”挑戰,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無法單獨解決。
新冠疫情就是其中一大挑戰。維護公民可以呼吸的生物圈,管理金融危機以避免大蕭條(及其政治後果),防止大規模恐怖主義手段和動機的擴散,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在其中任何一例中,緊密合作和夥伴關係都不僅僅是互惠互利。在這些領域中,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在不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前提下確保事關生存的最重要利益。
中美兩國能否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又是熱切的合作伙伴?同時抱有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想法將是困難的,不過確保共同利益所需的也不比這容易。
(作者系美國哈佛大學道格拉斯·狄龍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編輯:嚴玉潔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