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 | 以“數字蝶變”引發“城市蝶變”

述評 | 以“數字蝶變”引發“城市蝶變”

孫中欽 攝

朋友的孩子前幾日剛剛出生。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悦之餘,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便利也給她帶來驚喜:“前一天深夜11點在手機上填的表,沒想到第二天中午前,出生醫學證明、生育醫學證明就已經快遞到了!”申報出生登記、預防接種記錄查詢、生育保險待遇申領……通過“隨申辦”App或小程序,新手爸媽不必到處奔波,在手機上就能辦理“小孩出生一件事”。一座城市的温暖高效,透過屏幕上一連串的“辦結”“受理”無聲展露,歡迎新生命的到來。

“一網通辦”是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去年,上海推出了15項“高效辦成一件事”。簡而言之,就是把原本需要多部門共同受理辦結的高頻事項“打包”,把同一主題的“幾件事”合併為“一件事”。如今,這15項“一件事”實現平均減環節69%、減時間54%、減材料75%、減跑動71%。“小孩出生一件事”,正是其中之一。

“一件事”的需求,或許並非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過,“隨申碼”的便利,卻是人人隨手可享。因疫情防控而誕生的“隨申碼”,如今早已突破了單一的“通行”功能,成為“數字名片”。它可以成為“社保卡”,掃碼即可在全市400多家公立醫院看病就醫,或者在全市1442家醫保藥店醫保購藥;它可以成為“交通卡”,已集成公交、地鐵展碼功能;它可以成為“讀者證”,在上海圖書館可以掃碼入館。

同樣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基礎工具的,還有你我熟悉的電子證照。它的使用範圍已擴展至長三角區域——滬蘇浙皖四地駕駛員,只要能夠通過四地政務服務App出示本地區電子駕駛證、行駛證,即可免於提交實體證件;入住長三角區域的賓館酒店,亦可展示電子身份證快捷辦理入住登記。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但正為市民生活帶來可感可知的温暖。如果説,上海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正一點一滴積聚起數字生活的“小確幸”;那麼,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則通過高效處置一件事,築牢城市的“安全感”。

這幾日,上海恢復天朗氣清,颱風“煙花”的影響已經結束。面對近十年台風影響過程中雨量排名第一、最大風速排名第二、行動軌跡幾乎可以用“詭譎”形容的“慢性子”“巨無霸”,上海城市運行再次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一次次風雨實戰中,無數人在第一線堅守付出,“一網統管”亦不斷“進化”,努力實現對城市運行態勢的實時感知和精準預判,科學調度防汛搶險隊伍和物資,切實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沿海的奉賢區一直是防汛防颱的“主戰場”。在今年汛期來臨前,奉賢區城運中心聯合各街鎮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特別針對往年容易積水的地勢低窪區域提前研判。重點點位附近的公共視頻,在疊加了積水監測的AI算法後,實現了自動預警——它不僅能“看到”,還會“叫人”,以便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予以處置,讓城市風險應對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從容。

日前,龔正市長在“小人代會”上提到,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以“數字蝶變”引發“城市蝶變”的關鍵之舉。其中,以“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建設為牽引,着力構建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數治”新範式,正是其中推動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重點。

這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談何容易?上海邁出了探索的步伐,下一步,更要以努力打造精細極致、富有温度的超大城市管理精細化樣本。蝶變,需要破繭;成蝶,必定斑斕。

新民眼工作室 楊潔

編輯 | 顧瑩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8 字。

轉載請註明: 述評 | 以“數字蝶變”引發“城市蝶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