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作為一座世界級水利工程,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聲名遠赫,更是為我國的水利便利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基建的真正水平。然而印度這個國家,卻很不服氣,表示要趕超中國,修建一座比三峽大壩更先進的世界級大壩。而且為此不惜投入50億巨資,或許是自知自身基建實力有限,所以請來日本基建團隊幫忙建造,然而,在日本團隊耗時40年,終於大功告成直接,新大壩僅開閘4秒就被沖垮,究竟是怎麼回事?
據瞭解,北阿坎德邦水電站之所以會被沖垮,原因眾多。首先就是自然環境,印度政府在規劃選址的時候,選定的是靠近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阿坎德邦恆河支流上游,傾斜的落差可以達到900層高樓的高度,利用該地陡峭的勢能來更好的發揮大壩的作用。
然而,雖然考慮到了落差的有利因素,但是他們卻無視掉了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座冰川,看似堅挺實則內部極其不穩定。因此,大壩竣工政府驗收的時候看起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不巧的是開閘的第一天,喜馬拉雅山脈因為冰川活動引發的泥石流對於剛剛建成的大壩造成了難以抵抗的衝擊,最後大壩僅僅堅持了4秒鐘,就被這來勢兇猛的泥石流徹底摧毀。
其次就是日本建築人員沒有太多應對冰川災害的經驗,才導致判斷錯誤,畢竟日本經常面臨的自然災害都是地震、火山之類的自然災害,他們抵抗這類災害的經驗還是非常充足,但是在面對冰川的時候,弊端就顯現出來,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在選擇建築的位置時就沒有選好,只考慮大壩的實用性,認為水流的落差足夠大,大壩建在這裏發電的效率絕對非常高,但是卻沒有想到這巨大的落差,也斷送了他們40年的努力。
相比大壩被摧毀的工程悲劇之外,當時開閘時,在大壩附近的工作人員,他們根本來不及躲過來勢洶洶的泥石流,上百人不幸被泥石流奪走了生命。超級工程被摧毀,上百人不幸遇難,這無疑是一場悲劇!
然而事後印度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對於這一場悲劇相互推諉指責,誰都不承認自己判斷有誤,不過相比較這一點,外界網友更有興趣的是,最後日本有沒有為此賠償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