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喀布爾機場爆炸後24小時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我親眼目睹了世界末日。”一名親身經歷喀布爾機場爆炸的阿富汗民眾説。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以來,數以千計的民眾等待在喀布爾國際機場附近,希望能登上一班飛機,逃離。不過,不少手持英美等國許可證件的民眾,被阻擋在機場外。更多的,是本地民眾,他們一個挨着一個,擁擠不堪,缺糧斷水。

當地時間8月26日傍晚時分,伴隨兩聲巨響,機場附近濃煙滾滾,有人發動恐怖襲擊。大量阿富汗民眾在爆炸中受傷,人們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有人在痛苦呻吟,有人已經徹底沒了聲響。混亂衝散了人羣,還有幸存者哀嚎呼喊着親人、朋友的姓名,試圖尋找他們的下落。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民眾聚集在喀布爾國際機場外,努力向外國軍人展示出逃的文件。圖/IC photo

最新消息顯示,此次爆炸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170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分支ISIS-K宣稱對爆炸事件負責。

此前,塔利班發言人曾承諾阿富汗不會成為恐怖分子的温牀。此次爆炸事件讓人們驚醒,關於如何避免這片土地滋養恐怖主義的追問,才剛剛開始。

兩聲巨響

已經拿到英國國防部長通知的本·法爾丁(Pen Farthing)以為,他將很快離開喀布爾。

法爾丁是一名前英國皇家海軍,曾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服役,15年前在喀布爾建立了一個動物慈善機構諾扎德(Nowzad)。

此前,英國國防部長通知他們可以乘坐私人包機返回英國。當地時間8月25日深夜,法爾丁帶上了他的25名阿富汗國籍的員工、他們的家人和173只動物,趕到了喀布爾國際機場,加入了“排隊大軍”。

等了大概9個小時,他遲遲未能進入機場。法爾丁對新京報記者説道,“讓人傷心的是,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阿富汗。”

又過去了9小時,這回他們不僅沒有等到飛機,還等來自殺式炸彈襲擊。其中一起發生在機場阿貝門的爆炸,離法爾丁只有1英里(約1.61公里),所幸法爾丁和他的團隊安全回到了喀布爾的住處。不過,他離開阿富汗的計劃,又回到了原點。

不是所有人都像法爾丁這樣幸運,爆炸襲擊事件對機場附近等待的人羣造成巨大沖擊。

“有一瞬間,我以為我的耳膜被震聾了,聽力也喪失了。”阿富汗民眾對路透社説,“我以為這輩子不會遭遇世界末日,沒想到今天,我親眼目睹了世界末日。”

爆炸發生時,卡爾正在排隊等待進入機場。他是一名阿富汗翻譯,目睹了爆炸後的傷亡慘狀,決定加入救援工作。他試圖救一名在爆炸中受傷的小女孩,但在他開車去醫院的路上,小女孩不幸身亡。

“她死在了我的手上。”他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説。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俄羅斯官員表示,兩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和槍手襲擊了聚集在喀布爾國際機場附近的人羣。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麥肯齊也在新聞發佈會上證實,爆炸之後確實發生了槍戰。有目擊者稱,槍手下手狠,有一些人頭部被擊中。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喀布爾國際機場外當天發生爆炸,造成多人死傷。圖為英國士兵。圖/IC photo

值得注意的還有爆炸發生的地點。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其中一起爆炸在機場入口阿貝門附近。麥肯齊指出,機場的某些失誤才導致自殺式炸彈襲擊者能夠如此靠近登機口。

另有一起爆炸發生在距離機場不遠的巴倫酒店,襲擊者選擇巴倫酒店的原因或與其是外國人聚集地有關。

這家酒店過去是美國公民進行救援和疏散的聚集地。就在爆炸發生的一天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可能仍有多達1500名美國人留在阿富汗。福克斯新聞指出,在巴倫酒店附近進行襲擊或意在針對美國公民。

誰發起了襲擊?

在此次爆炸襲擊事件中,首當其衝的是美軍。

爆炸造成至少13名美國士兵死亡。路透社指出,這是自2011年一架直升機被擊落造成30人死亡以來,美軍在阿富汗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天。

喀布爾國際機場發生爆炸後不久,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誓言要對此採取報復行動。

視頻中,他緩步走向講話台,眉頭緊鎖,聲音沉重。“今天是艱難的一天。”這是他對在場媒體説的第一句話。

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拜登誓言復仇的對象很明確,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在阿富汗的分支“ISIS-K”。目前,他們也已聲稱,對此次喀布爾機場自殺式爆炸襲擊負責。

“ISIS-K”,其更準確的名字是,“Islamic State Khorasan”(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分支機構呼羅珊省)。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指出,該組織成立於2014年末(亦有説法是2015年初),其中“呼羅珊”是一個歷史術語,指的是今天的阿富汗以及中東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自成立以來,“ISIS-K”一直與塔利班不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瓊斯表示,兩個組織經常為了爭奪資源和領土而展開戰鬥。另據斯坦福中心的説法,他們在價值觀念上也存在分歧。

據BBC報道,“ISIS-K”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全球網絡中的一環,他們主要對西方、國際和人道主義目標發動襲擊。此次爆炸襲擊的意圖也是如此,“ISIS-K”在聲明中寫道,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靠近美軍的翻譯人員和其他合作人員,試圖在大量人羣中引爆炸彈。

據悉,拜登已經制定好了他的報復計劃。

拜登命令軍事指揮官制定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資產、領導層和基地設施的行動計劃,會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地點做出強有力且精確的反應”。

“對於那些實施襲擊的人,你們要知道:我們不會原諒,我們也不會忘記,我們會抓住你們,你們會為此付出代價。” 拜登直視鏡頭,近乎咬牙切齒。

除美國外,國際社會也對爆炸襲擊事件表示強烈譴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其發言人表示,他譴責喀布爾國際機場附近的爆炸事件,這次襲擊再次凸顯出阿富汗局勢的不穩定。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阿聯酋、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挪威、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以及以色列均發表聲明對遇難者表示哀悼。

8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舉行新聞發佈會時表示,中方對喀布爾機場附近發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感到震驚,並予以強烈譴責。這一事件説明阿富汗安全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希望有關方面採取有效舉措,確保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確保阿富汗人民和外國在阿公民的人身安全。

趙立堅介紹,經中國駐阿富汗使館瞭解,迄未收到中國公民傷亡的報告。中國駐阿使館已經與自願留阿的少量中國公民建立了聯繫,保持密切溝通,並提供必要幫助。提醒他們加強安全防範,同時要求有關方面採取措施,確保中方人員的安全。

預警被忽略?

其實,爆炸事件之前並非沒有預警。

據美聯社報道,西方國家曾警告稱喀布爾國際機場或出現襲擊事件。

早在兩天前,德國最高軍事指揮官埃伯哈德·佐恩 (Eberhard Zorn)曾表示,德方和美方擔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可能會潛入機場外的人羣中。

當地時間8月26日早些時候,英國武裝部隊國務大臣詹姆斯·希佩(James Heappey)對BBC表示,據可靠消息,機場即將發生襲擊,甚至可能發生在幾小時內。比利時首相德克羅也表示,比利時從美國和其他國家得知,民眾或面臨自殺式襲擊的威脅。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喀布爾國際機場外當天發生爆炸,造成多人死傷。圖為阿富汗難民。圖/IC photo

甚至在爆炸發生前幾小時,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代辦羅斯·威爾遜表示,喀布爾機場的安全威脅“被認為是可信的、迫在眉睫的”。但是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的時候,他並沒有提供細節,也沒有説威脅是否仍然存在。

北約國家得到的消息可能正是來自塔利班。塔利班發言人接受“今日俄羅斯”採訪時表示,“是我們警告北約國家,喀布爾國際機場可能會發生襲擊事件。”

一名塔利班官員告訴路透社,幾天前,塔利班逮捕了一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他在審訊中透露未來可能有襲擊計劃。作為回應,塔利班推遲了在公共場所的集會,並建議其高層領導人不要聚集。

提前收到預警,西方國家還是沒能做好反恐工作,仍有大量人員傷亡。美聯社指出,距離美軍最後的撤軍期限(8月31日)只剩下寥寥數日,聚集在機場附近的阿富汗民眾急於離開,這讓他們無暇他顧,因此這些預警不約而同地被民眾所忽略了。

着急的不止民眾。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田文林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雖然收到相關情報,發佈了預警,但是可能無法提供準確的襲擊時間和地點,這就導致防範較為困難。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及其盟友目前正忙於撤離,截止日期近在眼前,他們非常迫切地想要離開,某種程度上就忽略了反恐。

撤離倒計時

爆炸襲擊讓原本紛亂的喀布爾機場,陷入了更深的混亂。

社交媒體視頻顯示,靠近爆炸地點之處,散落着遇難民眾的屍體和隨身物品。距離爆炸地點較遠的民眾一邊尖叫,一邊四散逃離。

受傷的阿富汗民眾被送往附近的醫療機構。但醫療資源短缺,擔架明顯不足,現場圖片顯示,還有民眾直接用類似工地推車等用具,應急送傷者接受救治。

然而,自爆炸發生以來,仍有航班在混亂的喀布爾國際機場起飛,撤離計劃還在進行之中。

路透社指出,在過去的12天裏,西方國家已經疏散了近10萬人。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民眾在機場撤離。圖/IC photo

儘管發生了爆炸襲擊事件,拜登表示,將在最後撤離期限前(當地時間8月31日)繼續執行其撤離計劃。如果軍方需要,他會批准增兵以增強安全保護工作。

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認為,美國可能會用無人機等其他方式來對“伊斯蘭國”進行定點清除,不一定是常規作戰。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反恐行動已不是美國重點,除非是威脅到美國利益或是發生針對美國的襲擊事件,美國才會發起一些軍事打擊。

有許多國家的撤離計劃就此走到了尾聲。

法國歐盟事務部長克萊門特·博恩對“Europe 1 radio”表示,法國的撤離行動即將結束。加拿大軍方也表示,加拿大的疏散工作已經於26日結束,沒有進一步的疏散計劃。加拿大政府也承認,阿富汗境內仍有許多加拿大公民、永久居民以及他們的家人,希望他們能夠採取必要措施保證其及家人的安全。

荷蘭政府也表示,預計最後一次撤離航班會於8月26日完成。“儘管過去一段時間做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有一部分有資格撤離到荷蘭的人將被留下。”

仍陷恐襲陰影

距離爆炸已經過去了約24小時,一切暫時歸於平靜。機場附近,隨處可見沾染血跡的行李、衣服和袋子,提醒人們爆炸現場的慘烈狀況。

不過,暫時性的平靜只是表象,有跡象表明,未來仍有恐怖襲擊的可能。

麥肯齊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來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威脅和其他活躍的威脅將會持續存在,未來的潛在襲擊包括向機場發射火箭彈,或有汽車炸彈試圖進入喀布爾國際機場,預計這些襲擊將會繼續下去,“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做好準備”。

即便外國軍隊全部撤離,阿富汗地區的恐怖襲擊或有增無減。田文林指出,發動此次襲擊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分支機構(ISIS-K)雖然和塔利班都是打着伊斯蘭旗幟的宗教組織,但事實上雙方矛盾非常深。因此塔利班即將掌權之時,“伊斯蘭國”希望製造混亂,未來一段時間仍可能會發動襲擊。

此次爆炸襲擊的確讓塔利班面子上“很不好看”。

就在不久前,塔利班剛剛在其首場新聞發佈會上承諾,“阿富汗的土地不會被用來對付任何人,我們可以向國際社會保證這一點”。塔利班發言人扎比胡拉·穆賈希德強調,在阿富汗的任何地方,都不會允許任何試圖傷害或威脅其他國家安全的外國人存在。

如今的爆炸襲擊事件,不得不讓人質疑塔利班的承諾,懷疑其能否實現國家穩定、打擊恐怖組織。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喀布爾國際機場外當天發生爆炸,造成多人死傷。圖為傷者。圖/IC photo

朱永彪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伊斯蘭國”這一次爆炸襲擊事實上既打了美國的臉,也打了塔利班的臉。塔利班此前多次承諾不會讓阿富汗成為恐怖主義的温牀,但目前來看,不僅是塔利班願不願意的問題,而且還是它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問題。另外,阿富汗短期內爆發大型內戰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未來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

8月27日,趙立堅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過去20多年裏,一些恐怖組織在阿富汗境內聚集發展,對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趙立堅表示,特別是“東伊運”,作為被聯合國安理會列明的國際恐怖組織,對中國國家和民眾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阿富汗塔利班負責人已明確向中方表示,絕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富汗領土做危害中國的事情。

他表示,阿富汗塔利班應切實履行承諾,同一切恐怖組織徹底劃清界限,堅決打擊“東伊運”,為地區安全穩定以及發展合作掃清障礙。

恐怖主義浪潮再起?

本次爆炸襲擊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拜登政府。

據路透社報道,批評人士認為,拜登政府匆忙撤軍、不計後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阿富汗局勢的穩定性。

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已經反恐20年,但恐怖襲擊仍然不斷髮生。分析顯示,不排除未來在美國國內發生類似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所副所長王世達認為,從特朗普時期開始,美國政府就表示,恐怖主義不再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反而將大國博弈、應對特定國家對所謂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作為戰略核心。戰略重點轉移,資源投入自然也轉移,恐怖主義勢力趁機迴流,也就不可避免。

退一步來講,美國的反恐政策也有一定問題。

田文林分析稱,在美國反恐戰略中,手段與目標其實相互背離。因為恐怖組織是無政府的,它在全球到處遊走,而美國使用常規戰爭手段來反恐,類似緣木求魚,很難產生好的效果。就像阿富汗、伊拉克等國家,美國入侵後發生持續的戰亂,但這無法消滅恐怖組織,反而容易產生更多的恐怖活動。所以説,美國的反恐戰略存在問題。

喀布爾機場恐怖襲擊或許將影響全球安全形勢,尤其是阿富汗及周邊地區安全形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塔利班重新上台,可能會對三股勢力——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地區分裂主義形成比較大的刺激和示範效應,此次襲擊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這可能也標誌着新一輪全球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浪潮的興起,全球需要再次聚焦反恐議題。”朱永彪説。

換言之,美國9·11事件後開啓的全球反恐浪潮,並未換來永久的和平。

距離爆炸已經過去了約24小時,喀布爾國際機場迴盪着民眾祈禱的聲音和飛機起飛的轟鳴聲。儘管有危險,焦慮的民眾還是像此前一樣擠在機場外圍。他們敏鋭地意識到,隨着撤離計劃進入倒計時,他們登上飛機的機會不多了。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謝蓮 見習記者 侯吳婷 編輯 朱月紅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