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2日電題:產業集羣制度供給兩手抓 浦東引領區建設鼓點正勁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楊有宗
435萬標準箱!初春之際,上海港傳來好消息,集裝箱吞吐量創月度新高。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遠洋巨輪有序靠泊,無人集卡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從緊鄰洋山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到正在加快建設的張江科學城,經濟體量約佔上海三分之一的浦東新區,今年以來鼓點正勁,朝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目標不斷奮進。
(小標題)從“中國芯”到“創新藥” 好項目不缺土地
“搶灘新片區,決勝芯時代”——近日,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集中籤約儀式上,這樣的標語格外顯眼。當天,22個集成電路項目落户臨港新片區“東方芯港”,總投資額達233億元。
上海芯謙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計劃投資4.5億元,生產拋光墊這一芯片製造材料。芯謙董事長張莉娟説:“如果不拋光,芯片就做不出來。目前我們的年產能不到10萬片,後續會擴大到30萬片。”
作為上海的重要發展引擎,臨港新片區目前已落地集成電路企業超過150家,簽約投資額超2000億元。“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羣,關鍵詞是全鏈條。”臨港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陸瑜表示,包括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和裝備材料在內,未來產業鏈上各環節的企業到臨港都能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
根據浦東新區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浦東新區將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羣,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保持在45%以上。
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產出。遵循“穩中求進”的主基調,浦東新區從今年年初開始按下投資加速鍵。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表示,浦東新區正在建立不同產業用地類型的合理轉換機制,通過提升混合用地比例、加大產業用地供給,實現“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
(小標題)擊破發展痛點 制度供給加快跟上
一個企業上市,要集齊市場監管、税務、土地、消防、環保等多個部門的行政合規證明,最起碼得花費數月的時間。有沒有可能提速?正在衝刺科創板的上海恆潤達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希望。
在上海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支持下,浦東新區在全國率先試點以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新機制。浦東金融工作局聯合相關部門,明確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各類行政許可、處罰信息的歸集。在此基礎上出具的《法人公共信用信息查詢報告》,代替行政部門開具的行政合規證明。
“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效能,必須擊破行政合規出證難這一痛點。”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綜合處處長邵榕説,通過在信用報告上標註“核驗碼”,監管部門、保薦機構等可通過掃描“核驗碼”對報告真實性進行“一碼核驗”。
揭牌成立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破產審判庭,進一步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機制;對生物醫藥特殊物品、研發用物品實行便利化通關“白名單”制度;支持臨港新片區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向上海自貿區特定區域複製推廣……今年以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浦東新區相繼落地。
改革必須行駛在法治的軌道上。在各方支持下,去年以來浦東新區推出了6部浦東新區法規、1部管理措施,2部上海市地方性法規中設置了“浦東專章”,以有力的制度供給支持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小標題)惠民生強治理 也是引領效應
“小區能否開一個側門,讓大家去地鐵站更方便”“老年食堂選址能否離居民區更近一些”“小區會所空間是否可以作為居民活動室” ……近日,一場對話會在浦東新區塘橋街道龍園居民區舉行,會議桌一側是塘橋街道相關負責人,另一側是社區居民代表。
每週一上午,街道幹部到小區裏“坐診”,居民有啥投訴、建議以及“疑難雜症”可現場反映、一線解決,在塘橋已成為慣例。
引領區建設,不只是經濟引領。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浦東要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杆、全球資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擴大國內需求的典範引領、現代城市治理的示範樣板。
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城市治理的應有之義。今年2月中旬,浦東新區羣眾文化藝術館新館正式開放,面積相當於老館的6倍多,助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