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2017-10-09

  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4400字,讀完共需6分鐘

  【編者按】幾天前,導致嚴重人員傷亡的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再次使美國的控槍難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一般認為,美國槍擊案頻發跟不能有效控槍直接相關。那麼,美國控槍為何如此之難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魯公路為@人大重陽微信號獨家撰文,深刻剖析美國社會深層的持槍傳統和理念,而且數據分析顯示控槍與謀殺率本身並無明顯的因果關係。

  拉斯維加斯的槍擊事件掀不起大波瀾

  幾天前,發生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大規模槍擊案造成的傷亡人數再次刷新美國曆史:槍手從一酒店的高層房間向不遠處的地面上參加音樂會的人羣發射了200多發子彈,造成59人死亡,500多人受傷。事件發生後,警察在槍手的酒店房間裏找到了23件槍械,包括半自動步槍。軍迷們都知道半自動步槍不能連發(美國聯邦法律規定,普通居民不能持有或販賣自動步槍),但是槍手購買了撞火槍托,通過簡單組裝,半自動步槍就可以達到連發射擊的效果,和自動步槍的密集掃射沒有區別。這次槍擊中使用的子彈火力之大,擊穿警察鋼盔沒任何商量。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現場

  過去的三、兩年,美國境內發生了若干起大規模的槍支傷害普通民眾的事件,政治家和民眾們對於控槍的呼聲越來越高,相信這次極度惡性事件將再一次掀起控槍辯論新的“壯闊波瀾”。悲劇歸悲劇,儘管一再重演,但是我們相信普通老百姓對於槍支控制的基本看法和觀點,並不會因此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200年以前美國建國直到現在,兩個信念在普通老百姓和華盛頓的政治家心中牢牢樹立了起來:持槍會讓社區變得更加安全;擁有和持有槍支保護自己是我們的自由和權利。受這兩種信念的驅使,一方面美國境內槍支氾濫,槍擊事件不斷髮生,另一方面禁槍是一個費舌頭但鮮有結果的話題,這在標榜自由的其它西方國家難以理解。澳大利亞和英國都曾經掀起過禁槍運動,並且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沒有掀起巨大的社會波瀾。電影演員馬特-達蒙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想在美國看到控槍,有生之年是沒戲了。這,也許是真的。

  美國槍擊死亡人數遠低於毒殺或車禍

  美國是一個“民兵”國家,全民持槍稍許誇張,但很大一部分人有多隻槍卻是事實。2014年美國的總人口為3.19億,根據美國槍支製造工廠同期的統計數字,民間(包括執法警察等)擁有的槍支數就達3.71億隻。槍多了,不可避免地與槍支相關的犯罪導致的死亡人數也就多了,這就跟車多了,車禍導致的死亡人數自然也就上升了一個道理。

  槍殺和車禍的類比儘管形象,但太形式化了,實際上兩者差別巨大。要不然怎麼沒聽説因為車禍喪生的人數增多而出現控車甚至禁車?但是關於控槍甚至禁槍,美國兩黨的政治家們可沒少針鋒相對。

  乍一看,美國槍支氾濫,惡性槍殺事件接連發生,實在應該控槍甚至禁槍。但是控槍絕非表面機械推理那麼簡單。先看幾幅圖:

  第一幅圖是美國2014年各種原因導致的致命事件中的死亡人數分佈,看得出來,槍擊導致的死亡人數僅佔千分之四左右的比例,遠低於毒殺或車禍導致的死亡人數,後兩者加在一起佔比超過55%。所以僅僅看數字的話,槍擊事件是令人揪心,但是槍殺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死亡人數佔比並不大,對於執法人員而言,也許更需要把精力放在毒殺或車禍的防止或減少上。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第二幅圖和第三幅圖分別是華盛頓特區和芝加哥市控槍前和控槍後謀殺率的變化圖。華盛頓特區在1976年頒佈了控槍法案,隨後二十幾年的謀殺率卻大幅上升,更有意思的是,當取消控槍法案後,謀殺率並沒上升。芝加哥在1983年實施了控槍措施,此後謀殺率也呈現上升的勢頭。所以人們很難就控槍效用下結論,如果單看這三張圖必須下一個結論的話,結論是令人不安的:槍擊案造成的死亡微不足道,控槍不但效果不明顯,甚至會起反作用。

  美國有一個關於控槍的網站,專門羅列各種調查和統計數據,一切以事實為準繩,以數據為依據,上面的三幅圖就是從這個網站截取的。其實裏面還有更多的客觀數據和圖表數字表明控槍達到的效果不明顯。所以在美國談控槍絕非我們在中國隔岸觀火、談論國際大事那麼簡單,更別提説在美國立法控槍了。事實上,美國更多的立法不但不是針對控槍立法,相反卻是針對持槍合法性和合理性立法的。事實就是這樣,美國的法律不但不支持控槍,更強烈支持公民持槍。

  美國老百姓持槍有傳統,有憲法保障

  美國人對於槍的熱愛和認同由來已久。憲法修正案即《權利法案》第二條就規定了“人民”持有槍支武器的自由和權利不受侵犯。《權利法案》是憲法的修正案,法律效力等同憲法,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從1791年開始生效以來,直到現在還沒有聽説那個社會團體或著名個人主動去挑戰憲法的權威。由此可見,美國老百姓持槍不光有傳統,而且有憲法保障,甚至有的政治家煽情地表達:持槍自由是上帝給的,神聖不可侵犯。

  持槍保衞自己和社區的安全是貫穿於美國建國始終的堅強信念。關鍵的時候,國家機器是沒法保護你的,只有自己保護自己是安全的。拿什麼來保護自己,那就是拿起武器,勇敢地戰鬥或威懾。有一組數據為持槍的信念增添了數字上的支持:根據一項調查,美國只有56%的嚴重性攻擊案件、30%的搶劫案件、39%的強姦案件和65%的謀殺案件被司法系統成功破解,剩餘大量成批的案件出現後就一直沒有結果了。於是美國人就想:求人不如求己,靠國家不如靠雙手,拿起武器保護自己才是可靠的。

  關於這點,曾經讀過一個調查報告,調查的家庭户數為4977户家庭。得出的結論是過去5年,至少有3.5%的家庭成員曾經用槍械保衞過自己的人身或財產安全。由此可見,美國人平均每年持槍保護自己的事件數達到100萬起以上,槍械對於美國人防身保傢俱有重要意義。

  儘管沒有人敢公然違抗聯邦法律體系下的憲法修正案,但是各地的法官們對於修正案第二條中提到的“人民”(people)一詞的理解卻各執一詞。持有禁槍觀點的法官們認為,修正案第二條中的“人民”並非普通民眾,而是從事軍事或相關維護社會治安的專業民眾。順着這個邏輯下來,在本州或本城市出台禁槍的法律就不存在違憲的任何問題。確實,有些城市是這麼做的:華盛頓特區在1976年制定了適用本區的禁槍法律;芝加哥在1982年制定法律要求持槍的人每兩年年檢、註冊一次,後來改為一年一次。執行了一段時間後,最終兩大城市的禁槍法律都被美國最高法院判定為違憲。這裏有必要做個註解,美國有兩層法律架構體系,聯邦和地方,除了參眾兩院制定聯邦法律,一般各州也都有自己的法律體系,並且各地的法律不能公然違抗聯邦的法律精神。

  總的來説,“人民”持槍的自由是受和憲法一樣的《權利法案》保障的。那麼是不是所有人,在任何狀態下,可以不受限制地持有或買賣任何槍支彈藥?答案是否定的,顯然普通美國人就不能買賣火箭筒或原子彈。任何法律立法的時候都會有適用邊界和特殊兜底條款,槍械持有的法律儘管規定是居民的自由,但不是什麼人、在任何狀態下、可以不受限制地持有任何槍械,這是立法的基本常識。

  打個比方,誰也不能剝奪居民參與股票和其它金融產品交易的自由,但是並不意味所有的金融產品對於任何人都是合適的,應該有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即合適的產品賣給適合的人。同樣的道理,美國也有類似於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一樣的槍支持有適當性制度安排,並以聯邦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一是持槍者適當性制度。聯邦法律明確規定特定類型的人,例如有一定犯罪記錄、在逃犯、犯有家庭暴力罪等好幾類人不能持有或販賣槍支彈藥。一經發現,要判罰坐牢而且一般刑期10年以上。

  二是槍支的適當性制度。美國在30年代就制定了《全國槍支法案》,規定普通平民百姓不得擁有全自動的槍支,但是半自動步槍是可以的。我們知道,全自動槍支是可以扣動一次扳機,連續多次發射,殺傷力更大。

  三是槍支彈藥運營商的監管條例。以經營槍支彈藥為生的運營商必須領取聯邦法域管轄下的營業執照,並且在槍支彈藥銷售中對購買者的身份進行背景調查。這裏面有一個漏洞:如果背景調查三天之內沒有拿到結果,視同調查通過。熟悉美國法律的人士都知道聯邦執照意味可以跨州做生意,州法下的執照意味做生意被圈定在州內。儘管對於持有聯邦執照的運營商美國法律做了規定,但是對於私人之間在州內從事槍支買賣或轉讓的聯邦卻不做任何限制。也就是説,私下從事槍支買賣可以不做背景調查。另外在槍支博覽會上從事的個人之間進行槍支之見進行的交易,可以不受約束,隨便買賣,美國每年有2000場到5000場以上的槍支博覽會。另外對於持槍的數量沒有限制,如果持槍合格,那麼隨便可以買很多槍。另外在網上買槍可以不受背景調查限制。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所以在美國,大家的爭論從來都不是立法禁槍,而是立法持槍、合理控槍,大家爭來爭去都是圍繞要不要在地方法的語境下,到底要不要做背景調查,要不要銷售殺傷性太大的武器,要不要限制個人持有武器的個數,把持槍的人羣進一步縮小。

  在控槍問題上,兩黨政治家都十分小心

  在控槍問題上,兩黨的政治家都很關心,但都很小心,絕不拿政治生命開玩笑。首先兩黨都同意居民持槍的自由是法律賦予的,不可侵犯,沒有人傻到説最近又死了好多人,因此全民應該限期自動繳械。2016年的民主黨大會,控槍觀點如下:1)支持公民持有槍支的自由,但是槍支應該掌握在負責任的公民手裏;2)買槍的時候要做背景調查並要彌補與其相關的漏洞;3)限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銷售。總結下來就是堅決支持持槍,但是現行制度漏洞需要修補。和民主黨相比,共和黨的觀點直接而鮮明:1)個人持有槍支是神所授予的,不受侵犯,因為他要保護自己的家人和社區的安全;2)反對制定新的法律限制個人購買現代化的武器,尤其是對彈夾的子彈容量不做限制。顯然在限制大規模殺傷武器這點上兩黨是嚴重對立的。

  面對接連不斷髮生的槍擊事件和對普通民眾造成的心理創傷,共和黨為什麼不取巧主動迎合民眾關心的重大事件,旗幟鮮明地提出控槍?對於共和黨來説,槍權神授,誰也不能剝奪,所以共和黨的觀點在美國天然有很大市場,和大多數美國人的理念不謀而合,也就是説這個持槍論點不需要證明和説服別人。

  在控槍與否的辯論上,民主黨從邏輯上一開始就會陷入困境。民主黨的觀點是要控槍,尤其是對於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控制是必要的,要正面證實這個命題確實很難。就算列舉成千上萬的例子來證明大規模殺傷武器給犯罪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機,也很難證明説控槍沒有損害絕大多數普通持槍者的利益。共和黨在證明自己不要控槍的觀點時就沒有這個煩惱,因為憲法修正案是這麼説的。

  正面證實有困難,那就從反面證明,即邏輯學上的證偽(類似於數學上的反證法、統計學上的假設檢驗),即證明原命題的否命題是不靠譜的甚至錯誤的。所以,民主黨需要證明:不控槍尤其是不控制大規模殺傷武器是錯誤的。但要説明這個,一樣也很難。

  無論如何,大規模殺傷武器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至於到底是自由放任槍支氾濫,還是要一些限制性的規定,這就看政治家的韜略和民眾對於重大槍擊事件的激烈反應的程度。一般來説政治家都是跟着民眾來走的,如果內華達州的槍殺事件對於美國人造成了實質性的影響,那麼這很可能成為政治家利用的武器,趁機立法,限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銷售,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集團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旨在把脈金融,鑽研學術,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大眾。人大重陽聘請了來自 10 多個國家的 96 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與 30 多個國家的智庫開展實質合作。

  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被中國官方認定為 G20智庫峯會(T20)共同牽頭智庫、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處、“一帶一路”中國智庫合作聯盟常務理事、中國-伊朗官學共建“一帶一路”中方牽頭智庫。2014年來,人大重陽連續三年被選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推出的、國際公認度最高的《全球智庫報告》的“全球頂級智庫150強”(僅七家中國智庫連續入圍)。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10月2日晚,美國拉斯維加斯發生槍擊案,造成59個人死亡,多人受傷,事發地一片狼藉。

  槍擊案發生之後,古巨基在第一時間社交平台向親人,朋友及各位粉絲報平安,但可能受到過度驚嚇,從他的文字中並不能完全表達出來。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據悉當天古巨基一行人入住亞洲Salon365賭場拉斯維加斯分店,當晚攜帶妻子和朋友出外散步時候,遭遇了音樂節大屠殺,古巨基瞬即帶着妻子和朋友趕緊撤離。當晚簡直用全城混亂來形容,古巨基差點與妻子走散,幸好彼此心連心,最終逃過了噩耗。回到酒店後,酒店方面當即派出多名退役軍人持重型軍火鎮守酒店,保證所有住客安全。

  亞洲Salon365負責人張寧表示:“所有入住我們酒店和在我們賭場娛樂的客人都要保證他們的安全,要避免好像之前在菲律賓雲頂賭場被槍擊的台灣客人。”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在水一方”:怎麼沒有死在那邊啊

  網友“boilliod”:我們沒有閉關鎖國吧?

  網友“巧克力豆”:有錢想去哪管你鳥事!這新聞老子中秋看三次了,酸不酸?發點正能量要死?

  網友“朽心淚”:國慶節去美國,怎麼沒死啊

  網友“平平淡淡”:為了熱搜也真是拼了。

  (2017-10-04)


  美國槍擊案之後,一些中國網友的言論把全世界都噁心到了……

  2017-10-05

  北美留學生日報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這年頭內心醜陋的人很多,

  一些中國網民的面孔格外醜陋!

  網絡暴民一直是社交網絡上的毒瘤,每次出現重大人員傷亡的事件,都少不了一幫網絡暴民在噴一些毀盡三觀的言論。

  這次美國槍擊案之後,一些網絡暴民叫囂着“美國人死得好”,另一些人則在罵“中國人醜陋”

  其實,不是中國人醜陋,而是網絡暴民自己丑陋!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賭城槍案,滿目瘡痍。10分鐘的冷血掃射讓59個家庭支離破碎,一夜之間,多少的生離死別。美國多地降下半旗,以國家之名哀悼。是不是恐襲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因為都不妨礙將這起事件形容為慘絕人寰。

  災難中,人性似乎更加容易凸顯,也更容易暴露。

  如果沒有拉斯維加的這場槍擊案,Sonny Melton和Heather Gulish Melton一定會甜蜜幸福的生活着,可陰陽兩隔僅僅發生在一夜之間,僅僅是幾顆冰冷的子彈。槍林彈雨中,丈夫Sonny Melton一直在身後護着妻子,背部中彈身亡。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Sonny Melton和Heather Gulish Melton,圖片來源:NBC News

  還有消防員科特·弗勒,用身體為妻子擋了一槍,腿部中彈。

  這可能就是愛情的樣子吧。

  帶孩子來聽音樂會的Mike McGarry 在槍聲響起時把幾位素未謀面的學生護在身下。他説:“他們才20歲,我已經53歲了,這輩子已經值了,我寧願讓他們活下來”。

  Mike McGarry,圖片來源:CBS News

  消防員Robert Hayes與妻子和幾個朋友來聽音樂會,事發後,立即將妻子和朋友帶出場地,但又冒死返回現場參與救援。他説:“做這些,不是因為想當英雄”。

  是的,因為你已經是英雄了。

  還有那些徹夜等在醫院門口獻血的人。

  原來,不是所有超能英雄都穿斗篷的。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排隊獻血民眾。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在內心譴責兇手的冷血無情,同樣被這些英雄和平凡的温情打動。

  身在美國的留學生以及當時在事發城市旅行的中國人,幾乎都在事發後立即撥通家裏的電話報平安,一句“我沒事”勝過任何一句節日祝福。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槍擊案發生後,世界震驚。很多中國人都在悼念遇難者譴責兇手,而一部分的中國網友卻給出了極為刺眼極端的評論。

  圖片來源:花生網

  有人將這些評論翻譯成了英文發佈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

  還有網友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槍法最好的一個”,“美狗是世界流氓,祝願美國天天發生這樣的事情!天天都過911更好!”

  手賤的小編打開了國內的新聞網站,在槍擊案新聞下方的網友留言中,也看到了不少這樣的評論。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除了這些,還有YouTube網友專門製作了視頻,看中國人是怎麼評價此次槍擊案的。

  的確,美國的槍支管理存在漏洞,控槍與否也一直沒有定論。慘案發生的因素有很多。

  但如果一天,我出現在遇難者名單上,或者有中國人遇難,會不會也有人拍手稱快。

  如果翻譯成英文的評論被遇難者家屬看到了,他們會怎麼想。

  換位思考,當年汶川地震後,莎朗斯通的無恥言論是否也曾激怒了你我。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除了網友的評論,這兩天一段關於中國人在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現場的表現的視頻也引發了熱議。

  一位博主上傳了一段視頻,並配文“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現場,中國人的醜陋~拒絕求救,不開門……”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從視頻上可以聽到有人用普通話喊道:“關門關門”、“不能開門”。

  於是,網上關於中國人見死不救的言論被帶了起來。

  事後,有媒體找到了該段視頻的完整版。原來,車上旅行團的人聽到了槍聲,看到四處逃竄的人羣,感到慌張,而且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逃竄的人有的人開始拍車門,車內人不清楚情況也不敢貿然開門,生怕有危險。

  後來,美國中文電視聯繫到了視頻中的當事人。原來這輛車之所以出現在現場就是旅行團特地派來尋找中國遊客的,當時情況緊急,司機導遊緊急關閉車燈,離開現場,將遊客安全帶回。

  之後網上的畫風變了,有網友認為司機和導遊的做法很正確。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看到現在,相信不少人也看明白了,並非見死不救。而是斷章取義後的躺槍。

  為什麼每次遇到這樣的事,總會有人拿中國人説事兒。自己人都恨不得黑自己人。原因很簡單,我們確實存在“不良記錄”。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911那年,聽到消息的中國人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拍手稱快。就算不叫好,也有很多人第一時間表達的不是憐憫。

  你要問我為什麼,並非中國人冷血無情。因為在那個年代,在那個時局,你和我談人性和憐憫、談恐怖主義,我覺得有點難。

  村長家的傻兒子橫行霸道,專欺弱小,招貓逗狗都算良心了,平時不是挖絕户墳就是踹寡婦門,可有一天被村東頭的瘋子打了。我不相信,平時老被他欺負的你聽説後,會馬上拎着兩扇排骨去探望,肯定心裏想的是:“真尼瑪解氣”。

  911發生在2001年,在事發前5個月(2001年4月1日)美國的偵察機在海南島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中國執行攔截任務的飛機發生碰撞,中國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犧牲。

  事件以美方一句含糊其辭的“道歉”和釋放美方飛行員、交還飛機為結尾。

  美方飛行員成了英雄,飛機還回去了。可81192再也無法返航。

  記得當時的CNN怎麼報道的嗎?

  事故主因是中國飛行員王偉誤判了他的戰機與美國海軍戰機之間的距離。

  再往前推兩年,99年的5月9日,中國駐南斯拉夫的使館被北約轟炸,我方三人犧牲。

  美方的説法又是“誤炸”。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圖片來源:新華社

  850多天後,911發生。

  烈士骨灰回國時哭昏的家屬和使館的斷壁殘桓讓中國人懂得了,對於一個民族來講,國仇家恨不是那麼容易被忘記的。

  那個時候,對於剛剛飽受美國霸權主義欺負的中國人來説,沒有哪個美國人是無辜的。

  “蒼天啊,大地啊,這是哪位天使大姐給我出的一口惡氣啊”。

  惡有惡報是民眾的第一反應。至於其他的,還沒想過那麼多。最起碼第一時間不會。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去年,老媽來紐約,帶她參觀911紀念館。看完後,當年幸災樂禍也有份的她默默地説了一句,哎,死的其實也都是老百姓啊。

  2013年,美國波士頓的爆炸案再一次給了一些中國人拍手叫好的機會。只是這個隊伍的人越來越少了。我相信,不僅僅是因為遇難者中有中國人。

  當時,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名為 《波士頓爆炸,部分中國人幸災樂禍太極端》的文章:

  因為恐怖襲擊發生在美國,被極個別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想像為“頭號敵人”的國家,他們信奉的“敵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幸事”,於是便表達了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這種毫無人性的極端聲音,遭遇了多數網友的痛斥,有人視這種極端言論為恥辱。

  其實對這種極端聲音不必大驚小怪,每逢發生災難和悲劇,在眾聲哀悼之中總能傳出一些雜音。不僅是異國的災難,即使是國內的災難或悲劇,只要遇害者身上有某種不招人待見的標籤,也會有極端聲音去幸災樂禍。

  極端聲音總會有,但這代表不了所有中國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拎得清,遇難的不是哪國哪國人,而是和自己一樣,都是人。

  16年前的911有中國人叫好,如今仍然有人叫絕。

  以後這羣人也不會消失,只願會越來越少。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寶。”:生命不分國界!一個生命的離去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願逝者安息。

  網友“Ming_”:人性的極端

  (2017-10-05)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一個美國式悲劇

  2017-10-03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晚,著名賭城拉斯維加斯,突然槍聲大作。造成至少50人死亡、200人受傷。根據現場目擊者的描述,槍手開了數百槍,槍聲時間長達5分鐘。

  兇手是一位64歲的白人男子史蒂芬·帕多克,來自內華達州,此前並未在警方的監視名單上。儘管事後IS宣稱對此次襲擊案負責,但遭到了美國政府的否認。

  襲擊者的動機究竟是什麼有待後續調查,但對於持槍合法的美國來説,這樣的慘案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禁槍在美國如此之難?當槍支被不法之人利用,持槍合法化到底是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權利,還是將更多人置於危險之中?

  本文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範勇鵬教授的一篇舊文,從美國社會對持槍權的爭議談起,梳理美國槍支合法化的歷史脈絡和現實困境,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剛剛發生的拉斯維加斯槍擊慘案。原標題為《槍患——一個美國的悲劇》,略有編輯。】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現場,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美國是槍的王國。全球6.5億支私有槍支,近一半在美國人手裏。

  美國社會飽受“槍害”之苦,特別是21世紀以來,槍擊事件頻發,已經損害到普通市民的安全感。

  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曾説,自然狀態下的人時刻面臨“橫死”的危險,所以才要組成國家。一個國家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國民提供安全的生存環境。在槍患橫行之下,美國顯然未能充分履行其國家使命。

  基於自由主義價值觀,一些人喜歡強調槍支是公民抵抗政府暴政的工具,並以2014年美國內華州的牛仔武裝抗法事件為例。實際上,作為個人權利的持槍權背後,既有歷史的真實,也有觀念的虛構。美國憲法原義並未明確保障個人本位的持槍權,這種觀念的興起,其實是利益集團推動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建構的結果。

  民兵:從義務到權利

  現在,人們通常在“權利”的意義上談論持槍權。殊不知持槍權源自古老的英國民兵(citizen army)傳統,而這意味着持有武器在開始必然是一種義務而非權利。

  民兵是英國一種古老的習俗。據Abels Richard考證,阿爾弗雷德大帝時期(871-901年在位)確立了“子民皆兵”的原則。民兵要自帶武器裝備,是名符其實的“自幹五”。此後,歷代國王都頒佈法令要求民眾擁有武器參加民兵,例如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有《武器法》,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則頒法禁止遊戲,要求父親必須為7至14歲的男孩購買弓箭,每位男性公民在14至40歲期間,都被要求擁有長弓。

  到了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時期,現代民兵(militia)概念產生,用來描述“全民皆兵,保護國家”的概念。這種全民皆兵的軍事體制幫助英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同時也對王權形成了制約,由此促進了個人自由的發展,對英國憲政影響深遠。

  進入16、17世紀,英國議會與王權鬥爭激化。貴族與國王之間不斷內戰,各種勢力都企圖控制民兵,並不時解除對方的武裝。在這個過程中,武器管制日趨嚴格,持有和攜帶武器越來越變成一種權利意識。

  1642-1645年的第一次英國內戰,就直接與民兵有關。1642年,議會提出《權利法令》以任命軍官控制民兵,遭到查理一世的反對,國王認為民兵應該歸他管。內戰爆發後,查理一世為打擊議會及其控制的民兵,曾試圖沒收公共彈藥庫並解除民兵武裝。內戰雖然以國王的失敗而告終,但這段經歷使民眾意識到使用手中武器的重要性。

  此後,英國又經過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和反對斯圖亞特王朝的“光榮革命”,最終確立君主立憲體制。“外人”威廉與瑪麗受邀登陸英國,即位國王並接受《權利法案》的約束。該法案第二部分第6條——“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衞起見,得酌量情形,並在法律許可範圍內,置備武器”——對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影響很大。

  至此,起源於日耳曼部落的持有武器的風俗,在英國演變成比較成熟的民兵權,從一種“義務”,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權利”。

  持槍:集體權還是個人權?

  英國人到北美殖民後,武器成了生存所需。他們需要用槍來狩獵、自衞、攻擊印第安人,與其他國家的殖民者爭奪資源。弗吉尼亞、馬薩諸塞等殖民地政府都明確要求公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組建民兵。民兵體制在北美殖民地得到了長足發展,各地區相繼建立起民兵組織。槍和早期美國人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就是因為英軍試圖收繳民兵的軍火庫而打響的。戰爭中,民兵發揮了重大作用,由於長期持槍,不少殖民者都是百步穿楊的“老槍”,讓英國正規軍十分頭疼。他們亦兵亦民,集結迅速,被稱為“分鐘人”(Minuteman)(美國多部關於獨立戰爭的史學名著都以《分鐘人》為標題)。“獨立戰爭”強化了攜帶和持有武器與個人權利和自由之間的聯繫,持槍甚至被一些人視為一項自然權利。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在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上,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在民兵可以制衡常備軍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最後通過的《憲法》文本規定,在需要鎮壓叛亂、擊退入侵時,國會有權徵召和調動民兵,國會掌握民兵的組織訓練權,但各州擁有民兵的人事任免權。民兵的權利被一分為二,充分體現了在聯邦制下,聯邦權與州權的妥協和制衡。

  但還是有人不放心。於是,在《憲法》通過之後又加入了第二條修正案,明確保障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由於當時在該修正案的內容和措辭上發生了激烈辯論,最後只好用了一種十分模糊的語言:“一支紀律優良的民兵對自由州的安全是必要的,人民持有並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這種語言模糊性為日後的分歧爭議留下了巨大空間,而最大的爭議就是,它是否保障個人的持槍權?

  首先,圍繞修正案兩句話之間的關係產生了爭論——如果兩者是並列的,那麼第二句就可以獨立解釋,自然有可能被解釋為包含個人權利。如果前者限制後者,那麼,後者只應在“自由州的安全”這一前提下解釋。(美國《憲法》的不少中文譯本在兩句話之間加了“所以”或“故”等連接詞,顯然沒有嚴格尊重憲法文本的原貌。)

  其次,後一句中的“人民”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民,還是特指前款中所提到的“民兵”。如果是前者,個人基於自衞需要而存在的自然權利不受侵犯;如果是後者,“民兵”這個集體所享有的權利與個人無關。

  再次,“人民”這個詞本身指的是什麼?是自由州人民的整體,還是也包括個人?如果嚴格作字面解釋,筆者更傾向於認為,作為集體概念的“人民”不應該包括個人。

  在這些分歧上,形成了“個人權利説”與“集體權利説”兩種解釋學説,後來成為持槍派與控槍派的主要理論依據。“個人權利説”與“集體權利説”折射出古典自由主義和公民共和主義思想淵源。古典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權利、私有財產,認為持有和攜帶武器是一項個人權利。而共和主義則認為國家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民兵有責任與義務抵抗暴政,抵禦外來侵略,因而持槍不是一項個人權利。

  利益和制度:槍支政治的死結

  雖然有上述爭論,但在漫長的歲月中,持槍權歸屬於個人還是集體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直到現代,持槍權才成為熱點。持槍派與控槍派圍繞第二修正案兩種權利學説展開激烈爭論,展開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兩派都無法説服對方。直到2008年的赫勒案,聯邦最高法院才第一次宣佈持槍權是一項個人權利;2010年的麥克唐納案,聯邦最高法院宣佈持槍權適用於全美。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18世紀末通過的一項憲法權利,近幾年才成為爭論的焦點?為何持續200多年的權利爭議,到了2010年才被裁定為個人權利呢?一方面,當然是由於美國社會槍支氾濫帶來的挑戰空前突出,另一方面,顯然是有巨大的利益集團在背後推動。

  中國俗話説“無利不起早”,英語中也有諺語叫“按錢索驥”(follow the money)。槍支產業背後的利益鏈條包括槍支生產企業、銷售商、槍支愛好者、部分保守主義者以及政客等多元羣體,而“全美步槍協會”恰巧處於所有相關者的利益交匯點上,成了“槍支政治”的主要代言人。

  1871年成立的全美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原本只是為了提高成員射擊水平的俱樂部,二戰後大量退伍士兵加入,使其會員人數劇增。隨着控槍的呼聲在1960年代高漲,步槍協會也開始變得政治化。1968年《槍支管制法》出台後,越來越多的會員對協會缺乏政治參與感到不滿。於是,該協會在1975年成立了立法行動研究所,之後為了應付1976年的大選,又成立了政治行動研究所。從這時候開始,全美步槍協會將更多的精力與資源投入到政治事務當中。目前,該協會會員超過400萬,潛在會員估計超過千萬,成為美國最大單一議題利益集團。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前美國總統里根參加全美步槍協會活動

  憑藉強大的遊説能力,全美步槍協會左右選舉,影響立法。它為會員出版了《投票指南》,鼓勵會員給反控槍的候選人投票。在美國的反槍控活動中,該協會提供了近90%的經費。西奧多•羅斯福、艾森豪威爾、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等共和黨總統都曾受惠於全美步槍協會。協會還通過金錢捐贈,拉攏國會議員,從而影響立法。例如1994年《暴力犯罪控制法案》,就由於全美步槍協會的壓力而未被排入國會議程,導致2004年未能延期,自動廢止。

  當然,全美步槍協會這樣的利益集團,雖然能量巨大,畢竟只是眾多因素之一。讓全美步槍協會能夠如魚得水的,是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美國的國父們明確表示,他們建立的是一個足夠複雜以避免頻繁變化的制度。他們成功了——複雜的分權和制衡設計,使制度和政策的重大變革十分困難。美國民主理論宗師羅伯特•達爾曾批評美國製度中有太多的“否決點”,可以使少數意見阻礙多數意見,美國學者福山則乾脆稱這種現象為“否決政體”(vetocracy)。

  美國的兩黨制度也常常阻礙好政策的實施——兩黨的首要任務是贏得選舉,於是逐漸形成了“為反而反”的傳統,特別是在歷次“政黨極化”時期。今年的大選中,兩黨表現出的不僅是極化,而且是分裂,這意味着短期內美國政治觀念更加碎片化,對於下一屆政府推行政策改革不是福音。

  此外,美國的政治文化也難辭其咎,代議制所帶來的遊説活動使商業利益集團大量介入、俘獲政府,損害了政策的公共性。

  不幸的是,人們看不到美國有解決槍支問題的任何希望。中國人愛談論“美國政治制度的自我糾錯能力”,幾成老生常談。可是槍患困局顯示,在日常政治狀態下,美國製度恰恰缺乏改革和糾錯的能力。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應該致力於讓國內人民免於“橫死”的危險、真正享受到政客們誇誇其談的“免於恐懼的自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臉盲症患者”:全民皆兵如果不侵略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內亂,就好像一個人有錢了總要拿去掛掉一樣!不花別人的就只能花自己的!

  網友“廣西硬化二級公路,黃鐘禮”:多來二三十次禁槍就容易了

  (2017-10-03)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拉斯維加斯10月1日的血案造成59人死亡、527人受傷,成為美國現代史上最大的槍擊事件。然而,調查發現,在事發前一週,槍手原本還籌劃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屠殺,但由於沒有預定到適合他作案的酒店房間,因為未能實施。

  根據警方的調查,賭城血案槍手蒂芬‧帕多克(Stephen Paddock)很可能籌劃了一場稍早的屠殺,目標指向9月22日至24日舉辦的〝生活美好〞(Life is Beautiful)音樂節,如果得逞傷亡規模將遠超當下。調查顯示,帕克多明顯想在拉斯維加斯市中心的奧格登(Ogden)及另一酒店預訂房間,但是,他所需求的那種特殊套間都已預訂出去了。

  據透露這一消息的執法人員推測,帕多克可能一直在尋求那種適宜向音樂節現場射擊的房間。

  帕多剋制造屠殺案的動機尚未弄清。他的弟弟艾瑞克.帕多克(Eric Paddock)在3日舉行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製造槍擊事件的哥哥並不是〝我們所瞭解的史蒂芬〞。

  槍擊案發生前,帕多克還向自己的女友丹利(Marilou Danley)在菲律賓的一個賬户匯入10萬美元。

  帕多克甚至還預先在酒店走廊安裝了攝像頭,用以觀察警察到達後的情況。種種跡象表明,賭城血案是他精心策劃的一場大屠殺。

  9月下旬舉行的〝生活美好〞(Life is Beautiful)音樂節規模更為宏大,觀眾多達15萬。歌星陣容也非常強大,包括加州搖滾三重唱樂隊〝眨眼182〞(Blink-182)、英國搖滾樂隊Muse、美國饒舌男歌手Chance the Rapper、新西蘭創作女歌手Lorde等。

  (2017-10-05)


  59人死亡,515人受傷,美國遭遇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槍擊案!由於正值中國國慶中秋長假,不少中國遊客在拉斯維加斯親歷了這場“屠殺”後,心有餘悸。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間,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發生槍擊案,目前已經造成至少59人死亡,515人被送往醫院,64歲的槍手史蒂芬·帕多克在警察進入他酒店房間之前開槍自殺。

  美聯社報道,聯邦調查局官員透露,拉斯維加斯槍擊案中的槍手帕多克在酒店儲存了至少17支步槍。

  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消息稱,拉斯維加斯發生的槍擊案中,迄未收到中國公民傷亡情況報告。

  杭州遊客:平常練跑步是有用的!

  “練跑步是有用的!我們都沒事,躲起來了,感恩,保佑!”拉斯維加斯槍擊襲擊發生後,正在當地旅行的杭州星推網絡董事長來罡在朋友圈裏發了一條報平安的信息。

  隨後,記者在第一時間語音連線了來罡。連線的時候已是昨晚(10月2日)美國當地時間凌晨三點半,但是語音那頭的聲音,沒有一絲睏意。

  “不好意思打擾了,儘管知道那邊現在已經是凌晨,我們還是想了解下當地的情況和你們的安全。”昨天,我們關切而小心地向大洋彼岸的來罡發去詢問。

  “沒事的,反正我們今天晚上也不會睡了,都在房間裏守着新聞呢!”來罡爽朗地説,自己和小夥伴們剛剛經歷過一場劫難,大家都心有餘悸,既睡不着也不敢睡,從杭州過去的六位同事現在都擠在一個酒店房間裏。隨後,他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發生的情況。

  那一刻,所有人都開始狂奔

  來罡講述,本來這次的美國遊是公司高管團隊的遊學和團建計劃,因為本身是做娛樂營銷方面的,正好去好萊塢學習下。他是前天剛到的美國,昨天抵達拉斯維加斯,和公司同事一起來的。

  恐怖襲擊發生時,他剛好就在事發酒店對面的凱撒皇宮酒店裏玩。突然,所有人都開始狂奔,從外面往酒店裏面跑,一時間他所在的酒店衝進來很多人。有的人講着英語,面色蒼白,面帶恐懼,不時尖叫着説“槍擊了!”。

  據來罡形容,當時的場面很混亂。原來熱鬧的拉斯維加斯,馬路上、賭場裏全是人的,就在一瞬間的工夫,一個人都沒了,“杯子什麼全都砸在地上,一塌糊塗”。所有人都往室內狂奔。而且在那時,他們還不確定發生了什麼,只看到人家跑,他們也跟着跑,來罡説,那種對事物未知,又營造出的非常恐懼的感覺,才令人覺得異常恐怖和毛骨悚然。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事發後拉斯維加斯一家賭場內空空蕩蕩。

  同一公司兩個小隊

  路上重聚抱頭痛哭

  來罡接着描述當時的緊張情景:有杭州一同去的女生見到這樣的場面,害怕極了,一個個都哭了。當時場面真的很混亂,像逃命一樣,大家都拼了命地往前衝。跑的時候人實在太多,我們被分成了兩個小隊,後來剛好又在路上碰到了,大家感慨萬分,抱在一起抱頭痛哭。在大家一路往前奔的時候,其實誰都不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

  幸好,當他們狂奔在酒店走廊上手足無措的時候,一户危地馬拉的人家打開了酒店的房門。因為只有在這時候,室內還是相對安全的地方。一時間,美國人、德國人、中國人、危地馬拉人,一共十幾個人都擠在了一個空間內。

  安定下來之後,大家才拿起手機,翻開facebook(臉書),確認得知當地是發生了恐怖的槍擊事件,才明白過來經歷的是一場生死時速。這時候,感覺世界人民在危難面前,都是一家人。情緒也慢慢地緩和過來,大家聊起了天,在房間裏留下了一張露出劫後餘生般的微笑。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劫後餘生,來自各國的10多個人在同一間房裏避難。

  經歷過了這一次

  大家都是生死之交了

  “現在酒店警報已經解除了,我們可以進出酒店了。但剛才外面人不能進,裏面的人不能出,然後門口都是帶槍的保安和警察。目前警報解除了,我們都回自己的酒店了,因為剛才不確定那個疑犯已被抓住,現在好像電視上説已經擊斃了一個,然後大家可以走了。但是路上沒有車,高速封道,機場也關閉了”。

  冷靜下來之後,來罡開玩笑地説,經歷過了這次,大家都是生死之交了。原本公司要達到的團建目的,沒想到竟然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完成。不過好在大家都安全,那才是最重要的。現在,他回到了自己的酒店,也在事發酒店附近,後面在拉斯維加斯的行程都取消了,他們會根據當地情況考慮是否後面會去洛杉磯或者舊金山。

  與來罡同行的另一位杭州同事——星推網絡副總裁羅仙林,也一同經歷了這驚魂一刻。

  “現在是美國時間凌晨4點,我們都沒有睡呢,睡不着。發生事情是前一天晚上11點出頭,我們跑的時候是11點20分。”

  “一開始無處可逃,不知道哪裏安全,還是很緊張的。我們聽説槍手跑了,才趕緊往建築屋裏躲的。後來來到一家酒店的客房,我們不是那個酒店的客人,無房可進,感覺無助。後來危地馬拉的那户人家讓我們進房間,很感動。”

  “現在,我們準備六個人蝸居一晚。起初,我有三個同事跟我們分開的,他們更接近事發的曼德勒海灣酒店,槍擊發生後,他們第一次躲到桌子底下,過了一會兒以為沒事了,站起來了,又聽到一陣掃射聲,趕緊跑了……”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事發地附近的凱撒皇宮酒店,晚上氣温漸涼,酒店為旅客們發放了毛巾。

  事發地附近的凱撒皇宮酒店大堂內。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發生時,多名中國遊客與事發地近在咫尺,所幸有驚無險。一名武漢遊客:離拉斯維加斯槍擊案500米,我聽到了連綿不斷的槍聲。

  “十一”假期和兩個朋友去美國自由行的武漢遊客小凝沒有想到,第一次到美國旅遊,就險些與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正面遭逢,事發時她距離槍擊案現場只有約500米。

  槍擊事件發生前,小凝和朋友剛剛在美高梅劇場看完了大衞科波菲爾的魔術表演,然後準備穿過古堡酒店去金字塔酒店看射燈。當她和朋友走到距離事發地500米左右的古堡酒店前的橋上時,耳旁忽然傳來了“噠噠噠噠噠”的連續聲音,響了兩次。一開始,小凝和朋友都沒當回事,以為是頭頂上直升機發出的聲音,但當聲音再次傳來時,三人才覺得不對:“不會是槍聲吧?”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往古堡酒店內撤離的人羣

  在他們還沒來得及確認的時候,後方的人潮忽然湧了過來,許多人都在哭喊,還有人在奔跑推搡中受了傷。小凝和朋友這時才從其他人口中知道,附近的音樂節發生了槍擊案,三人立刻跟着人羣一起往古堡酒店裏跑。

  很快,古堡酒店的門被封鎖,只進不出。看到外面不斷有人湧進來,酒店裏不少人被嚇哭,小凝也急哭了,她不知道槍手會不會跟着人羣混進來。沒過多久,兩組全副武裝的持槍警察進入了古堡酒店,要求酒店內所有人自己找地方坐下,暫時不許離開。隨後,一羣身着藍色制服的持槍警察要求所有人舉起手來,確認沒問題後,將他們轉移到酒店三樓的大廳裏。

  有人在安慰被嚇哭的遊客

  “當時大廳裏差不多就500人以上吧,站着坐着躺着的都有。進去大廳的人都要搜身進行安全檢查。”小凝説,她和朋友沒有進去,就在大廳外席地而坐,酒店方發了水和被子給大家過渡。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大廳內等候的人羣

  直到美國當地時間10月2日凌晨4點左右,小凝和朋友們才被告知有幾條封鎖線路被解禁,他們就回到了離事發地3公里左右的特朗普酒店。經歷了這次驚魂事件,小凝和朋友們整晚都沒有休息好,準備第二天在去大峽谷的旅遊大巴上補覺。

  上海遊客楊先生比小凝相對幸運一些,槍擊事件發生時,楊先生正在離事發酒店兩條馬路外的巴黎酒店的賭場裏。大約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上11點多,當賭場裏的電視新聞開始播報槍擊新聞的時候,大家還波瀾不驚。

  半小時後,賭場被要求暫停營業並清場,楊先生才開始和其他人一起往房間走。原本大家情緒都還比較平靜,在等電梯時突然有人尖叫起來,人羣一陣慌亂,大家都擔心槍手會忽然衝進來。好在電梯很快抵達,大家上電梯進了各自房間,總體情緒穩定。房間裏的廣播則要求大家不要離開房間,不要前往大廳和賭場。

  楊先生告訴記者,他是當地時間9月30日晚11點到的拉斯維加斯,10月1日凌晨3點左右才準備睡下。當時從窗口看出去,有着“不夜城”稱的拉斯維加斯馬路上還車水馬龍,一片忙碌。槍擊事件發生後,晚上12點多的馬路上車已少了很多,倒是警車隨處可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閒雲野鶴”:我只聽説過,美國的空氣是甜的。

  網友“wwbing”:美國傻嗎?有人背鍋都不要?事實那麼重要嗎?

  網友“星辰石”:美國經歷一天就受不了?中東呢,是幾年!

  網友“種花家的蛋炒飯”:美國那麼多人有槍,為啥碰到事就知道像老鼠一樣的跑?沒人還擊呢!

  網友“老謝”:看來中國控制槍支措施比美國的政策好,在這方面,美前總統粵巴馬也想學習中國,可阻力大沒學成。美國若再不控制槍支,下一步此類事件會更嚴重。

  網友“哈爾濱用户43xxxx397”:不是你能跑就打不到你,只是碰巧子彈沒找到你,下回就沒這麼幸運了

  網友“汕頭用户66xxxx658”:感謝祖國禁槍不殺之恩

  網友“松森生態板材”:呵呵呵,為了中國黃金週搶客源真是拼了,看你下個黃金週還去不去美國

  網友“陳博”:十一出國,送錢又送命

  網友“精度遊”:中國遊客沒那演唱會的細胞,有些在賭場有些在酒店休息有些在泡美國妞,所以均沒事!

  (2017-10-03)


  拉斯維加斯當地官員稱,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已造成至少58人死亡,515人受傷。聯邦調查局稱,槍手同國際恐怖組織沒有關聯。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放生後,確實震動了我們,希望世界和平。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古巨基離事發地點就相隔兩個酒店,確實很危險,如果讓子彈飛一會後果也是很嚴重的,看上面微博內容古巨基還是很細心,很有禮貌的啊,不過在中國的社交軟件感謝外國人,人家真的看不到。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被網友批蹭熱度不要緊,還牽連出個鄧紫棋,這個鍋得被啊。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突然想到薛之謙的一句話,我希望世界和平。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這位網友扎的這錘夠狠,其實也不是所以事都是蹭熱度的,只是身份説話的地方一變,可能顯得有點故意蹭熱度了。

  王力宏的國籍問題一直被爭議,但是來國內發展後一直也很低調,一首《龍的傳人》也是被傳唱,只是美國太危險你可以回來嗎,我們隨時歡迎。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人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大道理每個人也都懂。只是美國掠奪外國資源引發了多少戰爭,真的沒資格被我們同情。我很同意上面網友的話10月1日你幹嘛呢!

  (2017-10-03)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上10點鐘左右,拉斯維加斯露天音樂節發生槍擊事件。

  當時,在音樂節現場大約有22000名觀眾,涉案槍手Stephen Paddock從Mandalay Bay飯店32層,開槍向人羣中掃射。因為槍手使用機關槍掃射,到現在已經造成至少59人喪生,527人受傷。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Stephen Paddock,製造了美國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槍擊案。

  根據當地警方發佈的信息,涉案槍手Stephen Paddock今年64歲,來自於拉斯維加斯東北100公里左右的Mesquite市。他在9月28日,就在Mandalay Bay飯店開放,事發後,在他的酒店房間裏,搜出了23支不同類型的槍支。

  警方判斷他是早有預謀,但是,Stephen Paddock在當地是個口碑不錯的有錢人(警方披露信息時用詞“richman”),所以,一時還找不到行兇動機。

  使用機關槍掃射人羣,這讓媒體眾口一詞,稱Stephen Paddock為“瘋子槍手”,甚至有的媒體宣稱發現了Stephen間歇精神病的病歷。但是,這所有的發現,都不如Stephen Paddock的身世背景,讓人震驚。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Stephen Paddock的父親,Benjamin Hoskins Paddock,本身就是一名重罪犯,並且名列FBI重要通緝犯的名單(the FBI's most-wanted list)。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Stephen Paddock的老爸在1960年被指控搶劫一個亞利桑那銀行,在眾多證據和證人指正之下,Benjamin Hoskins Paddock被關進了聯邦監獄。在監獄裏,Benjamin接受了病理診斷,鑑於他之前持槍械搶劫、暴力拒捕等行為,被診斷為精神病患者,並認定為極度危險人物。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但是,在關了八年之後,1968年,Benjamin 成功越獄,逃出了監獄。隨後,他的大名和照片,登上了FBI重要通緝犯名單。而真正讓人驚訝的是,當Benjamin潛逃三年後,也就是1971年,警察成功再次把他鎖定並逮捕,地點就在——拉斯維加斯!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2017-10-05)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後,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

  2017-10-03

  環球時報

  在拉斯維加斯暴發美國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人受傷後,美國槍枝類股當地時間2日交易時按照往例出現大漲行情,凸顯在美國可以合法擁槍的環境下,許多民眾都想買槍自保。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警方在現場處置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圖片:CNBC

  據CNBC網站報道,槍械製造商斯特姆⋅儒格(Sturm Ruger)與美國户外品牌股價在2日盤中一度分別大漲5%左右 ,收盤價漲幅分別為3.5%和3.2%。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的嫌疑槍手是64歲的帕德克(Stephen Paddock),為內華達州當地人,他在1日晚間站在曼德勒海灣度假飯店32樓的房間往演唱會現場掃射,疑似在警方趕到前自殺身亡。據報道,FBI表示帕德克與恐怖主義沒有關聯,當地警方也未稱這起槍擊事件為恐怖攻擊。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槍械製造商斯特姆⋅儒格(Sturm Ruger)12個月內股價表現,2016年和2017年槍擊案後漲幅大增。圖片:CNBC

  據CNBC分析,美國的槍枝類股會大漲,顯然是投資人押注這起槍擊案會讓一些民眾趕在當局可能嚴加管控槍枝之前買槍,推升槍枝銷售。投資人也可能押注會有消費者買進更多槍枝以自保。

  Aegis資本公司主管迪歐尼斯歐(Rommel Dionisio)表示,在2016年奧蘭多夜店槍擊案(至少50人死亡,53人受傷)與加州聖貝納迪諾郡(San Bernardino)小學發槍槍擊案後,槍枝銷售在接下來兩到三個月都大幅激增。這兩起與伊斯蘭國(IS)相關的攻擊事件引發美國民眾對人身安全的關注。

  迪歐尼斯歐指出,儘管整個美國顯然不太可能改變擁槍法律,但肯定會見到各州將緊縮控管槍枝的法律。

  1999年以來32次槍擊案後槍支類股價的平均每次增長幅度。圖片:CNBC

  數據顯示,以往在發生類似的槍擊案後,美國槍枝類股通常會大漲。在大規模槍擊案發生後的一個月,斯特姆⋅儒格的平均漲幅接近2.9%,美國户外品牌平均漲幅約5.4%。

  這兩檔股票自特朗普在去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候以來已經大幅下跌,截至上週五,美國户外品牌股價今年來跌幅近28%,斯特姆⋅儒格跌幅近2%。美國去年大選前上揚,當時民眾預期民主黨會勝選,並對購槍實施更多限制,然而在共和黨的特朗普勝選後,槍枝銷售與槍枝類股的股價雙雙下滑。

  番外:

  這是環球時報記者昨天和一位在美國生活的華人的對話:

  “拉斯維加斯發生了這麼大的槍擊案,你害怕嗎?”

  “不會呀,我自己也有槍。”

  “自己有槍就不怕了嗎?”

  “是的,我有四把槍,一把手槍,三把長槍,2000發子彈,家裏很多地方放着彈夾。現在誰進來我都不害怕!”

  “......”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點擊播放

  GIF/26K

  關注《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or

  點擊頁面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關注環球時報。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3)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左上為曼德勒海灣酒店(Mandalay Bay),右下為音樂節會場,黃線為槍手與音樂節會場中心直線距離400米。這個距離沒有超出槍支的有效設計距離,射擊開始後,音樂會場卻無法辨別射擊方向。

  曼德勒海灣酒店(Mandalay Bay)槍手房間,無論從高度和角度,都是觀察射擊音樂節會場最有效角度。

  整個音樂節會場特別空曠,除了左側舞台位置的歌聲,其他所有聽眾都處於有效觀察位置。

  曼德勒海灣酒店(Mandalay Bay)和音樂節會場明亮的燈光掩蓋了槍口的火焰。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音樂節下方的停車場同樣沒有脱離槍手視野和射擊距離。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近在咫尺的盧克索酒店(Luxor Hotel)同樣處於有效射擊角度,該酒店為拉斯維加斯標誌性酒店,卻躲過了這場襲擊,看得出槍手是衝着音樂節來的。

  整個區域都處於有效射程內,只能慶幸槍手未使用高射速武器,否則音樂節傷亡更大。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曼德勒海灣酒店(Mandalay Bay)緊鄰拉斯維加斯機場,非常有利於撤退,但槍手卻選擇的自殺。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槍手策劃的這場槍擊案,從射擊高度、角度、距離的設計和時間的選擇都是最佳方案,可見是一場精心設計蓄謀已久的一場恐怖活動。

  (2017-10-0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513 字。

轉載請註明: 【獨家】魯公路: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談起,讓美國控槍比禁毒還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