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國慶在中國旅行:高速狂堵11個小時 敦煌貌似在拍大片
可能在我們中國人眼裏,年年長假年年堵,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但老外看到這些照片後,卻着實被嚇傻了。
琳達在海南民俗村
這個被嚇傻的老外就是圖片中的意大利美女琳達,她曾連續幾年來中國旅行度假。往年都喜歡在海南和廣州香港一帶,今年選擇了北京,結果,她不靠譜的朋友忘了告訴她中國人在過國慶...
於是,琳達體驗了一次高速一日遊,在高速上整整堵了14個小時後,琳達抓狂的在臉書上抱怨:過個節而已,中國人至於這樣嗎...
然而,更嚴峻的“考驗”在等待着她來體驗。登上長城後的琳達,是被人流推着走的,甚至有雙腳離地的時候(不知道意大利人是不是喜歡誇張...)。
琳達的遭遇引起了很多外國網友的討論,一名跟團在甘肅敦煌旅行的西班牙遊客説:你們肯定以為這是在戰爭或者拍好萊塢大片...實際上,我排隊等騎駱駝等了兩個多小時。
正在貴州黃果樹瀑布旅行的美國網友則鄙視的説:你們不上網做功課能怪誰?今年國慶節,中國旅遊部門早就説了有7.1億人次出遊,所以,我被卡在瀑布前的看台上半個多小時...我的中文翻譯都找不到我了。
小編則悠悠的上了一張圖:這條街,昨天曾讓一對情侶被迫“分手”。一個男孩説自己把女朋友弄丟了...而女孩決定跟男友分手,因為他沒有強壯的身體保護自己...
當然,這些都是開玩笑,但有個老外卻在評論內問小編: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在國慶節一起旅遊?
這個問題,小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想起了...
(用行走41個國家的經歷,為您展現最有趣最好玩的地方,記得點擊關注哦)
看着他剃草好爽啊
讓隊友窒息的操作
現在知道為什麼女孩子每天都花3個小時打扮了吧?
《戰狼2》最不合理的一幕,老外:中國人真當我們是菜雞,狙擊手太水了,5米左右有人朝你跑過來。居然就這反應?
玩賽車遊戲的怎麼可以隨大流,走捷徑才是王道!
1-2=幾?
銀行的保安系統看來也沒多嚴密啊
你下車我也不怕你,你能比我車快嗎?
——沒品段子——
1、360行,行行出狀元。誰給你的自信讓你覺得自己就是那個狀元?
2、甘夫人問劉備:子龍英勇蓋世無雙,對咱阿斗又是捨命相救,卻至今未娶,卻是為何?劉備嘆道:以前子龍隨我四處征戰,把婚事耽擱了,現在局勢安定了,我也想幫他找個媳婦,可長板坡之戰後,他名聞天下,再無女子肯嫁他了…
3、每天沒下班肚子就餓的咕咕叫,公司一大姐給我介紹了一家賣蛋糕的店,特別推薦了芝士口味的。晚上下班回到家,正和媳婦吃着蛋糕,沒一會收到那大姐語音信息:“那芝士感覺如何?喜不喜歡?”我剛準備回信息,媳婦一巴掌拍了過來….
4、某主持人在大街上採訪女生。
主持人:這位女士你好,我們是xx娛樂的,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節目,想對您進行一下采訪,請問可以嗎?
女士:可以噠主持人:請問如果男生沒有房子您會不會考慮和他結婚?
女士:應該不會吧,我的意思是雖然愛情很重要,但是物質基礎也是很重要的。主持人:嗯,那您是打算買房子後再找個男生結婚嗎?
女士:你們電台是不是有病?
(2017-08-28)
“一出國,就愛國”,張維為教授的這個金句,很多小夥伴都聽到過吧!
近日,這句話也傳到了美媒那裏。《華爾街日報》刊出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近年來,美國的公共安全與公共秩序飽受詬病,美國的金融危機更是讓西方世界暴露了很多缺點。貧富差距,兩級分化,社會動盪,種種問題紛至沓來。
與此同時,中國卻在逐漸崛起。自1980年中國接受貿易全球化以來,中國的崛起一直穩中有升。當今國際舞台上的中國,在貿易、地區不平等、氣候變化等問題上扮演着越發重要的角色。貿易量日益增長,出國旅遊和留學的人數大幅增加,新聞媒體在國際新聞界的地位不斷增強,這些都在證明着中國如何一步步趕超他國。不僅如此,中國似乎也成為了目前世界動盪局面中最為穩定的版塊。
這樣的中國,給予國民越來越多的信心,中國國民的民族自豪感也不斷提升。皮尤研究中心自2010年來進行的年度調查顯示,80%的中國人對中國的發展感到滿意。在這個趨勢下,許多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華人僑胞都將回到家鄉發展。一位中國博主總結道:“中國在上升,美國則將被收入不平等,政府割裂和社會分化嚴重所削弱”。
2015-2016學年,328547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入學,比六年前增加了160%。過去,大多數中國學生會選擇畢業後留在美國發展,但是現在情況出現反轉,大約80%的中國學生選擇回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認為更好的就業前景在中國。
2014年,中國青年研究雜誌發表了一項針對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學習的131名中國學生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學生在離開中國之前並沒有覺得自己非常愛國,但是近80%的學生卻在出國後明顯感知到了自己的愛國情緒,海外中國學生紛紛點贊“中國夢”。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快速國際化,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湧入中國,來華追逐“中國夢”已成為國際移民潮的新趨勢。中國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種膚色的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或者“淘金”。據統計,2016年,有1576名外籍人士獲批在中國永久居留,較上一年度增長163%。這些來過中國的和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們,對中國也是讚不絕口,根本停不下來。
David W. Rudlin:北京酒店的英語水平非常高,食物很棒。不説英語的人也很樂意同外國遊客交流。藝術區很酷,到了晚上穿過公園你會看到很多人在跳廣場舞。總之,今天的北京充滿活力、有趣、令人興奮,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當你與30年前的北京相比,這些進步簡直就是奇蹟。
Becky Zhang:我最常聽到在中國的外國人説到兩個自由。沒有車,但可以使用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去任何地方的自由。在任何時刻出行的自由,在中國根本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西方人到中國旅遊,會驚歎中國建造大規模現代化城市的速度和效率。
Farzan Safavi:吸引外國人來中國的原因太多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異國風情,充滿機遇等等,但我要説的不止這些。中國的經濟增長太快。這個國家曾經貧困落後,但最近幾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着迷。如果你想幹一番大事業,中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在這裏學到了很多新東西,有夢想的人都可以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自由創新。我愛中國!
安全的環境、便捷的交通、繁榮的經濟……如今,中國的發展,世界有目共睹。正如在留學生羣體裏流傳的一句話説的那樣:“如果你不出國,你實際上並不知道中國是多麼偉大。”
(創意產品工作室:郝斐然、王若蕾 文字編譯自外媒等)
(2017-07-30)
近期爆火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不僅讓觀眾重温詩詞之美,也讓人們見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參加比賽的幾名外國選手伍淡然、李宜幸、洪健城等,更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老外,不僅有豐厚的詩詞積累,更心懷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嚮往,醉心於東方的詩意。
李白杜甫“粉絲”不少
“我與中國詩詞的第一次接觸是李白的《靜夜思》。從那之後,我便開始自學中國傳統文化。”現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美國小夥子伍淡然對本報表示。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他背誦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伍淡然説,這首詩讓他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令人熱血沸騰的長征場景。
“因為漢字,我行萬里路來到中國。走得越近,越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參加過上屆詩詞大會、來自俄羅斯的大衞吐露心聲。
在海外的論壇和社交網站上,經常有學中文的外國網友討論和分享中國古詩詞。李白、杜甫、蘇軾等詩人都有不少外國“粉絲”。一位名為AugustusL的網友用英文寫道:“蘇軾是我永遠的最愛,他的每一首詩詞我都喜歡。”
如今,像伍淡然和大衞這樣鍾情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京劇、崑曲、書法、剪紙、國畫、功夫等傳統文化的魅力已經風靡全球。
情感共鳴收穫認同
談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緣分”,就讀於北京大學的泰國小夥子洪健城對本報表示:“在泰國讀高中時,我經常參加孔子學院的文化活動。從那時候起就特別喜歡中國文化,後來在北大讀書時接觸到中國古代文學,發現了古詩詞的魅力。”
通過古詩詞結緣,洪健城和伍淡然經常交流心得,以詩會友。平日裏,他們也會寫詩詞酬唱,玩飛花令比拼。
“能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浸潤在詩詞的氛圍裏,真是一件幸事。”來自新加坡的李宜幸認為,中國古詩詞影響了她的人生軌跡。12歲時,在母親的指導下,她對古詩詞產生了興趣。漸漸地,詩詞成了她喜怒哀樂的寄託、不離不棄的良伴,也成為她選擇留學中國、到北大中文系就讀的重要原因。
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一系列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節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蔘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播中來。
“我從10歲就開始寫詩,像唐詩那樣的格律詩。”來自印度尼赫魯大學的墨普德説,“當我在北京領取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時候,在講話開頭朗誦了自己寫的中文詩:朝暾如金盤,春意漸闌珊。眺遠與思忖,何時觀天壇。”
墨普德説,這首五言絕句是自己碩士畢業那年作的,詩中表達了想來中國深造的渴望。“我在中學時讀過英文版的唐詩、宋詞;16歲時,開始翻譯李白、杜甫的詩歌。當時是從英文翻譯成孟加拉語,但是感覺失去了原來的韻味。所以,23歲時,我來到中國留學。”
如今,墨普德已經編譯出版了《魯迅詩歌選》《當代中國詩歌選》等著作。他和中國朋友説好了,請他們按照年代列出一些中國詩人的作品,以方便他給海外的讀者介紹和推廣。
(2017-02-15)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並不是中國獨有。許多國家都和中國一樣過農曆春節並且還有法定假期,今天小閘來説説,外國人是如何過春節的。
過
大
年
美國:穿中式服裝放焰火
在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隨着華人、華裔人數的日漸龐大和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對春節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感興趣。
近年來,每逢農曆新年,上至總統、下至華人聚居較多地區的地方民選官員,都會利用不同場合向華人小區致以新年的祝福,對為美國社會做出重要貢獻的華裔表示敬意。愛湊熱鬧的美國人喜歡看遊行、放焰火,自然也不會放過春節這個機會。大多數過春節的美國人都是想要湊個熱鬧,沾沾中國文化的喜氣兒,找個機會品嚐中國美食。
英國:春節彩燈遊行
春節期間,英國的大街上會增添許多Chinese New Year(中國春節)的東西,非中餐館也會添置幾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專為中國春節準備的菜餚),英國大報推出「中國周」教人學漢語,英國也處處洋溢着中國春節的氣氛。
春節這一天,倫敦簡直是中國化了,樂滋滋的孩子們手裏拿着撥浪鼓和氣球豬;喜歡中國美食的男男女女擠在唐人街共進中餐,在市中心的唐人街,年輕人紛紛用相機、手機、攝像機留住舞龍舞獅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國人乾脆穿上了中國的唐裝……
法國:大紅燈籠高高掛
近幾年來,隨着中法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與頻繁,法國人對中國春節越來越熟知,毫不誇張地説,春節已經悄然走進了法國人的家庭,春節習俗已經成為法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節前夕,法國的大街小巷都裝飾一新,彩旗飛揚,不僅華人聚居區,就連巴黎市政廣場也會掛上大紅燈籠,滿眼都是喜氣洋洋的紅。迎春賀新年的節日氣氛相當濃郁。
而家樂福等法國知名連鎖超市都會在春節前夕開闢專櫃銷售中國食品,水餃自然是當之無愧的暢銷冠軍。中餐館也會在此時迎來一年一度的訂餐高峯期。
澳洲:留學生變身中國好廚子
以前在國內什麼都不會做的留學生,出國學的第一件事基本都是做飯。從簡單的煮麪、煎蛋,到複雜的炒菜、煲湯,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成了“中國好廚子”。做年夜飯時,很多中國同學的聚會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包一頓餃子,而是做一桌豐盛的大餐。
幾乎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發明的私房菜,雖然奇葩,賣相也可能會不怎麼樣,但味道應該也還不錯,約上幾個同學自己動手做一頓年夜飯,這肯定比去Chinatown吃飯有意思多了。
比起國內,在很多留學生眼裏,Chinatown的過年氣氛總有一種假模假式的感覺。在澳洲,年味淡了,雖然食材不比國內豐富,味道也不一定正宗,但大家自己動手,做一桌菜一起吃,氣氛比去中國餐館好。把做飯的照片發給家人,發到朋友圈,讓家人看到這邊忙碌歡樂的氣氛,他們也就不會太擔心了。
加拿大:認可中國春節
在加拿大,春節被國會認可,雖然暫時還沒有國定假日,但是影響力已經顯而易見。
從上世紀末開始,每年最早提醒加拿大人春節即將來臨的,不是唐人街年關新掛的紅燈籠,而是加郵政總局發行的、具有濃厚中國味的生肖郵票,限量發行的海報當月底就已脱銷。春節的文化和春節的喜慶也隨着數以百萬計的生肖郵票傳到了加拿大的千家萬户。
慶祝春節的形式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辦年貨,貼春聯,吃團圓飯,守歲祭灶,舞龍耍獅等等,是每個華人家庭過年不可缺少的傳統項目。
在華人最為集中的多倫多,有濃重鄉土情結的華人根據原居地或原工作、學習地自發組織的同鄉會、同學會,就成為了每逢佳節共同寄託和抒發思親思鄉之情的平台與歸所。
新加坡家人團聚花會春意盎然
新加坡的華人家庭每年都會聚在一起做年糕。他們的年過得不比中國國內遜色。
春天華人將聚齊聖淘沙,約100萬棵綻放花姿的植物各展風采,以空前盛大的規模迎接春節到來。「聖淘沙春節花會」是新加坡聖淘沙集團首次配合農曆新年所舉辦的花卉展覽,請來園藝和植物專家精心設計不同主題的花卉展覽,包括效仿英國式的庭院設計、以12個月份為主題的花卉造型及鋪滿玫瑰的巨型牆壁等。
在新加坡,大多數人是在午夜12時整迎春。傳統上,拜年的習俗是晚輩向長輩跪拜、祝福。不過對於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來説,跪拜是令人感到彆扭的,他們都不再遵循這種習俗,現在普遍的做法是,雙手捧着一對柑向長輩祝福。這源於中國南方人的過年習俗。廣東話「柑」與「金」諧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運。出於「好事成雙」,新加坡人在向親友拜年時,總是呈上一對柑,而且必須是雙手奉上。照習俗,當客人告別時,主人也得以柑回禮,以示互祝好運。除此之外,派「紅包」也是新加坡人新年的另一種習俗。
越南貼春聯吃年粽守除夕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是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曆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準備過年。花市是越南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的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越南人過年要吃最具民族特色的年粽和糯米餅。年粽的做法跟我們吃的粽子一樣,不過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以糯米、豬肉和綠豆沙做餡,外裹芭蕉葉。傳説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豬肉和綠豆沙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同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有除夕守歲的習俗。除夕夜人們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年輕女子還穿上越南旗袍。零時,當電台播出國家領導人春節講話時,節日氣氛便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還採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采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採祿」,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越南人過春節照例放幾天假,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裏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説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越南人稱之為「衝家」或「衝地」,其意義跟「沖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會約請自己最親近最尊敬的朋友,作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除歐美國家外,在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春節早已經融入他們的文化中了,其歡慶的程度與中國相差不遠。
(201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