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諸葛亮兵法謀略:《​人民的名義​》中,聰明人間如何上演“​智鬥​”?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侯亮平與高小琴、祁同偉等之間上演的“智鬥”是《人民的名義》之中一個非常精彩的橋段。這裏的精彩,不僅僅是演員出色的表演和編劇匠心的安排,而是展現了聰明人之間如何“比拼智慧”的過程和細節。畢竟編劇的對於兵法謀略的專業度有限,不能夠充分揭示聰明人之間“智鬥”過程背後暗藏的道理,讓筆者在這一點上感覺到略微有點遺憾。所謂“智鬥“就是以雙方以信息為武器、唇舌為士卒,在思想認識領域進行較量和爭奪,看哪一方對觀點最終會被對方心服口服地接受或影響。

  假期重讀《三國演義》,才發現諸葛亮對於聰明人之間“智鬥”過程及其背後原理有着深入的研究,這也是他能在與周瑜、曹操、司馬懿等對手的屢次較量中總是能略勝一籌的重要原因。諸葛亮指出:“夫以愚剋制,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就是説,愚蠢的人想戰勝聰明的人,這是違背常理的;聰明的人戰勝愚蠢的人,這是合情合理的;而聰明人之間的高手過招,其取勝的關鍵在於對微妙的機會地把握!那具體的機會怎麼把握呢?諸葛亮指出:“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勢,三曰情。“就是説,聰明人之間的智慧較量總是圍繞着——事理、形勢以及人情這三個維度展開的,相對於對手能更善於發現這三者之中的機會的人,將更容易取得勝利。

  1.

  事理

  諸葛亮這裏所提的“事“,其實就是要求我們要善於運用事例的力量。

  古語有云:“經一事,長一智。“就是説,人們智慧的重要來源在於事件經歷後所總結的道理。因此,作為高明的謀略家,他必然會對於對手、盟友以及其他人所經歷的各種事件信息進行大範圍地收集。通過自己來解讀這些事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總結出某些“道理”,而這些道理可以非常有説服力地影響別人(甚至是對手)。

  2.

  形勢

  諸葛亮這裏所提的“勢”,就是建議我們要善於藉助羣眾的力量來駕馭形勢。

  “三人成虎”的典故為大家所熟悉,就是説,一個人即便對事物本身有爭取的認識,也是經不起很多人眾口一詞的詆譭。陳平就是用藉助眾人之口,將西楚霸王項羽唯一的謀士除去。

  3.

  人情

  諸葛亮這裏所講的“情”,就是暗示大家要多多研究人情世故,瞭解人性的優點和弱點。

  聰明的人必定是一個洞察人情的人,所謂“智商高”而“情商低”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是雙方立場不同而已。在《沙家浜》中上演的“智鬥”,阿慶嫂也是巧妙地利用胡司令的感激之情,將其作為“擋風的牆”,從而與刁德一進行周旋的。

  (歡迎想系統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moulueyubingfa或“謀略與兵法”關注。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