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邀請了葉一茜、傅首爾、王櫟鑫參與,節目開播的第一期,很多觀眾就被一個可憐的男孩徐敬凱吸引到了。
他今年7歲,上二年級,這本是無憂無慮,充滿快樂的年齡,可這個男孩渾身卻有種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憂鬱。
他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別的小朋友玩耍、聊天等任何時候,他都在寫作業。
後來葉一茜經過了解,才發現不是他的作業多,而是他的媽媽額外佈置了很多作業。
他的媽媽説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的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
因此她每天給孩子佈置很多的作業,上一年級的時候,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有媽媽佈置的一份語文試卷、一份數學試卷還有兩篇閲讀,
而寒假時,媽媽甚至讓他做了376套卷子。
不僅如此,她還從不給孩子自由,孩子沒有時間去交友、沒有時間去玩耍,每天只有學習。
在媽媽看來,只有學習才是正事,剩餘的事情都是浪費時間,
她説:“不做試卷幹什麼?難道就玩嗎?玩過以後時間都浪費了,小時候就該吃苦,該學習。”
這樣的教育方式,令傅首爾和王櫟鑫震驚不已。
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是這樣密不透風的控制孩子,卻讓孩子一點也不快樂,在別的小朋友愉快地聊天時,他一個人在旁邊不知道要説什麼。
他説自己很不喜歡父母陪寫作業,因為這會讓他煩躁不已。
雖然媽媽很愛他,可是這樣的愛卻讓他無法呼吸。
心理學家李雪曾説: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無可厚非,可這種讓孩子喪失自我的愛,對孩子來説,卻是場災難。
他們不僅感受不到愛,反而會被父母這種密不透風的控制一點一點逼瘋。
02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答:父母控制慾很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一名網友的回答,令人心痛,他説:“控制慾很強的父母,就是無論你做什麼都要糾正一下,甚至非要你按照她的意願來。
你不照辦,她不是瘋狂地大罵,就是喋喋不休。總之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她能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這樣的生活,就像噩夢一樣。”
不得不説,這樣的生活真的太崩潰了,讓人沒有一絲喘氣的機會。
前段時間,有一個令人心痛的新聞。
今年5月23日,青島一位媽媽被女兒瑤瑤勒死在家中,有人説,女孩太瘋狂了,簡直禽獸不如。
可事實卻令人沉默,她的媽媽為了培養她,花費了全部的心血,同時對她的要求也極高,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更是對瑤瑤嚴密地控制。
她要求瑤瑤考試必須進班級前5名,最好是前3名;有時候瑤瑤午睡睡不着,可是她卻要求必須午睡休息;
甚至瑤瑤和同學交往,她都要去調查對方孩子擅長什麼、學習如何、家裏是做什麼的,也是因為這樣,很多孩子都不願和瑤瑤玩,於是她總是一個人,沒有任何朋友。
在媽媽的控制下,瑤瑤很崩潰,她對媽媽説:“假如讓我選媽媽,我一定不要你這個媽媽。你雖然給了我這麼多,但從不考慮我的精神感受,不考慮我是怎麼想的,你讓我不快樂。”
可是即便女兒向媽媽述説心裏話,媽媽依然不當回事,甚至説:“我不管,必須按照我的思路來。”
媽媽的初心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但這種壓抑的愛,卻使孩子喪失了自我,
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傀儡一樣,沒有任何自由,久而久之,這樣的嚴密控制會讓他們崩潰,最終出現心理問題,所以瑤瑤最終才選擇了與媽媽一起毀滅。
倫敦大學學院的《積極心理學期刊》中,曾説了這樣的一句話: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的控制慾過強,孩子的幸福指數就越低,甚至造成的傷害,和痛失至親的傷害程度相近。
重要的是,這樣的控制慾,會迫使孩子想要逃離父母,遠離家庭,甚至走上歧途。
0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尹建莉老師曾分享了一位媽媽的苦惱。
這位媽媽説:現在天氣很冷了,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多穿點;她喜歡的鞋子壞了,可是她就是不願意扔了穿新鞋;她補課我看下去了,帶着傘好心去接她,可是她還不開心。
看到這位媽媽的煩惱,尹建莉老師説:你真正在意的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與其説你關心孩子,不如説你關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落實,是否得到回報。
其實很多父母,一開始真的是為了孩子好,擔心孩子,可是慢慢這種為孩子好,就變成了強制,不配合就是不聽話,而最後,父母的關注點也不再是孩子是否冷、是否不舒服等等,而是他不聽我的。
正如《歡樂頌》中説的那樣:為了孩子,父母可以捨得一切,自然也會要求更高的掌控權。
之前伊能靜在參加《幻樂之城》時,曾説到有次和哈利吵架。
哈利想學剪輯,可是伊能靜希望他可以學編劇,於是她開始給兒子講道理,告訴兒子,以自己的經驗,學編劇有多好。
然而哈利卻反駁道:“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去過。”
是啊!我們用自己的經驗控制着孩子,可孩子終究不是我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自己想要過的人生。
《囧媽》中有句話説:愛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尊重和接納。
與其強迫和控制孩子,最後弄得兩敗俱傷,倒不如學着去尊重和接納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樣。
04
《“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書中有句話説,“不管教”最難的部分是,我們要在潛意識裏清除“孩子是我的附屬,孩子的事情我都要管”這個概念。
可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孩子是我們的,就要聽我們的話,我們都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
其實,孩子也明白父母是不會害自己,可是隨着他們慢慢長大,自我的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對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若是沒有體驗過,他們就不願隨便做一個決定。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隨着孩子不斷長大,慢慢學會放手,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王菲就是這樣的一個媽媽,她從不控制兩個孩子,更不會讓兩個孩子走自己規劃的線路,而是讓孩子自己決定。
大女兒竇靖童在14歲的時候,想退學專門去學音樂,王菲不但沒有阻攔,反而對她説:“你想好就行。”
後來在她18歲的時候,想要從音樂學院退學,王菲依然對她説:“你不後悔就行。”
王菲在一次採訪中説:對孩子的保護欲及擔憂只存在嬰幼兒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他們視作獨立的個體,與他們相處和交流。
畢竟人生是孩子自己的,要如何走,他們很清楚。
為人父母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也給孩子空間,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自由。
教育專家曾説:每年給孩子5%的放權,當孩子20歲時正好把自主的權力完全教給孩子,把權力和信任交給孩子,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在不斷試錯和教訓中總結和提升。
畢竟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一次次犯錯中不斷成長起來的。
就像張愛玲説的: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願每一對父母都能學着去尊重和接納孩子,也學着去放手,讓孩子能夠開心快樂地成長。
【來源:有聽故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