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的車主們在換輪胎時會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實在按耐不住好奇去詢問換胎的師傅,一般你會得到兩種回答。
1:“換哪都一樣!”
“為啥?”
“看個人喜好,有問題嗎?”
“沒...師傅您繼續..”
2:“那肯定得換前面啊”
“為啥?”
“不知道,反正我師傅,我師傅的師傅,我師傅的師傅X666都是這麼教的”
“哦.....”
是不是感覺很沮喪?究竟為什麼新胎要放在前面,大家都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只靠着上輩人的言傳身教就這麼習慣了下來。
一個是言傳身教傳承下來的實操派!另個是數據嚴謹實驗得出的學院派!但是説法卻是大相徑庭,這不是逼死處女座嘛!
先來看看“老師傅們”的出發點因為我們身邊大部分人的愛車多是以“買菜”屬性較多的“家用車”,一般這種車型都是重舒適、重油耗,弱動力、弱操控的。往往以前驅(FF)的形式為主。
我們知道前驅車的前輪既是負責動力輸出的驅動輪又是負責轉向的轉向輪,而且剎車力70%的輸出都是在前輪上,由此可見前輪的磨損相比後輪要來的嚴重得多,新胎換在前輪就理所應當了。
再看看輪胎工程師們的出發點從網上收集到的信息來看,新胎放在後輪的説法由來主要是由輪胎廠家提出的。以下就是從米其林網站摘錄的資料:
為了獲得更好的操控性,請將新的輪胎安裝在後輪上。後輪不是轉向輪,因此,為了您的安全,請將新的或者磨損相對較小的輪胎安裝在後輪上,以確保:
·車輛在緊急制動或者急轉彎時,獲得更好的抓地力
·降低車輛失控的風險,尤其是在濕滑路面上
·車輛更好的行駛性能,尤其是在複雜的路況及行駛條件(無論您的愛車是前輪驅動還是後輪驅動)
資料已經寫的很詳細了,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擔心新胎放在前輪時,後輪抓地力不足,容易導致甩尾的發生。
這裏科普一下,當車輛過彎抓地力不足時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1、“推頭現象”,也稱轉向不足:前輪突破抓地力使得車輛在彎中的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小,整台車順着慣性推出去。此時你要做的就是抓緊方向盤,輕踩剎車,多打一點方向即可。
2、“甩尾現象”,也就是轉向過度:此時後輪突破抓地力使得車輛在彎中的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大,也就是後輪出現了向外側的滑動,產生了甩尾現象。此時要想救車難度比推頭大得多,切勿重踩剎車,不然你會調轉180度更危險,正確方式是輕點剎車,同時方向盤反打,密切關注車頭的位置隨時調整反打的角度,甚至需要加點油門,這對於普通的駕駛者而言難度大大增加。
為了讓大部分駕駛者在失控的極端狀況下能夠相對容易的控制住汽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工程師們提出了新胎放後輪的要求。
所以不同的考慮方向,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那麼具體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該如何選擇呢?
城市行駛建議放驅動輪首先,城市道路受限於車速限制以及車輛道路擁堵等因素,本身車速不會太高,過彎的時速相對較低,發生側滑的可能性不高。同時,擁堵的道路和車輛擁擠,對於剎車的要求更高。本着保留四輪的最大抓地力總值,更換掉磨損消耗更大的驅動輪輪胎。
高速行駛建議放後輪經常跑高速的小夥伴,平均車速要比城市行駛高很多。雨霧天氣下,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高速併線躲閃時,不論車輛是前驅還是後驅,如果後輪的抓地力不足,極易發生轉向過度,產生側滑。
此時車輛自救需要較高的駕駛技巧,對於一般駕駛者而言非常危險。相反如果是前輪抓地力不足的情況,至多就是轉向不足,產生俗稱的“推頭”現象,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剎車減速,多打一點方向,更易操作,也更安全可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