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四大舉措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今天(5月7日)上午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基本國情。一部中華文明史,也是中華民族抗災救災史。防災減災救災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應急管理部主要從四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做好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強化全社會安全意識。 通過新聞媒體、科普宣教基地、應急體驗場館等渠道,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消防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應對技能。
二是依靠人民羣眾做好災害防範應對,夯實羣防羣治的社會根基。 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共治,充分發揮人民羣眾在災害防範應對中的主體作用。目前全國共有災害信息員80多萬人,在災害風險防範中發揮着重要作用。2020年7月19日凌晨,湖北恩施馬者村發生山體滑坡,這是當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滑坡,慶幸的是沒有一人傷亡,因為在滑坡發生36個小時前,當地村民、災害信息員陳光明發現險情,附近村民及時接到預警,有序撤離。
三是強化災害應急準備,提高公眾應急能力。 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制定簡便易懂的應急指南,方便羣眾使用。鼓勵各單位儲備基本應急物資和逃生避險設備,推廣使用家庭應急包。指導各地利用公園、廣場、學校等設施,建成一批應急避難場所。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人民羣眾防災避險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是提升基層減災能力,打牢防災減災基層基礎。 在偏遠地區運用互聯網、應急廣播、大喇叭等手段,打通災害預警“最後一公里”。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和示範縣創建。加強基層應急力量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應急管理部官網開通了社會應急力量註冊管理平台,將骨幹隊伍納入屬地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事防災減災救災的社會應急力量有1700多支,應急志願者60多萬人。(總枱央視記者 袁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