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着買電動車,兩三年以後它會比燃油車更便宜
你一定聽到過這句話:電動車的價格為什麼比同檔次燃油車更貴?因為電池太貴。
但也許再過兩三年,電動車價格就會和燃油車持平,甚至更便宜。
來自全球能源研究機構BloombergNEF(彭博新能源經濟,簡稱BNEF)的一份最新研究和預測表明,全球目前車用動力電池的平均價格在137美元/千瓦時,到了2023年,這個價格將降到101美元/千瓦時。
業界已有公認,動力電池包的平均價格降到100美元左右,電動車的購買成本就將和燃油車持平。如果考慮到電池車在税費和使用成本上的優勢,電池車將是比燃油車更加物美價廉的選擇。換句話説,純電動汽車在2023年將會比同檔次燃油車更便宜、更有競爭力。
電池的價格過去十來年持續下降
實際上動力電池的價格,在過去十幾年間一直是持續下降的狀態。BNEF做了個統計,在2010年鋰電池包的價格還是1100美元/千瓦時,到了2020年,已經降到了137美元/千瓦時。降幅達到了89%。
從BNEF的這張表格,能更清楚的看出動力電池包的價格走勢——
從上圖中看到,雖然中間經歷過數次原材料漲價,但動力電池包的價格一直在逐年下降。從2013年的668美元/千瓦時,一直降到了2020年的137美元/千瓦時。其中,“電池”的成本從458美元/千瓦時,降到了102美元/千瓦時,降低了78%。“包”的成本從210美元降到了35美元,降低了84%。“包”很多是由車企進行自行研發,成本降幅更大。
BNEF預測,動力電池包價格降到每千瓦時100美元以下,將會是動力電池行業的里程碑事件。將是純電動車跟燃油車“價格持平”甚至“純電車比燃油車更便宜”的轉折點。
▲上圖為某品牌的電池包。電池一般是外採,電池外邊包裹的電池包,很多是車企自研
舉個例子,一輛續航里程500公里、能耗水平為12千瓦時/百公里的小型純電SUV為例,其電池包容量應為60千瓦時。如果以100美元/千瓦時的成本來計算,那麼電池包的成本應為6000美金,接近4萬人民幣。以目前中低端電動車,電池包成本佔到電動車製造成本的40%來推算,假設這個成本比例保持不變,當動力電池包降到4萬人民幣以下,相應這輛續航500公里的小型SUV價格也應該降到10萬以下。這個價格和目前國產品牌燃油小型SUV已經相差不多。
譬如小型SUV瑞虎5x,指導價6.99-9.79萬元。而比瑞虎5x尺寸還要小一些的純電動SUV歐拉好貓,指導價10.39-14.39萬元。兩者相差四萬元。歐拉好貓目前使用的是59.1千瓦時的三元鋰電池組,續航里程達到501公里。如果電池包成本降到每千瓦時100美金以下,意味着歐拉好貓500公里頂配版本的價格也幾乎可以降到10萬以下。這就跟瑞虎5x基本持平。
▲上圖為歐拉好貓,對這種代步型電動車,消費者承受上限在10萬以下,所以低續航版反而賣的更好
與此同時,燃油車的動力總成價格,經過多年的規模化發展,成本基本已經到谷底,不可能再有大幅降價空間。像大眾EA211 1.4T那台機頭,普通汽配廠9000多元就能買到,主機廠配套成本肯定會更低。愛信6AT常見型號只需要6000多元,1.6L的普通國產發動機也只需要幾千塊。燃油車在動力層面成本降低的空間不大。反而隨着整車OTA和集中化電子架構的普及,車上的電氣化程度越來越高,燃油車的研發成本有可能還會上升。
當然電池包在一輛車裏的成本比例不可能保持不變,這種推算並不是很嚴謹,不過也可以説明,電動車的價格並不是像有些人説的那樣“降不下來”。隨着電池的價格不斷下降,電動車比燃油車更便宜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中國可以買到全世界最便宜的電動車
當電池價格下降以後,最受益的是中國消費者。因為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全世界第一的動力電池產業鏈,近乎統治地位。碾壓了之前十年的兩大巨頭——韓國和日本。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為71GWh,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佔比高達60.89%。
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企業有五家,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AESC、國軒高科和力神電池。其中寧德時代一家就出貨了32.5GWh,佔全球市場的27.87%,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商。此外包括兩家日本企業和三家韓國企業,包括松下、LG化學、三星SDI等。這10家龍頭佔據了全球85%的市場份額。
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在這個行業擁有統治地位。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強大的內需,按照BNEF的數據,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來自國內的訂單就有72GWh。其次是對上下游原料及加工和配套零部件產業的控制。按照BENF的統計,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目前控制了全球80%的原料及加工,全球77%的電池裝機量、60%的相關零部件生產。而日韓企業之所以被超越,按照BENF的説法,主要是輸在原料和加工這個環節,缺乏對原材料供應鏈條的控制。
因為沒有掌握最新內燃機動力、混動發動機的製造科技,中國汽車產業無法在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但藉助於全世界龍頭的電池產業鏈,中國已經擁有了在電動車領域領先世界的機會。
就像汽車技術和製造大國日本、美國的消費者,在各自的汽車產品和技術發源地上,總能享受到最低的汽車價格、最好的汽車性能。而在打通了上下游鏈條,在電動車領域獲得統治地位的中國車企,消費者也一樣能享受到價格最便宜、性能最好的電動車。
『 寫在最後 』
其實在我看來,目前電動車所有的痛點,譬如續航、充電、起火、失控等等問題,在價格面前都是浮雲。電動車最大的痛點就是“價格過高”!宏光MINI EV的熱銷就很好的説明了這一點。不光是代步車,就算是高端車也是如此。特斯拉今年儘管失控事故頻發,負面新聞不斷,但國產Model3降價之後,11月已經衝上了兩萬台,差點擠進了轎車榜單前十。
電動車為什麼發展了這麼多年,每年國內新車銷售的市佔率始終止步在5%左右?就是因為價格偏高。在我看來,電動車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續航也已經能滿足需求。但我現目前還是不會買。等它至少在目前基礎上降個20%-30%,降到了同檔次燃油車的水平,甚至比燃油車更便宜,我才會考慮。
説句不正確的話,作為消費者個體,沒必要為了技術進步的過程買單,更應該做的,是享受技術進步的成果,為了這個成果而買單。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